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開幕在即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開幕在即

第三百九十一章 開幕在即(2 / 2)

諸藩就藩後,他們自己的諸藩子弟領兵這三十六營,但總的指揮權在黃龍手上。

也就是用這三十六營兵和朝廷的近二十萬兵馬來反擊莫臥兒。

隻要明年幫助藩王站穩腳跟,那麼後年明軍就可以回撤,藩王自己再練兵,而朱由檢也可以視情況準備三年後的北伐了。

估計北伐開始後,除了小西洋監察使司會保留一定數量的駐兵外,大部分明軍都會撤走。

屆時隻需要保證諸藩有近七十營的兵力,莫臥兒就會陷入持久戰。

諸藩之間內有小西洋監察使司穩定局麵,外有莫臥兒這個大敵,基本不會出現什麼情況。

但莫臥兒那邊就不行了,西邊有波斯虎視眈眈,西北有布哈拉汗國狼子野心。

加上尼泊爾和阿洪姆王朝,他們實際上也隻能出動十幾萬兵力來和諸藩僵持。

隻要局麵僵持著,那三年後洪承疇打下東籲,收複阿洪姆,屆時明軍再準備個兩年,就可以著手出兵拿下恒河北部平原了。

拿下恒河北部平原,駐兵十幾營,配合南邊小西洋監察使司的十幾營兵馬,南北控製諸藩,利用諸藩穩定人口龐大的南亞市場,最後商品傾銷,閉合經濟圈。

這麼一來、大明就掌握了世界人口三分之二,擁有世界三分之二的經濟市場。

哪怕齊國日後就藩美洲,把世界市場擴大,那大明也最少能占據五分之二的市場。

受到洋流的影響,歐洲攻打美洲十分輕鬆,而美洲不管攻打亞洲還是歐洲都比較困難。

因此隻要歐洲存在,齊國就需要防備,需要把精力放在歐洲上。

這種格局短時間內不會發生變化,最少在大明三代人內,基本不會發生什麼惡性外交事件。

三代之後朱由檢和朱由校就管不著了,怎麼打是他們的事情,反正基本盤這麼大,再怎麼打,也縮水不到哪裡去。

“三十六營,是不是太多了……”

正當朱由檢想著未來的時候,眼下的朱由校卻猶豫了起來。

三十六營兵馬就是近十一萬人,儘管在大明本土訓練,也歸大明節製,但等他們前往了小西洋後,大明還能管製好諸藩嗎?確定諸藩不會因為有了兵權而作亂?

朱由校有他的顧慮,而朱由檢則是認為朱由校有些杞人憂天了。

“哥哥,天竺這塊地方,我朝是注定無法統治的,最少在目前來說不可能。”

“哪怕第四版蒸汽機和蒸汽機船,蒸汽機車研製出來,但從京城至恒河平原最少七千裡地。”

“天竺不比其他地方,整個地區有近萬萬人口,以國朝的力量,短期無法吞並不說,還得為了統治它而消耗力量。”

“交趾、瀛洲、還有東籲,舊港、南州……”

“這些地方,國朝都沒有吃下,與其想著以駐軍、駐點遷移的方式統治,不如先把這些地方吃透,再去想南亞的事情。”

朱由檢一直認為,隋唐的一些擴張方式是無效擴張,反而秦代、明代和後世的擴張屬於有效擴張。

這關鍵的點在於移民實邊,沒有民就是浮萍,遲早要飄走。

例如唐的中亞、西域,東北,漠北,以及隋的河湟,漢的西域等等地方都是這個道理。

本民族無法在當地形成較大占比的情況下,注定了王朝在頂峰才能統治當地,一旦衰弱就將丟失這塊地方。

秦遷移五十萬軍民,讓華夏族在長江以南的廣袤地區站穩腳跟。

明代遷移百萬人前往雲貴,也讓漢人徹底在雲貴、遼東站穩腳跟,後世遷移漢人前往新疆也是這個道理。

眼下大明的統治看似鼎盛,但地區問題也很大。

交趾、舊港、瀛洲,朵甘……

就這四個地方,漢人在當地的占比不超過%,整體算下來,這四個地方的本土民族近兩千四百萬人,而當地的漢人加起來隻有不到六百萬人。

這種比例下,大明能不能在三十年內把當地吃透都還是問題,何談統治南亞。

更彆提,還有一個人口六七百萬的緬甸,阿洪姆地區等著大明。

以大明的人口,半個中南半島,一個中亞,一個西域,一個青藏,一個東北,一個漠北,還有廣袤的南洋地區就已經是極限了。

至於眼下的小西洋監察使司,明年才會成立的南昆侖監察使司,這些地方日後也會脫離管理。

與其被當地土人接管,不如冊封藩王把地方先占據下來。

明代藩王和臣子的那種“趕苗拓業”心理隻要在,加上大明的科技、經濟輸血,那大體上是不會出現被外人推翻的,基本亡於內亂。

朱由校把自己當成天下共主,這個心理沒問題,大明也需要這個心理,但這個心理的前提是他必須知道大明必須守住哪些地方。

恒河北部平原,這已經是朱由檢認為大明向西南連接本土最遠的地方了。

雖然這地方不大,但總比在高原駐兵要輕鬆多了。

“這件事情我考慮考慮……”

朱由校還是有些擔心諸藩力量過於強大而脫離朝廷的掌控,而朱由檢也沒有逼他,他整理了一下心態,繼續說道:

“藩王兵馬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哪怕沒有三十六營,但也可以先從移民招募,不能讓就藩南亞北部的幾大藩王空著手去。”

“另外,遠征兵馬折損一萬六千四百餘人,按照撫恤標準,需要支付一百六十四萬餘兩撫恤銀。”

“黃龍命人起運的金銀珠寶,大概率是在明年四月抵達天津,屆時一並支付。”

朱由檢將自己需要解決的事情說了出來,而朱由校也點了點頭:

“福藩、楚藩、蜀藩、秦藩等八個北方藩王,可以視地方先募兵兩營,至於南部的諸藩,我先考慮一個月。”

“戰死將士的撫恤,這倒不需要等了,內帑還有一百九十三萬兩銀子,我王安調一百六十五萬兩給五軍都督府便是。”

“倒是弟弟你在四川的新政……”朱由校說到這裡頓了頓,看了一眼朱由檢,然後才躊蹴道:

“減免所有雜項,統計戶籍而定下十賦一的新政,近來有不少人非議……”

有人非議新政,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朱由檢早就做好了準備來鎮壓他們。

敢於非議的人,無非都是大士紳推舉出來的朝堂代言人,但大士紳如果不能團結中小士紳地主,那他們的反對對於朱由檢來說,孱弱不堪。

“非議的事情,我了解了一下,他們成不了事。”

朱由檢很果決的做出判斷,因為他早就把士紳能直接威脅朝廷的幾處火苗給掐滅了。

晚清江南士紳是怎麼威脅同樣定都在京城的清朝,朱由檢可是記得很清楚。

第一點就是掐斷漕運,讓北方缺糧,第二點就是聯合地方團練來實際割據,第三點還是卡糧食。

這三點,他從泰昌元年就開始掘根了。

眼下的大明不走漕運,走的是海運,而地方的兵馬司和衙役力量薄弱,拱衛營又每三年調換駐地,士紳無從下手。

北方糧食雖然因為大旱的問題,更容易被卡,但遼東的崛起,以及瀛洲的拿下,注定了糧食已經卡不住北方。

遼東和瀛洲,合計四千多萬畝耕地,在保障當地的同時,接濟北直隸幾百萬石米麥並不難,更彆提朱由檢手裡還有琉球了。

大旱是廢了西北和山西,但朱由檢還有海外的糧食保障北方。

眼下的士紳,除了在收稅上給大明搞點事情,其他事情他們什麼都做不了。

儘管本質上大明還是一個士紳為官的局麵,但基礎教育的推行會讓大量貧民、貧農,富農階級進入官場。

用無產慢慢頂替士紳,用海外來接濟本土。

這個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再合理的監控工業革命而產生的資本,製定工會和頒布勞動法律,保障工人和農民的利益。

把這些事情做完,朱由檢的曆史任務也就完成了大半。

他清楚自己要乾嘛,維持大明的統治和富裕百姓並不衝突,把剝削對象換一下就行。

因此他有底氣,在世家門閥消亡的這個時代,隻要百姓不反,士紳豪強就成不了事。

朱由檢目前隻需要基礎教育推行,然後利用無產出身的官員來平衡官場就行,這辦法和當年一樣,不過這次他需要掌握好清洗的頻率,不然再多的無產也擋不住士紳的腐蝕。

“對了哥哥……”朱由檢想起了一件正事,他起身作揖道:

“這次官學司招募了數萬官學教習,北直隸的官學會在三月初一儘數開放,官學由朝廷撥銀子運行,學子隻需要支付每年合計八十文的書本費便可。”

“我的意思是,燃兒他們應該前往官學就讀,這樣才能知道百姓需要什麼。”

“讓燃兒他們前往官學就讀?”聽到這話朱由校坐不住了。

他皺了皺眉,不安的搓了搓手,隨後才皺眉道:“這件事情我需要和寶珠商量一下。”

朱由校怕朱慈燃他們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慣,而朱由檢沒有逼迫朱由校,隻是作揖道:

“定國也會前往就讀,官學報名截止是二月初一,哥哥和殿下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嗯……”朱由校心思不在朱由檢的話上,顯然他在想朱慈燃就讀官學的事情。

“臣弟告退……”

朱由檢沒等燕窩上來,便作揖準備離開,心思全在朱慈燃身上的朱由校下意識點了點頭,而朱由檢見狀便作揖退出了暖春閣,隻留下了深思的朱由校……(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我在末日朝九晚五 大夏第一獵戶,我靠打獵封王拜相! 盜墓:我靠給主角團擋傷活命 快穿之一線生機貳 饑荒年:我帶嬌妻屯糧,你讓我爭霸天下 頂級溺寵,京圈太子低頭誘哄 頂流前男友今天又在求複合 迷霧之城,窺探者背後的秘密 協議結婚曝光?她直播時孕吐了! 大道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