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暹羅求救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六十七章 暹羅求救

第三百六十七章 暹羅求救(1 / 2)

“這個顏思齊,小心思倒是不少,不過想來楊文嶽他們四人都已經抵達,又有盧劍星和金鉉監督,他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三月二十五日,當朱由檢拿到瀛洲加急從朝鮮釜山送到京城的兩份書信時,他當即輕嗤了一聲。

兩份書信分彆是金鉉和顏思齊寫的,雖然內容差不多,但可以從字跡間和用語間看到顏思齊有偷奸耍滑,賣弄小聰明的跡象。

他的小聰明,朱由檢一眼就看破了。

金鉉這種直人適合監督,玩心眼他不是顏思齊的對手。

好在朱由檢也隻需要他監督和操持瀛洲,至於玩心眼這種事情,有盧劍星、楊文嶽、吳阿衡陪顏思齊玩。

把書信放到一旁,朱由檢從書房位置上站了起來,坐在他麵前左右兩首的,分彆是處理禦馬監政務的曹化淳、王承恩,以及錦衣衛的陸文昭,還有正在做功課的兩個蘿卜頭。

“定國,燃兒,你們先出去走走,放鬆放鬆,要勞逸結合,半個時辰後再回來做功課。”

朱由檢對著正在做功課的李定國和朱慈燃開口,朱慈燃聞言,原本的苦臉瞬間綻放笑容,而李定國則是知道自家殿下要談正事,因此便起身向外走去。

朱慈燃見李定國離去,便跟在他屁股後麵,一蹦一跳的跟了出去。

“唉……”

望著朱慈燃的背影,朱由檢總感覺自家這個大侄子似乎也不是很正經。

他想到了自家哥哥愛木匠,自己父親愛嗑藥,自家皇祖父愛宅家,自家皇曾祖父愛修仙,以及……

總之,一想到自家那群祖宗乾的事情,朱由檢總覺得朱慈燃會長歪。

儘管他在自己手下學習的這幾個月來,除了有些頑皮外,其他時候還挺老實本分的,但朱由檢還是覺得不安。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不安,曹化淳帶著笑意安撫道:

“殿下,太子殿下年幼,貪玩是正常的,定國和太子殿下一樣大的時候,也不是一樣貪玩嗎?”

“他們不一樣……”朱由檢搖了搖頭。

“定國雖然隻比燃兒大了兩歲,但終究體驗過百姓疾苦,而我觀察燃兒,燃兒見到百姓疾苦時,往往不是體驗,而是以上位者憐憫的姿態。”

“這種姿態不是什麼好事,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雖說如此,但起碼本性良善,最少也是守成之君。”曹化淳膽子很大,連“守成之君”都說出來了。

不過,在坐的四人倒也不忌諱這個,而朱由校哪怕知道了,頂多也就是一笑了之。

朱由檢聽著曹化淳安慰的話,也不再想這事情,而是對三人詢問道:

“金銀銅礦國營的事情,弄得怎麼樣了?”

“目前來看還不錯,山西的礦商都很老實,一些不願意賣礦的,也願意接受朝廷勘探,正常交稅。”曹化淳帶著笑意開口,但陸文昭卻打岔道:

“北邊倒是還不錯,但是南直隸和閩浙兩省有異動。”

“嗯?”朱由檢略微皺眉,而陸文昭也說道:

“這三地近來有有心人在散播謠言,說朝廷收歸金銀銅礦,本質上是強買強賣,並且定稅也過高。”

“哼!”聽到陸文昭的話,朱由檢冷哼一聲:

“強買強賣?他們瞞騙朝廷礦產產量,偷逃稅銀的時候倒是囂張跋扈,現在朝廷按照他們報上去的產量回收,他們反倒當起裝起良善來了。”

“再說定稅過高,也不看看曆朝曆代的礦稅是多少,朝廷這五稅一的礦稅高不高,他們自己清楚!”

朱由檢對士紳豪強早就失望透頂,陸文昭十分清楚。

“雖說如此……但若是這些消息散播得太厲害,也會影響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信譽,要不要出手製止一下?”

陸文昭開口建議,而朱由檢也低頭繼續處理奏疏,並一邊處理一邊開口吩咐:

“把這些散播謠言的人找出來,再找出其他的罪狀,剛好小西洋監察使司那邊需要大量移民,我正愁人不夠。”

“找些大點的罪名,抄家流放,田畝收繳,分發給百姓耕種。”

“是!”陸文昭點頭應下,顯然知道要怎麼辦,畢竟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

“南北受旱的災民數量有變化嗎?”

朱由檢提起了他最關心的事情,而曹化淳的話讓他稍微安了安心。

“北方雖然還在持續,但旱情程度總歸下降了,加上我朝過去兩年遷移出不少百姓,因此不少地方都可以勉強的自給自足。”

“河西的西寧三府雖然受旱,但居延、西海、涼州、甘州、肅州等府憑借祁連山積雪融化的河流,還能正常耕作。”

“奴婢和戶部對了對情況,在旱情不擴大的情況下,這五府之地繳納田賦後,大概能平抑西寧三府的糧價。”

“哪怕有缺口,也隻需朝廷調撥三十萬兩銀子,在當地就能買到六十萬石糧繼續賑災。”

“至於陝西,雖說除了西安府、鳳翔府外儘數大旱,但河套之地的百萬移民本身就有糧票,關中平原的田賦又占據陝西五分之二,而今歲河南又隻有南陽府受災,因此可以從河南調常平倉糧支援關中,可保關中三百餘萬災民無憂。”

“山西雖說太原府和大同府儘數大旱,但南邊的平陽府、潞安府,以及四州之地都大旱減退,用南邊兩府四州的糧食,大概可以安穩太原、大同的糧價。”

“北直隸的話,雖說九府兩州之地有七府兩州都遭遇大旱,但南邊水網密集,加上年初以來,一共下了六場雨,河水充沛,因此問題不大,隻需要順天府調糧安穩宣府和保安州、延慶州的糧價便可。”

“倒是南邊不容樂觀……”曹化淳緩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朱由檢還算可控的表情,便小心翼翼的繼續說道:

“四川經過行政更迭後,從曾經的十二府六州四司一衛一所,在天啟七年變為二十一府之地,而眼下,四川東部九府之地再度遭遇大旱,比天啟七年時四川遭遇的大旱波及更廣。”

“戶部算了算,紙麵上大約波及了二百餘萬百姓,僅憑成都和其他十一府,恐怕難以安穩糧價,因此急需從貴州調糧安穩糧價,以工代賑。”

“湖廣十四府六州之地,眼下北方產糧的九府儘數遭災,僅憑湖廣南部五府六州,根本無法安穩糧價。”

“加上廣東除瓊州府以外全省儘數遭遇大旱,廣西和福建的糧食又勉強安穩本省受旱的兩府之地,因此江西隻能選擇湖廣和廣東其中一個幫扶。”

“至於南直隸受旱的三府兩州之地,自身足以平穩糧價,無須朝廷賑災調糧……”

曹化淳的話,總的來說隻有一個問題難以解決,那便是江西的糧要調給誰,而沒有得到調糧的大省,又應該怎麼度過大旱。

這個問題朱由檢不用多想便直接開口道:

“江西的糧食調給湖廣平抑糧價,廣東眼下如果我沒有記錯,應該紙麵還有三四百萬人對吧?”

“既然如此,便再遷移幾十萬人前往交趾、舊港、小西洋和南州四地。”

“另外從琉球府,呂宋府調糧,平抑廣東糧價,控製在五百文以內,同時加大以工代賑的規模。”

遷移的事情,隻有朱由檢可以拿主意,他之所以要遷移廣東,不是因為朝廷沒有能力賑災廣東,而是為了日後的全國大移民做準備。

如果朱由檢沒有記錯,那廣東的旱情從明年開始就結束,之後雖然有反複,但也沒有眼下波及一省那麼大。

反倒是人口大省的江西會遭遇大旱,而像江西這種紙麵人口就超過一千五百萬的人口大省一旦遭遇大旱,便隻能調動數省的資源來穩定當地糧價。

可問題是在第二波的大旱裡,南直隸、江西、浙江三個人口大省都要遭遇旱情。

這占據了大明五分之三人口的地方如果遭遇旱情,那即便調動全國糧秣和海外糧秣,也很難控製得住。

江南百姓有銀子,到時候把糧食買完了,北方災民就要全部餓死,這也是為什麼曆史上崇禎九年,北方起義浪潮怎麼止都止不住的原因。

朱由檢的設想裡,江西一旦大旱,人口就立馬往兩廣,雲貴、四川、湖廣等地遷移。

至於靠海的南直隸和浙江,則是向瀛洲,舊港遷移而去。

不過要保證遷移的速度足夠快,那必須得有蒸汽機船。

眼下大明的九千料商船和貨船,雖然一口氣能遷移上千人,但一年最多往返六次瀛洲,南北往返四次呂宋。

船隻數量雖然可以保證每年百萬移民,但如果有了蒸汽機船,哪怕是隻研究出諸如“阿基米德號”這種版本的蒸汽機船,遷移次數也能提高到來往瀛洲十二次,來往呂宋八次的程度。

百萬移民的數量,可以提高到一百五十萬移民數量。

大明的科技雖然不如十九世紀後期的歐洲各國,但勝在人多,船多。

同樣沒有蒸汽機船的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歐洲各國在打仗花費大量精力的情況下,每年依舊保持三十餘萬的人口遷移數量,而大明不可能比他們差。

他們遷移的隻是落魄得在歐洲混不下去的人,而的大明要遷移的,是已經快要餓死的災民。

這種情況下,不是看百姓走不走,而是看你朝廷的錢糧夠不夠百姓吃,船夠不夠運百姓前往海外。

遷移人口這種事情,短期看來,本身就是賠本買賣。

比如大明遷移了近四百萬人前往小西洋、舊港、南州等地,花費了將近四年的時間,耗費了近一億五千萬石米麥,二十餘萬頭耕牛,五十餘萬騾馬。

然而直到今年,舊港才正式的繳納賦稅,並且按照戶部的預算,舊港要還清朝廷對它的投入,最少需要十三年的時間。

這還是掌握了馬六甲和本來就有上千萬畝耕地,以及每年輸入數百萬兩金銀礦的舊港,換做其他地方,難度就更大了。

戶部的官員統計,對南州的投入是最大的,遷移一個百姓,需要這個百姓老老實實繳納三十年賦稅,才能還清朝廷在他身上的投入。

其次是河套、遼東、河西等地……

不過朱由檢不在意,畢竟這一億五千萬石米麥雖然多,但也不過就能保障遭遇大旱的兩千餘萬百姓吃個六七年罷了。


最新小说: 婆家都是科研大佬,我躺贏了 我勒個高冷校花 傲嬌青梅住我家,還想讓我叫媽媽 女神棍的七零日常 卡牌世界之骷髏卡牌的崛起 大雄傳說 錦繡年代 全民三角洲,就我是阿薩拉? 詭事選擇:我在博物館的靈異抉擇 魔鬼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