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自嚴他們不可能像朱由檢一樣,能預見到幾年後會爆發更嚴重的大旱,會出現幾千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巴,因此朱由檢的許多政策,對於他們來說是衝突的。
“等殿下回京,我會去詢問殿下的。”
沉默許久,畢自嚴端起茶杯說了這麼一句,而董應舉看他端茶送客,也自覺的起身作揖,隨後離開了院內。
望著董應舉的背影,畢自嚴不免感歎:“見龍兄雖七十有三,但這身體,卻比我這六十有二的人要好太多了……”
他的感歎隨著夏季的暖風,吹向了京城官吏坊,而此刻的官吏坊內,成德也在麵見李德茂、張懋才、蕭道規等人。
平平無奇,甚至有些狹小的官吏坊普通宅院會廳中,坐著他們四個燕山主事人,確實難以想象。
四人坐在位置上,桌上的茶水已經放涼,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飲用。
過了許久,李德茂才臉色難看道:“此事根本就不是我們做的,殿下明知,卻何故要用此等手段報複我們?”
李德茂的話,說出了其它三人的心聲,至於他們口中的報複,恐怕就是朱由檢推進就藩的事情了。
朱由檢很清楚燕山派想要什麼,要麼做皇帝,要麼坐在京城齊王府的這個位置上,一輩子不挪窩。
朱由檢在,那注定了皇帝是吉祥物,可朱由檢走了,他要走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鞏固皇權,然後還政給皇帝。
還政給皇帝,這是所有燕山派學子都不認可的事情。
對於能領兵打仗,又能下馬治國的大部分燕山學子來說,他們很難忍受上麵坐著一個“無能”的皇帝。
這自然不是貶低朱由校,而是朱由校的能力確實配不上他們心中的皇帝。
倘若朱由校有朱由檢,不……哪怕他有朱見深的手段,那燕山官員們也不會那麼難受。
“金鉉被派往齊國了,以他的性子,恐怕會把齊國經營的十分得當。”
張懋才麵色凝重的說著朱由檢對齊國的安排,而蕭道規也頭疼道:
“本來可以聯合黃都督的,隻是以我等的身份,黃都督怕是不會接見。”
“黃都督對殿下忠心,昔日他在萬裡海疆奔波時,朝中大臣每個都懷疑他會割據自立,隻有殿下相信他不會,如此信任,黃都督不會願意和我們一起逼迫殿下的。”李德茂分析著,但他也注意到了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成德。
“元升兄,難道你就沒有什麼想說的嗎?”
“我?”成德回過神來,緊接著歎了一口氣:
“我又能說什麼,殿下決定的事情,你確定你們有能耐拉回來?”
“話說回來,怎麼拉?是召集天下燕山官員辭官威脅?還是集體沐休?”
“你們確定自己可以辭官,但你們確定下麵的人可以辭官嗎?”
“如果可以,那陸文昭就不會抓到了這麼多我燕山之中的蛀蟲了!”
說著,成德伸出手,把手放在了旁邊茶桌的一本文冊上。
“這本文冊是吏部交上來的,從去年正月至今,陸文昭一共逮捕了三萬四千多名官員,其中有七成便是我燕山官員。”
“這七成官員查抄的資產才多少?黃金白銀,古玩字畫,宅院彆墅一共不過四百六十餘萬兩,查抄田畝也才六十七萬畝。”
“這些東西價值不過千萬兩,卻讓兩萬多名學子倒下,均攤他們身上不過五百兩。”
“五百兩買一個燕山官員的前途,我燕山官員難不成就這麼卑賤嗎?!”
成德咬牙切齒的說出這句話,話裡話外都是恨鐵不成鋼。
他如此,李德茂等人又何嘗不是。
隻可惜,燕山學子大多出身貧寒,對於他們來說,幾百兩銀子已經是他們父輩,祖父輩幾代人才能賺到的銀子了。
他們都抱著僥幸心理,覺得隻是貪幾次,估計錦衣衛也查不出來,然而他們偏偏遇上了想在朱由檢麵前刷業績的陸文昭。
陸文昭可不管你貪汙了多少,隻要貪腐了,哪怕你隻是年俸十五兩的從九品芝麻小官,他也要將你繩之於法,讓上麵的那位看到他在辦事。
這種事情,成德能怪陸文昭嗎?
或許許多在京官員在責怪,但成德他們卻不會。
同樣是抓貪腐,孫傳庭和陸文昭不一樣,孫傳庭主張全殺或者流放,而陸文昭主張的是收回和俸祿,罷免為庶民。
前者要人命,不然就要讓遠離故土,後者最少還給了燕山體麵。
話也說回來,如果燕山官員不貪腐,那陸文昭和孫傳庭也抓不到燕山派頭上。
“今年的恩科,燕山有多少學子參加?”
成德想了想被抓的那兩萬官員,隻能把目標放到了恩科上。
對此,吏部的李德茂也拱手回應:“約二十六萬人,不過難度提高之後,估計隻有不到八萬的名額。”
“按照袁可立的態度來看,他是準備把通過的官員一分為三,一部分調往關外三省,一部分充實關內,最後一部分等著調往西南,等洪承疇平定緬甸後進入緬甸。”
由於朱由檢把官吏都歸為了官員,因此對於大明來說,大部分恩科畢業的人都是官,隻是品階不同罷了。
並且由於財政的問題,哪怕是次九品的官員,一次性錄取八萬多人,也會平添八十多萬兩的支出,因此恩科注定會越來越難。
大部分恩科沒有通過的學子,最後隻能聽取官學安排,前往工業區做一個熟練的工人。
“今年燕山之外的學子報名有多少?”成德沉著氣詢問,李德茂也麵露難色道:“約二十一萬人。”
“也就是四十七萬人選八萬……”聽到這話,成德心裡清楚,這是自家殿下在削弱燕山派在朝堂的力量。
想到這裡,成德心裡大概了解了殿下準備對付燕山的手段,但他也知道怎麼破解:
“既然有人想讓他們上位,那就把這二十一萬人裡選出的學子擇優留京吧。”
“擇優留京?這可不是好事,若是他們留京,日後升遷,那我等的話權豈不是……”蕭道規蹭一下站了起來,但成德抬手示意他彆激動,而是自顧自說道:
“留在京城,看上去能掌控權力,但實際上真的能掌控嗎?我問你們,《燕山政治》第三篇第二章是什麼?”
成德反問起了眾人,而李德裕聞言便皺眉道:“上層力量可以決定中層力量,而中層力量可以決定下層力量,但如果沒有下層力量的托舉,中層和上層力量都會瓦解……”
“懂了嗎?”成德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隨後才道:
“如果燕山之外的學子全部擇優,那他們就職的地方就是京城,是省治,是縣衙,而我們的人就職的地方是哪裡?”
“是鄉村,是集鎮……”
“去歲國朝賦稅幾何?鄉鎮給田賦和皇店貢獻了七成以上直接稅和間接稅。”
“這些他們看不上的地方,卻是大明委以重任的地方,也是大明的重中之重。”
“曆代王朝的統治力量,往往隻能掌控國、省、府、縣,而對集鎮、鄉村的掌控十分薄弱。”
“殿下是唯一注意到這點的,因此他才會任命村官,即便每個村隻有兩個人,卻也能借著朝廷的名義,控製這整個村子。”
“我大明發展至今,一共三萬多集鎮鄉村,生活著大明九成左右的百姓。”
“如果我們能控製鄉鎮,那力度會比控製府衙要更大,更強。”
“罷官辭官算什麼?當年浙黨是怎麼威脅朝廷的?無非就是讓南方漕糧緩一日到京。”
“可如果我們讓天下九成以上的鄉村集鎮都緩一日繳納賦稅田賦呢?朝廷會如何?”
成德的話讓人倍覺震耳,然而張懋才卻提出質疑:
“誠然,元升你所說的有道理,但既然元升你都說了,殿下是第一個發現,並企圖控製鄉村的人,那我們的意圖,殿下也會第一時間察覺。”
“是啊,何況如果緩一日繳納賦稅,那國朝的根本恐怕會被傷及。”蕭道規也猶豫了起來。
對此,反而隻有李德茂能理解成德,他笑著說道:“我懂了,元升你這一招是陽謀!”
“嗯?”張懋才和蕭道規不解的看向李德茂,而李德茂也解釋了起來:
“曆來錦衣衛都不會查鄉村,而是頂多查到集鎮,因為他們的力量不足,另外鄉村也貪汙不了太多東西。”
“自然,一個貪汙不了太多東西,俸祿還十分低廉的地方,便是連我等燕山學子都避而遠之,那燕山之外的那二十一萬學子裡選出的人,他們會甘願去做一個鄉鎮村官嗎?”
“自然不願意!”李德茂激動道:“既然他們都不願意,那我們就可以把燕山的官員安插進去。”
“他們不知道是我們把他們安排進入的鄉鎮,因此隻會抱怨朝廷,而村官俸祿低廉對於我們來說不是難題,反而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地方。”
“隻需要我們提出為村官漲俸,那大量燕山出身的村官都會支持我們。”
李德茂看向承德:“如此一來,我們雖然失去了代表中層權力的府縣,卻收獲了下層權力的鄉鎮,而中層和上層的權力,又是被下層權力抬起來的,因此一旦下層權力集體罷工,那中層和上層……”
話說三分滿,李德茂不再說,但張懋才和蕭道規已經理解了成德的心思,他們紛紛眼神炙熱的看向成德,但成德也放下了茶杯,抬頭看向了天花板,長歎道:
“我不想威脅殿下,我隻是想讓殿下留在大明,帶著大明走向他在教材之中所寫的均貧富……”
下午的更新在五點半左右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