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零五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

第四百零五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1 / 2)

“舉弓……”

“平心……”

“靜氣……”

當京城都在因為朱由檢的選妃標準而非議他喜歡熟婦的時候,山西太原府振武縣的一處宅院裡,熟悉的聲音在談吐。

身著黑色圓領袍的孫傳庭在多日的跋涉後,總算自費從四川趕回了山西老家。

此刻的他正麵對三年未見長子,教授對方武藝。

與曆史上不同,孫傳庭、洪承疇、盧象升等人沒有因為剿匪而耽擱年華,而是大部分時間都十分安定。

因此不管是孫傳庭還是盧象升、洪承疇,又或者是楊文嶽、吳阿衡,他們這群本該三十多歲才婚娶生子的人,基本都提前了幾年婚娶生子。

如孫傳庭,他是在複遼之戰後,被派往西北的這段時間裡婚娶的。

當初北伐河套之戰的時候,正是他妻子臨盆的時候,複套之戰結束後,他在西北好不容易安定了幾年。

雖說這幾年時間裡,他經常帶著家人在西寧、甘州、寧夏、西安等地來回跑,但總歸還是能和家人相處的。

隻可惜陝西民變揭開了大明的遮羞布,朱由檢為了賑災反腐,隻能派出孫傳庭擔任巡撫。

其實從擔任巡撫的那天開始,孫傳庭就知道了自己的下場不會很好,所以當時他就派人將家人送回了振武老家。

如今長子六歲,次子四歲,雖說子嗣還不算多,但孫傳庭已經滿足了。

“文兒,慢慢來,不要著急……”

看著長子的拳腳越來越快,孫傳庭很有耐心的提醒,而在他的提醒下,孫秉文的放慢了速度。

不遠處,孫張氏抱著三歲的孫引之在看著孫傳庭和孫秉文練武。

孫府很大,而孫氏更是振武縣的主要姓氏。

當初衛所裁撤時,基本衛所都改成了府縣,而振武衛被改成了振武縣。

振武縣得到了擴建,但即便如此,孫氏家族的大院還是占據了新縣城四分之一的麵積,在人口上,孫氏也占據了振武縣四分之一的人口,多達三千餘人。

孫傳庭的府邸在孫氏大院裡屬於頭一等,占地近十畝,僅僅練武場就有一畝的範圍。

帶著孫秉文練武,孫傳庭的心裡格外的平靜。

人都說取名是要看當事人的心境,而曆史上孫傳庭給自己兩個孩子取名分彆是孫世瑞和孫世寧。

這是因為當時的孫傳庭在平叛,大明朝處於內憂外患中,他希望世間太平和平瑞。

但在眼下,孫傳庭見到的大明是中興之象,而中興之下卻有著許許多多貪官汙吏來掘根大明。

這種情況下,孫傳庭選擇給自家兒子取名為“秉文”、“引之”。

前者取自出自詩經《周頌·清廟》裡的“濟濟多士,秉文之德”,指為人秉正,並且有才情。

至於後者則是取自《詩經·小雅·楚茨》裡的“子子孫孫,勿替引之”,釋義是說希望後代能繼承好門風。

從名字來說,在孫傳庭的希望裡,他希望兩個孩子長大後為人正直,哪怕無法成為棟梁之才,也不要成為奸詐小人。

他是帶著這樣的期望來培養的,而孫秉文也按照他的教導來學習。

時間在一點點的過去,等到午時,一家人便返回了會廳吃飯。

孫傳庭雖然對自己的要求苛刻,但對於家人並不苛刻。

見慣了饑民的他常常是一個人一碗米飯,一盤帶有葷腥的素菜就足夠,但回到了家裡,四口人坐在位置上,哪怕再差也要滿足兩葷三素一湯的標準。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著飯,孫傳庭也端著飯碗,一口口的吃著。

不過吃到一半的時候,他還是詢問起了孫張氏:

“眼下我被革去官職散階,沒了俸祿,不知道家中還有多少存銀?”

孫傳庭有些擔心家裡,因為他這些年來雖然說有寄俸銀,但他沒有讓家人大肆購買民田,而府上又養有牛馬,豢養奴仆,開支很大。

不過麵對他的關心,孫張氏會心一笑:

“夫君不用擔心,府裡還有三萬多兩銀子,加上前些天宮裡讓人送來的金銀,維持府裡三十年開支還是沒有問題的。”

娶妻當娶賢,孫傳庭在外為官,孫張氏也一直懂得開源節流,從沒有花錢大手大腳。

孫傳庭這些年的俸銀不少,但他的開支也不少,經常請下屬吃飯,逢年過節也會在經略府裡給每個人包一個百來文的紅包。

百來文雖然不多,但經略府上下數百人,發一次就是幾十兩銀子,而基本二十四氣節和各種節日他都會發。

不僅如此,地方官府支出不夠的時候,孫傳庭又會在西北兩省出銀子修橋,因此他的俸銀其實能留下的並不是很多。

如果不是孫張氏在後麵操持家務,恐怕現在連一萬兩都沒有。

對於偌大的孫府來說,如果管賬管的不好,那這一萬兩也不過就是幾年的支出罷了,而孫張氏可以用三萬兩保證孫府支出三十年,這已經算持家有方了。

這樣的一個女人對於許多男人來說,都算是賢妻良母。

“接下來府裡閉府三月,府外若是有人前來,除非族中耄耋族老前來,不然一律不見。”

“即便是族老前來,也勞煩夫人幫我接見一下。”

孫傳庭要避嫌,因此隻能出此下策,孫張氏不覺得事情多,反而理解自家夫君的難處,因此點了點頭,給他夾了幾快子肉菜。

她一直看著孫傳庭,他吃飯基本一直在吃菜,把肉菜留給妻兒吃,這些行為孫張氏都看在眼裡。

當然,關注行為隻是日常,她更清楚自己夫君的性子,因此夾菜的同時借機說道:

“縣外有不少饑民,恰好府裡在東邊山下有一塊三畝大小的地荒著。”

“我想可以像朝廷一樣,以工代賑的雇傭饑民去那塊地蓋一處彆墅,等六七月炎熱的時候去避避暑。”

“嗯,夫人拿主意便是。”孫傳庭很滿意孫張氏的行為,埋頭繼續吃起了東西。

夫妻二人沒有太多話,想法儘在不言中。

接下來的日子裡也和孫傳庭料想的一樣,太原、大同的士紳官員紛紛上門拜訪,族中的老人也跟著上門。

士紳官員想要討好送禮,孫張氏拒絕了。

族中老人想請孫傳庭修葺祠堂,替族裡一些鰥寡孤獨的老人修葺房屋,發放米麥,孫張氏同意了,但卻把賬算得很清楚。

有她在家裡,給孫傳庭免去了很多麻煩,而這一切也被錦衣衛記錄下來,送往了京城。

朱由檢拿到這消息的時候,是正在和朱由校前往燕山行宮避暑的路上。

不同的是,今年避暑的隊伍裡沒有了朱慈燃、李定國和張嫣等人。

前者忙著學習,後者忙著為朱由檢選妃。

沒了他們,兩兄弟出行的隊伍便縮減了不少,僅有三千餘人隨駕北上。

北上的隊伍裡,除了兩兄弟外,齊王府的王承恩、楊如是、楊媛愛都跟來了,內廷的裕妃、良妃等六個嬪妃和魏忠賢、李永貞也跟了過來。

隨駕的宮女六百人,淨軍五百人,此外還有驍騎衛一千人,儀鸞衛一千人。

長長的隊伍早早經過密雲,進入了燕山之中,不過還沒有走出長城。

與三年前不同的是,這次北上的路上,一些燕山河穀之中出現了村落和耕地,從密雲走到長城延邊,朱由檢和朱由校都看到了不少北遷的百姓。

馬車的橡膠輪胎壓在修建不久的水泥路上,走的十分輕鬆,一點不搖晃。

朱由校坐在他那三丈三丈的移動宮殿馬車裡,不安分的張望窗戶,而坐在左首位置的朱由檢則是專心致誌的處理奏疏。

朱由校感受著馬車的坐感,似乎為了找一些話題,他特意說道:

“這朵顏府眼下有多少百姓?有多少耕地?又有多少裡的府道?”

他這話說給朱由檢聽,但卻也得有人作答。

這種時候,魏忠賢便成了一個話茬子,連忙說道:

“朵顏府眼下已經有百姓二十七萬四千餘人,其中有三萬多是原先的蒙古人,至於耕地則是有一百二十六萬餘畝,草場三千多萬畝。”

“府道修建的並不多,僅有京城通往朵顏府燕山縣大定宮這一條府道。”

“隻有一條啊……”朱由校有些遺憾的感歎,隨後又振作起來詢問道:

“那今年以來,北直隸修建多少裡的府道了?”

“這……”魏忠賢愣住了,不知道怎麼回答。

他能知道京城到燕山縣府道,是因為他知道皇帝要走這條路去大定宮,所以特意記下來的,可整個北直隸的府道裡數,這他還真的沒關注。

“約二百三十三裡,近年來一共修建七百三十餘裡,預計年底修建達到一千裡。”

正在處理奏疏的朱由檢頭也不抬的回答,而朱由校聽後有些詫異道:

“怎麼修建的這麼多?去年的時候不是才說了產量隻能每年修建二三百裡嗎?”

“水泥的產量在不斷的增加,尤其是去歲北方被波及數十萬貪官汙吏,這些人儘數被投入水泥場參與勞改,預期是家卷勞改十年。”朱由檢解釋著。

“那今年的水泥產量大概有多少?能修多少府道?”

朱由校靠在椅子上詢問,他並不是擔心民生,而是覺得府道對於馬車的乘坐感十分不錯,並且對於馬車的速度也有提高。

朱由校算過,在曾經的驛道上,它這個六匹馬拉動的禦駕馬車,一天最多行走八十裡。


最新小说: 食氣者 崩鐵:穹與星的開拓之旅 凡女修靈途 故事萬花筒 長生!開局嫂嫂逼我修仙! 純情將軍火辣辣,苗疆少年淪陷啦 詭道魔尊 禦獸:誰還乖乖進化,我直接一步成神! 都市特警 隻想安靜種個田,全員逼我當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