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咯~”
“中咯!”
當朝局逐漸混亂時,禦花園內,五歲的朱慈燃正拿著一個小太監們製作的簡易弓箭,張弓搭箭射中了一個距離他五步開外的草垛。
箭矢命中的時候,四周小太監們紛紛鼓掌,宮女們則是覺得朱慈燃有一些可愛。
他個子不高,但長得很敦實,胳膊和腿像成熟的玉米棒,而白嫩的模樣,似乎讓人覺得還未靠近,便聞到了一股奶香味。
尤其是那圓圓腦袋和嬰兒肥的臉,以及那對烏黑發亮大眼睛和嘴邊的兩個小酒窩,可以說完美繼承了張嫣的容貌。
四周人都在哄著他,這讓他驕傲的挺起了胸膛,把弓夾在咯吱窩下,驕傲的像一隻公雞。
“你們在乾嘛?!”
忽的、張嫣的聲音傳來,四周的太監宮女立馬老實了起來,而朱慈燃也從戰勝的公雞模樣,變成了鬥敗的公雞。
張嫣帶著十餘名宮女走了過來,隨後就看到了正在“舞刀弄棒”的朱慈燃,不免有些生氣道:
“怎麼在這?今日不是要去東宮學習嗎?”
“娘……我累了,今天不想去……”朱慈燃撒著嬌,然而張嫣並不吃這一套,而是走上前蹲下,皺著眉嚴肅看與他對視道:
“你是太子,是儲君,日後要治理天下,要讓百姓們豐衣足食。”
“那淮北的故事,還有眼下陝西的故事,娘給你講的時候伱不是都說百姓很可憐嗎?怎麼現在卻偷懶了?”
張嫣身為母親,雖然喜愛兒子,但也清楚朱慈燃日後是儲君,因此總是結合當下的一些事情編成故事,告訴朱慈燃。
朱慈燃每每聽到,也會心生憐憫,覺得百姓過的很慘。
張嫣本以為自己帶著他教導了五年,朱慈燃會很懂事,但見到朱慈燃在這裡玩弓箭,還是不免有些生氣。
“可我不想做皇帝,我想像齊王叔一樣上疆場,為爹征戰……”朱慈燃說著,雙目裡還閃爍著莫名的渴望。
“就算上疆場,也要做馬上皇帝,而不是什麼大將軍。”張嫣知道堵不如疏,因此都是順著來引導朱慈燃,從不打擊他。
“可是當皇帝,我就沒時間去打仗了……”朱慈燃一臉不情願,倒是這時一人聲音響起,打破了平靜:
“誰說皇帝沒時間打仗?成祖文皇帝,宣宗章皇帝,武宗毅皇帝,不都是馬上皇帝嗎?”
話音一落,所有人聞聲看去,隨後便看到了帶著一絲笑意走來的朱由校,以及跟在他身後的王安、魏忠賢、王體乾等人。
“萬歲……”
所有人作揖行禮,而朱慈燃見狀則是拿著弓箭跑了過去:“爹!”
“誒!”朱由校一把將朱慈燃抱起,而朱慈燃則是舞著手裡的短弓道:
“爹,我剛才用您弄得這把半力弓,射中了那靶子。”
朱慈燃指向了旁邊的靶子,而朱由校看到後也笑了笑道:“吾子有力也……”
“等你齊王叔回來,我讓你齊王叔教你騎馬射箭,再給你找個不攔你的老師如何?”
“嗯!”聽到可以騎馬,朱慈燃整個人都激動了,連續不斷的點頭,生怕朱由校反悔。
“萬歲……”見朱由校想讓朱慈燃去學習騎馬射箭,張嫣帶著一絲埋怨的眼神看向了他,不過朱由校卻渾不在意道:
“學些弓馬射箭也好,強身健體才能活得舒服,你看我和弟弟,不就是身強力壯之人嗎?”
朱由校笑著打起了哈哈,而張嫣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麼。
“行了,今日休息一天,明日爹給你換個老師。”
“嗯!”
朱由校說罷,把朱慈燃放在了草地上,隨後笑道:“和你娘親一起去玩吧。”
“好!”朱慈燃聞言,當即挽住了張嫣的手,拉著張嫣就向著射箭的靶子跑去。
看著朱慈燃和張嫣離開的背影,朱由校也摸了摸下巴的短須,隨後開口道:
“對了,今日彈劾崔呈秀的那個燕山官員叫什麼?”
“吏科給事中金鉉……”王安小聲提醒,而魏忠賢和王體乾則是感覺到了不妙。
“金鉉……”呢喃一遍,朱由校才笑道:
“這人不錯,調去東宮教太子讀書寫字吧,就把燕山那套交給太子就行。”
“萬歲……”魏忠賢和王體乾忍不住開口,隨後迅速將語氣溫和起來,笑著說道:
“萬歲、翰林院的檢討張訥教導的好好的,如果直接換了,怕是會讓人覺得張訥有些問題……”
“嗬……”聽到魏忠賢的話,王安不屑的在心底嘲笑。
說什麼有問題,實際上就是不想換人。
翰林院檢討張訥是魏忠賢為朱慈燃找的老師,自然是閹黨,隻要從小開始培養,魏忠賢依舊能在死之前憑借朱由校,朱慈燃的寵愛,保證自己的滔滔權勢。
眼下朱由校提出要換老師,還要換成今日表現“剛正不阿”的燕山官員金鉉,這不等於要了他們倆老命?
“燕山教習方法很不錯,至於張訥,便調去吏科擔任給事中吧,補一補金鉉的缺。”
朱由校不在意的開口,但誰都知道朱由校既然這麼說,那就代表他的主意已經定下了。
“對了,弟弟何時回京?”
朱由校對王安提出詢問,而王安則是回禮道:
“錦衣衛那邊說,殿下不太放心當地新上任的官員們,怕他們不能很好的治理,所以準備待到寒露之後,百姓們都拿到了過冬的糧食再返回京城。”
“倒是辛苦弟弟了……”朱由校臉上露出一絲愧疚,隨後才看向魏忠賢等人道:
“回養心殿吧,把這幾日堆積的奏疏處理處理。”
“是……”魏忠賢聞言,也作揖回禮,並讓人叫來了步輦。
朱由校坐上步輦,隨後返回了養心殿。
也就在他返回養心殿的時候,百官們也離開了皇宮。
由於朱由校聽從朱由檢的話,給官員們每五日放一天沐休假,因此京城三千多京官裡,有大約六分之一的官員都在今日沐休。
京城大大小小的澡堂,也迎來了許多官員的光顧。
不過身為官員,大部分人依舊選擇在皇城內的澡堂放鬆,這也是常態。
隻是比較起他們,燕山的官員們顯得獨樹一幟。
他們沒有在皇城內的華貴澡堂放鬆,而是選擇了親近百姓的南城澡堂放鬆……
明代的澡堂、其實跟現代的差不多,隻不過後世的澡堂子有裝修有燈光,所以看起來乾淨整潔。
在明代,澡堂子就是用磚石壘起來的,在池子後麵是一個大鍋爐,熱水一開,就從水軲轆上流進了池裡,所以這個池子的溫度也一直都保持是熱的。
這樣的澡堂子被人們叫做“混堂”,也是平民澡堂的一大特色。
不過相比較宋代隻有南方有搓澡師傅,明代的搓澡師傅可以說遍布大江南北。
一些簡單的保健措施也陸續傳播開來,比如敲背,搓泥等等,澡堂文化也是變得越來越成熟。
燕山官員喜歡澡堂子,也並不是為了享受,而是因為澡堂子實際上便是對市井生活的最直接體驗。
因為這裡很俗,大家都可以來,沒有拒之門外的道理,同樣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平民百姓,這脫了衣服大家都是一樣的。
來澡堂隻是一種愛衛生的習慣,而澡堂子的出現也是讓人感覺更加的乾淨,讓生活變得更加的舒適。
況且澡堂子甚至還有社交文化,幾個朋友忙碌一天後一起去泡澡,不僅可以在澡堂子裡談生意,談事業,談人生,無話不說,無話不談,這種生活是非常有趣的,就比如眼下的金鉉他們……
“今天伯玉在朝堂上怒叱那崔呈秀之舉可謂是傳開了,我等聽聞的時候,無不拍案叫絕。”
“是啊!隻可惜我等都在京衙內辦事,而不在六科,無法上殿麵聖,不然非要把那群閹黨官員一一彈劾。”
“不止是他們,還有那群敗壞我們燕山名聲的貪官汙吏也是。”
“對對對對……”
澡池內,二十餘名年輕的燕山官員笑著暢聊,不過作為他們討論對象的金鉉則是表情呆愣,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怎麼了?”
“沒事……我隻不過在想今日李侍郎所說的話。”
與金鉉相熟的順天府大興縣主薄成德看出好友的失神,開口詢問之餘,金鉉也回應了對方。
李長庚對他所說的話,他早就和成德說了,而成德聽聞好友這麼說,也笑著說道:
“李侍郎是一個好官,但畢竟在大明的‘舊官場’中為官太久,還在墨守成規。”
“彆忘了,我們是‘新官’,舊官場的規矩我們可不用遵守。”
成德以為金鉉是在糾結所謂的規矩,卻不想金鉉搖頭道:
“我不是在想李侍郎的這句話,我是在舊官場的規矩真的有那麼強大嗎?”
“燕山出仕朝廷的前三載師兄中,居然能走出數量如此龐大的貪官汙吏。”
“我等在燕山之中時,也曾上過政治課,雖然教材上說清楚了大明的官場是如何的黑暗,有多少誘惑人的東西,但你我終究沒有接受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