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

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2 / 2)

“是要商量,畢竟時間還足夠。”

“眼下舊港之地百姓不過二百餘萬,今年河南、山東遭遇大災,可以從沿海黃河遷移百姓南下。”

“這舊港之地,今年再遷移個二百萬人也不是難事,加上三娘子桉的後續,遷移的人多些才好……”

“舊港養得起這些百姓,先把舊港富起來,然後在一口氣把人遷移去天竺去。”

朱由檢背著手想著學苑走去,準備邊走邊看,王承恩等人也緊緊跟在身後。

“沉廷揚和李旦的奏疏我看過了,從大明遷移一個百姓去天竺,費用是三兩銀子。”

“咱們收諸藩十兩銀子,也倒剛好差不多。”

“今年要調動兵馬,明年出兵天竺南部的土邦,這需要調動多少拱衛營?不充實舊港,怎麼調得動那麼多兵馬?”

“再說、諸藩大小三十二支,哪怕每一支需要調動一營兵馬拱衛保護他們,那也需要三十二營。”

“三十二營,近十萬兵馬,眼下大明抽不出來。”

“想要抽出來,就得從南軍都督府和西軍都督府著手。”

“南軍都督府的主要方向就是安南,平了安南,收了占婆和南掌,暹羅和甘孛智就成為大明的近鄰了。”

“這南軍都督府到時候隻保留五十個營的兵力就足夠了。”

“安南這些勢力,打下來也就是頃刻之間的事情,彆把事情想的太嚴重,我大明海上實力尚硬,如人到青年,正是需要鍛煉的時候。”

“安南這次正好可以先試試海陸配合,若是能打的好,那再去打天竺也不錯。”

朱由檢說著的時候,已經來到了一排排學苑中,看到了不斷地學習知識的一些燕山學子。

“可殿下、若是要打安南,收複占婆和南掌,這錢糧耗費恐怕……”

“確實不在少數……”朱由檢不等王承恩說完便回答道:

“我算了筆賬,西軍都督府和南軍都督府共同出兵八十營,外加上海軍六衛兵馬,合計是二十七萬六千餘人。”

“不過在南方打不如北方那麼費力,在北方這些人需要最少百萬民夫,但打安南隻需要四十萬民夫就足夠。”

海運最為便宜,甚至不需要太多民夫,而朱由檢口中的四十萬民夫,主要是保證明軍陸地從雲南、廣西出兵的後勤。

一旦大軍拿下安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僅僅靠著呂宋府的糧食產出就能讓大軍吃飽飯。

到時候收複南掌,也可以走暹羅國,用水運沿著湄公河和湄南河北上,總之怎麼打都好。

大明收複三宣六慰,就如沙俄東進一般。

隻要走水運,後勤的壓力甚至隻有北方的三分之一。

“二十七萬六千大軍和四十萬民夫,六百萬兩銀子,足夠打下安南和收複南掌。”

朱由檢說著,也在一所學苑中看到了李自成、曹變蛟等人。

“可殿下,六百萬兩銀子是容易拿出來,但拿了這筆銀子,掃虜之役的銀子恐怕就拿不出來了……”

王承恩勸導著,因為他知道眼下戶部的壓力有多大:

“按照複遼之役的結果來看,掃虜之役最少要出兵二十萬左右,民夫需要八十餘萬,外加三十萬騾馬。”

“這人吃馬嚼,每個月僅僅吃上麵的損耗便高達三十萬兩銀子。”

“再加上開拔銀,還有民夫的工錢,掃虜之役一開動就要發下發三百萬兩銀子,每個月八十萬民夫的工錢便是近五十萬兩銀子。”

“每打一個月就是近百萬兩的支出,如果此戰追求全部殲滅建虜,按照假虜十兩,北虜二十兩,真虜一百兩的斬首賞銀來算,僅僅斬首便要支出上千萬兩銀子……”

王承恩也算忙過不少戰事了,但不管是哪場,讓他記憶最深的還是複遼之役。

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戰出動的明軍數量最多,也是因為戰爭規模最大。

複遼之役還是在遼東本土上打,結果都打出了前前後後兩千萬兩銀子的開銷。

現在掃虜之役說是在家門口打,但實際上誰都知道,這一戰打著打著就打成遠征了。

在家門口打和遠征,那開銷和花費可就不同了。

打一場掃虜之役的軍費開支,都足夠大明打下小半個天竺了。

“銀子的事情不用擔心,眼下不是還有四千萬石糧食嗎?”

朱由檢倒是心不在焉道:“等明歲七月開打,打到十月、國庫就有銀子了,到時候再打一個冬季。”

“把建虜掃了、大明的百姓就能安安心心的在遼東、在遼北耕種,於情於理來說,都是要打的。”

“但也太急了……”王承恩露出苦澀的笑容,而朱由檢也拍了拍他道:

“事情暫時擱置,明歲三月下西洋的船隊歸來,現在差不多可以通知諸藩前來京城了。”

“孤也要和他們商討一下宗室子弟前往南軍、西軍都督府,著手收複安南的事情了。”

“是……”王承恩無奈隻能應下,而朱由檢看著他的表情,也隻能搖了搖頭。

收複安南,設立交趾布政使司是朱由檢計劃中的重要環節。

不僅僅是為了讓大明大陸疆域延伸到南海,也是為了更好的管控海軍都督府。

海軍都督府孤懸海外,這讓朱由檢有些不舒服,總覺得沒有什麼安全感。

這次黃龍向南探索到澳洲,朱由檢也沒有表現得特彆高興,就是因為他知道,大明暫時還吃不下澳洲。

舊港疆域分散廣袤、隻有二百餘萬人,這十分不利於統治,當地的主體民族依舊沒有改變。

什麼時候舊港漢人數量達到了一千萬,那種時候才是對澳洲下手的時候。

澳洲的環境並不算好,東部和西南沿海地區還好說,但中部和中西部、北部卻一言難儘。

從大陸北部遷移百姓南下,近六千裡海路,隻能步步為營的向南遷移。

唯一讓朱由檢在意的,就是這地方上麵很適合畜牧,另外有數量繁多的礦藏。

這裡或許能成為大明日後的幾個資源大省……

這麼想著、朱由檢帶人離開了燕山兵家學院,沒有繼續看下去。

他帶人返回了京城,在京城為裝病的朱由校處理了幾日奏疏後,便收到了孫元化的奏疏。

孫元化持著奏疏前來齊王府,站在書房內,而朱由檢則是打量著奏疏上的內容。

這上麵,孫元化主要算了算化肥廠的投入和員工數量,他根據縣的人口定下化肥廠的規模。

大明一千六百餘縣,有的縣隻有一兩萬人,有的縣則是幾十萬,自然不可能按照一個標準。

在孫元化的標準裡,化肥廠必須建立在遠離城池四十裡以外的地方,並且按照縣內人口來擴大化肥廠的規模和占地。

一萬人的縣需要建造一個占地一百畝的化肥廠,需要一百名夜香夫和五十名化肥工人,養一百匹挽馬。

這其中投入,僅僅挽馬就需要花費二千兩銀子,修建一個化肥廠則是花費六百兩銀子。

每個月維持化肥廠運轉需要一百四十兩的工錢和三百兩的原料費用。

這還隻是萬人規模的,如果每增加一萬人,規模都需要乘以一倍。

也就是說、諸如北京這種人口一百二十萬的大城,最少需要上萬夜香夫和五千多名化肥工人,外加一萬匹挽馬。

要應對整個大明人口的夜香夫,數量是十分恐怖的,至少需要十幾萬人和幾萬化肥工人。

這雖然算是創造了就業,但每賣出去一袋化肥,農業司便會虧損一文錢,如果加上人吃馬嚼的費用。

那按照孫元化的推測,如果真的要推廣化肥,朱由檢就得接受農業司每年虧損幾十萬兩的準備。

“這點銀子不算什麼,主要看看百姓願不願意,畢竟化肥的價格也不算低。”

“如果百姓願意的話,你看看價格能不能壓低一點。”

朱由檢看完了奏疏後,對孫元化進行回應,而對於成本這塊,孫元化已經研究很透徹了,他汗顏道:

“成本這塊已經壓無可壓了,基本上都是人工的費用,除非殿下決定不用人工……”

“如果殿下用舊港的辦法,用免費的人力收集,或者發動徭役的話,那化肥的費用可以降低到二十文一袋。”

孫元化畢竟已經算是齊王黨的自己人了,對於海軍都督府在舊港乾的那些事情也心知肚明。

他理解朱由檢想要惠利百姓,而給百姓開工錢的想法。

但問題是、大明的國情在這裡,實際上這麼做,是變相在折損大明的財政和徭役製度……

他善意的提醒,卻也讓朱由檢皺了皺眉頭。

不過他皺眉頭不是因為孫元化,而是他在想人工的費用問題。

他本想靠大明百姓和牲畜的糞便來實現區域性使用化肥,現在看來、是他想的有些理想。

如果大明有銀子,自然可以這麼做,但眼下大明缺的就是銀子。

想到這裡、朱由檢隻有把心裡的一個想法說出來道:

“海上有許多群居的海鳥島嶼,誇張者一年能幾十萬,上百萬斤鳥糞。”

“依你之見、如果我用舊港的方法,讓人走海運把鳥糞運送到沿海,在沿海建造化肥廠,那化肥的價格能不能減少到十文一袋?”

朱由檢的話讓孫元化語塞,他頓了頓後才作揖道:

“這個……下官未曾聽聞,也不知道用鳥糞是否可以,具體的可以先試試。”

“行、我知道了,你先讓農業司在鬆江、天津、旅順和登來、廣州、北港等地建立幾個年產百萬斤的化肥廠吧。”

“是……下官告退……”見朱由檢不再多說,孫應元也慢慢退了下去。

看著他退下去的背影,朱由檢也皺眉想了想舊港的人力問題。

“還是太少了……看來得從顏思齊那邊著手才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 美男全部封妃,陛下今天也在發癲 特殊現場清理師 致命的權力誘惑 天生媚骨 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 媚君心,奪後位,重生妖妃殺瘋了 遙知而曉 末世重生:嬌軟美人霸寵各路大佬 退役後找不到工作,被迫當雇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