武官亂,禍天下……
啟用扶持武將勢力,這是朱由校和朱由檢的無奈之舉,大明朝許多時候並不是軍隊拉跨,而是政治上拉跨。
但凡朱由校和朱由檢能操控朝堂,二人都不用去使用武將勢力,就能讓大明平穩的渡過小冰河期。
然而當時的局麵時,除了武將勢力,似乎就沒有人可以被他們拉攏了。
甚至這種尷尬不僅僅是沒有武將主動來依附,還存在於皇權沒有自己的勢力。
這種尷尬的局麵促使了朱由檢主動去學習兵法,練兵、拉攏戚金和秦邦屏等人。
按道理來說、軍隊應該是朱由校的勢力,是皇權的延伸。
問題在於、朱由檢乾的太好,導致了軍隊慢慢脫離了皇權,變成了齊王黨。
現在的軍隊和武將勢力看似是皇帝扶持起來,屬於皇權的延伸。
但這延伸出去的枝乾十分脆弱,作為兩者連接處的樞紐,全靠朱由檢一個人維係。
二者的關係薄弱,新興的軍隊勢力都想要立功,實現階級躍遷。
朱由檢對外征戰不僅僅在於穩定邊疆,不僅僅在於用大捷來壓製文官,而在於平衡軍中的利益所需。
原因很簡單、按照朱由檢所製定的勳爵世襲製度,實際上就已經決定了明軍需要不斷征戰來維持內部穩定。
眼下的新人需要戰功來授爵,福蔭子孫。
日後的勳貴需要戰功來保持爵位不被奪去。
這兩點,將是明軍內部需要維穩的一個平衡,朱由校還是比較清楚的。
齊王黨需要的不是壯大,而是穩定,因此不能幫扶他們。
想到這裡、朱由校停了下渡步的腳步,片刻後皺眉道:
“讓顧秉謙來一趟……”
“奴婢領命。”聽到皇帝的話,劉若愚當即讓人去通傳顧秉謙。
這樣的通傳沒有讓朱由校等待太久,隻是兩刻鐘的時間,顧秉謙便來到了養心殿內。
“萬歲……”
顧秉謙作揖行禮,而朱由校麵對他則是開門見山道:
“司禮監下發內閣的奏疏,你都看過了吧?覺得如何?”
“修建哈剌溫山鐘樓是宣揚國威的事情,臣以為,理當修建。”顧秉謙侃侃而談:
“此外、將士們的賞銀,內帑和禦馬監也拿得出,自然需要犒賞。”
“至於外出征戰的將領們,臣以為,對於其中三人有些難封。”
“說……”朱由校眯了眯眼,而顧秉謙也道:
“經略熊廷弼、都督滿桂、都督孫應元三人……”
“後者倒是可以加封太子少保、少師來表彰功績,但前者……”
顧秉謙點到即止,而朱由校也明白對方的意思。
熊廷弼的功勞,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封爵的程度,但尷尬之處在於,他是文官……
這並不是說文官不能封爵,而是自成化之後,封爵的文官大多在封爵不久後就退出政治了。
除了偶爾皇帝詢問之外,他們幾乎就跟透明人一樣。
如果朱由校要加封熊廷弼為勳貴,那自然可以,甚至他也可以讓熊廷弼繼續在朝堂之外任職。
但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
朱由檢正在做的,是軍政分開,而熊廷弼、孫傳庭、洪承疇、吳阿衡,楊文嶽等幾人顯得十分尷尬。
把他們放到朝堂吧,太可惜……
把他們放在邊疆吧,又和朱由檢所定的軍政分開有些違和。
所謂經略這種官職,日後必將慢慢被淘汰,所以怎麼冊封熊廷弼需要朱由校和朱由檢好好商量才行。
不過、朱由校叫顧秉謙來,並不是為了討論這三人的問題,他眼下想讓顧秉謙做的,是讓齊王黨幫持東林黨……
“熊廷弼三人的事情,朕自會處理。”
“這次吏部十七名官員調往關外,吏部空虛,我想讓你推薦一些官員,前往吏部、都察院任職。”
朱由校一開口,顧秉謙就察覺到了不對勁。
果然、他沒有猜錯,皇帝準備讓他和閹黨開戰,或者說對壘。
東林空缺處的位置,用齊王黨官員補充,這看似是加強了齊王黨在朝中的力量,但實際上卻是在掀起兩者的矛盾。
這樣的安排,讓站在角落的劉若愚心裡打鼓。
誰也不知道,朝堂上的齊王黨和閹黨之爭,會不會從朝堂發展到地方上。
“臣目前,暫時沒有尋到可用之人……”
顧秉謙猶豫再三,還是選擇拒絕了皇帝的意思,而這舉動讓劉若愚心裡一緊。
朱由校同樣,雖然表麵不露喜怒,但還是從說話的語氣裡讓人察覺到了一絲不滿意:
“嗯、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臣告退……”顧秉謙作揖告退,而朱由校全程看著他退出養心殿,乾清宮。
直到他遠離宮殿後,朱由校才在臉上流露出不滿的神情。
對此的劉若愚也很清楚,如果顧秉謙不動,那有一方勢力就必須動……
“萬歲、奴婢願意舉薦一些人。”
劉若愚忽的開口,這代表他願意親自下場為皇帝做馬前卒來扼製閹黨。
對於他的主動下場,朱由校十分欣慰,但是對於他的能力,朱由校卻很難支持他。
因此在片刻的沉吟過後,他答非所問道:
“王安在南場也休息夠了,傳信讓他返回京城,執掌西廠吧。”
“奴婢領命……”劉若愚心裡鬆了一口氣。
畢竟作為太監,親自下場也就代表他要參與黨爭,就有了身首異處的危險。
他願意為皇帝下場,但他同時也怕死。
劉若愚很清楚,僅憑他自己是玩不過魏忠賢和王體乾手下那群人的。
眼下皇帝重啟王安,那其中的意思就值得尋味了。
朱由檢將王安安排在禦馬監南場已經近五年,這代表王安在禦馬監南場自有一個小班底。
他一來、那就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帶著一個成熟的小班底來了。
況且、這內廷之中,有多少人受過王安的恩惠?
彆的不說、就單單曹化淳……
“調曹化淳前往南場督事。”
劉若愚的猜想還沒結束,朱由校又下了進一步的旨意。
顯然、朱由校也知道,王安若是歸來和閹黨鬥到一起,那曹化淳必然會下場幫自己的義父。
但曹化淳一旦下場,那就代表齊王黨也下場了。
朱由校不可能在動了王安的情況下,還去動齊王黨的勢力。
正好王安離了南場後,南場需要一個太監鎮守,而作為曾經建立起南場的曹化淳,將他調往南場顯得十分合適。
況且、王安有一個天然的優勢。
東林外援……
作為朱常洛手下二十餘年的隨身太監,一直支持朱常洛的東林黨大多都和王安熟絡。
一旦王安重返京城,加上東林被閹黨打壓的怨氣,恐怕王安能團結東林來共同抗衡閹黨。
“手書一份給弟弟,讓人八百裡加急送去,同時催促王安北上。”
明細了一切,朱由校最終下達了所有旨意,而劉若愚見皇帝沒有再說什麼,也慢慢退出宮殿,讓人將信送往了天南地北兩處地方。
不過相較於一千九百餘裡外的泰寧城,沿途都有驛站,並且距離隻有一千三百多裡的王安首先拿到了調遷的聖旨。
當雙手接到沉甸甸的聖旨時,王安還有些不敢相信的暗中用指甲刺了刺自己的皮肉。
近五年的南場之行,不僅沒有讓他變得憔悴蒼老,反而讓他看上去精神、年輕了不少。
“恭喜廠公、恭喜廠公!”
一時間、禦馬監南場衙門內的所有太監和書吏紛紛上前為王安祝賀,而王安則是在祝賀聲中慢慢清醒了過來。
看著手上的聖旨,他很清楚,以他的年紀,恐怕這一次是皇帝對他最後的利用了。
這一次結束後,要麼他遠離朝堂,回家做一個富裕的賢宦,要麼就做一個不討喜的內廷太監。
“你們退下吧,收拾收拾咱家的東西,咱家明日便出發返京。”
王安瞥了一眼四周的太監和書吏,暗自在心中開始了數人頭。
他要帶一批班底返回京城,不然無法掌控西廠和魏忠賢抗衡。
況且、以他和東林的交情,在他返回京城後,或許可以從中操作,拉攏一批內廷之外的外援。
想到這裡、王安在所有人離開後輕笑一聲:
“李進忠,咱家回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