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恒河以東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零七章 恒河以東

第五百零七章 恒河以東(2 / 2)

兩省被朱由檢劃分為烏斯藏六府,麓川九府,合計七十五縣。

不過烏斯藏的人口得遷移去漢地,而漢人得遷移去烏斯藏。

“刑部這邊,今歲至今有多少囚犯?”

承運殿的會廳裡,朱由檢詢問著麵前的六個人,而他麵前的六個人,分彆是顧秉謙,袁可立,畢自嚴,溫體仁,周延儒和朱燮元。

朱由檢叫他們前來,就是想討論怎麼治理麓川和烏斯藏。

之前的朝會上,麓川的大致安排已經做好,但細節還需要補充,而麓川的一些利益也得讓出。歳

牽扯到利益,朱由檢自然要好好提點一下這群人。

他向周延儒詢問囚犯,周延儒聞言回禮作答:

“回殿下,一共有犯人一萬七千餘人。”

“流放烏斯藏的勃律府吧,算算時間,等他們抵達,孫傳庭應該收複拉達克了。”

朱由檢輕描澹寫的決定了一萬多人的去留問題,周延儒隻能應下。

“去年恩科學子中,雲南出身的官員可以提拔為烏斯藏官員。”

“殿下,這……”歳

朱由檢要直接調派雲南官員去接管烏斯藏,儘管烏斯藏貧苦,但烏斯藏可是有金礦的,所以顧秉謙自然舍不得把有金礦的府交給彆人管理。

隻是麵對他的話,朱由檢卻皺眉道:

“平日讓你們看看《燕山》的一些教材,你們總是覺得這是添加負擔。”

“那烏斯藏作為高原,若是調平原官員赴任,恐怕還沒有抵達就任的地方,就感染高原惡疾暴斃了。”

朱由檢把高原反應說給了這群人聽,顧秉謙聞言雖然不相信,但他不敢反駁朱由檢,隻能作罷。

倒是吏部的袁可立作揖道:“烏斯藏設置六府,但畢竟人煙稀少,加上還要遷移番民出藏,需要的官員倒不是很多。”

“不過,吏部這邊還是想問問殿下,應該派遣多少官員?”歳

袁可立經過冬季的一場風寒,整個人消瘦了不少,說話也沒有以前思緒清楚了,這讓朱由檢不免有些遺憾。

雖說袁可立支持東林黨,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隻是瞧他這架勢,恐怕今年就要致仕了。

整理了一下情緒,朱由檢才回應道:“孫傳庭讓人大概算了一下。”

“留在烏斯藏的番人大概有六萬人,算上移民便是八萬人左右。”

“官員的派遣數量,我看就暫時定為一千人足以。”

“至於當地的軍備問題,我已經和五軍都督府溝通,駐兵四營一萬兩千多騎兵足夠。”

說到兵馬的事情,朱由檢掃視了一眼重臣們,緊接著說道:歳

“國朝今歲要裁軍十七餘萬,這些兵馬需要安置,六部和五軍都督府商量好,彆讓將士寒心。”

“是……”顧秉謙等人有些汗顏,畢竟就上次林丹汗入寇的事情爆發以來,他們就一直不敢得罪五軍都督府,辦事都得求著來,讓人難受。

隻是不這樣的話,顧秉謙等人總感覺五軍都督府的那群武夫就在他們身邊磨刀。

林丹汗入寇這件事情,自始至終都沒有人承擔責任,五品以上官員幾乎沒事。

雖然顧秉謙他們也能想到齊王和皇帝不想處理,但一個五品以上官員都沒有遭受牽連,這也太偏袒了……

一想到這裡,顧秉謙等人便不自覺皺眉。

心想那群武夫他們連皇帝都敢拉下馬,更何況他們這群大臣呢?歳

裁軍的事情,隻有朱由檢才能提,其它人誰提誰死。

“烏斯藏交給西軍都督府統轄,麓川劃給南軍都督府。”

朱由檢一邊說事,一邊喝茶:

“烏斯藏的僧人隻能在規定的地方傳教,目前隻能在烏斯藏和河西傳教,另外教義也得更改。”

手中有些兵權,朱由檢說話很是硬氣,如果烏斯藏的僧人不服從朝廷的命令,那他不介意扶持內地佛教,把他們趕到西域去。

“烏斯藏的賦稅按照新政來進行,同時委任洪承疇為烏斯藏巡撫,著其治理烏斯藏,修建烏斯藏的府道和縣道。”

“至於孫傳庭,改任為西北經略,節製陝西,河西,再委任其為此二省巡撫,經營當地,為國朝收複西域做準備。”歳

朱由檢剛剛說完他的安排,六名重臣便紛紛皺眉,顧秉謙也硬著頭皮作揖:

“殿下,孫伯雅、洪亨九二人的功績,已經足夠調入京中,再讓他二人擔任邊塞重臣,恐怕不妥。”

“沒有什麼不妥的,這兩個地方還需要重臣留守,不派他們,難道從你們之中抽調?”朱由檢反問顧秉謙,這讓他有些語塞。

他不想讓洪承疇和孫傳庭在邊塞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擔心他們功績太高,和武將牽連過深,入閣之後壓製不住。

隻是現在看來,局勢很明朗了,朱由檢是鐵了心要扶持孫傳庭和洪承疇,他的阻攔已經無足輕重。

“麓川的黃冊已經交給戶部了吧?”

朱由檢駁斥了顧秉謙後,沒給他機會說其他,而是直接詢問畢自嚴。歳

畢自嚴心領神會的頷首:“麓川,烏斯藏的黃冊都已經上交。”

“烏斯藏的熟地隻有七十五萬畝,麓川比較多,算上阿豪姆和小婆羅門兩地,一共有三千八百餘萬畝,其中有二千三百餘萬畝屬於布政使司所有。”

“人口黃冊上,麓川有民六百六十餘萬人,比戶部的預計還多。”

畢自嚴的彙報上,麓川的黃冊人口已經是被洪承疇刨除了勞改犯的結果。

但即便如此,麓川的人口依舊很多。

不過,從耕地的持有也能看出,即便貌基給百姓分了一次地,但百姓手中的土地依舊很有限。

六百六十萬平民居然隻有一千五百五萬畝,人均三畝不到。歳

既然貌基這樣安排,那大明隻需要在他們的基礎上增加一點田畝數,就能讓麓川之民老實生活。

因此,朱由檢必須做出一些安排。

“麓川之民,按照人均三畝發放土地,若是學會官話,則再分田二畝。”

“至於移民,還是按照之前的遷移政策進行。”

朱由檢大抵定下了政策,按照他的政策,今年的分地裡,麓川的六百六十多萬百姓可以得到近兩千萬畝耕地。

如果他們學會大明的官話,那將持有三千三百多萬畝。

這麼看來,即便麓川之民學不會官話,留給大明移民的也隻有一千八百多畝耕地。歳

他們如果學會,那留給大明移民的就隻有五百多萬畝耕地。

以大明一人遷移分地二十畝的政策,前者還能支撐遷移九十幾萬人,後者就隻能支撐二十幾萬人了。

因此,當朱由檢開口後,袁可立就皺眉作揖:“殿下,是否給麓川之民太多了?”

“要想麓川安穩,隻能如此,況且你們彆忘記,國朝的工業……”朱由檢抿了一口茶。

他這話讓眾人想起了京城外的拖拉機田地,雖然他們都見識到了拖拉機的好處,但他們也了解到了拖拉機的產量和價格問題。

聽著朱由檢這話的意思,是要把拖拉機用在麓川?

一想到昂貴的拖拉機要用在麓川,顧秉謙、周延儒、溫體仁等三人就不免肉疼。歳

“敢問殿下……拖拉機等物,眼下可年產幾何?何時可以作用在國朝?”

溫體仁作為工部尚書,由他詢問這機密的事情再適合不過。

實際上,京中五品以上官員都知道,朱由檢在不斷的向齊國送蒸汽機和拖拉機。

天津的港口,幾乎每隔幾天都由軍備院的船隻出發,目的地不言而喻。

因此,官員們在得知了拖拉機的好處後,都在想朱由檢什麼時候才會把拖拉機留下開發大明。

拖拉機的操作人數他們已經知道,齊國的軍民數量他們也知道,所以隻需要知道工業的產量,就能推算出齊國什麼時候能自給自足。

齊國一旦能自給自足,那新一輪的遷移就開始了。歳

這麼看,大明對齊國的支援,似乎遠遠不會停下,所以他們自然要旁敲側擊。

他們的心思,朱由檢十分清楚,但他沒有遮掩,而是直接說道:

“國朝的拖拉機,眼下已經年產五千餘台,到年底會達到六千台,六年後會達到三萬台以上。”

“至於拖拉機何時作用於國朝,這便要看新政的頒布了。”

新政……

扯來扯去,還是扯不出這兩個字。

朱由檢之所以說這兩個字的原因,顧秉謙他們比誰都清楚。歳

新政的“攤丁入畝,齊民編戶,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這些政策都在推進,但推進速度卻很慢。

按照這個速度,恐怕地方官員士紳會踩著紅線來完成新政的推行。

新政的全國推行晚一年,他們就少交一年賦稅,不僅如此,他們還有許多手段等著施展。

這些動作,恐怕朱由檢早就注意到了,因此他遲遲沒有推進拖拉機入戶的跡象。

朱由檢現在突然說新政,那就是**裸的威脅顧秉謙他們了。

知道了拖拉機的好處後,他不信顧秉謙他們身後的那些士紳豪強可以忍住。

既然忍不住,又對付不了自己,那就老老實實的聽話,把新政頒布下去。歳

如果不頒布,想繼續拖著,那洪承疇和孫傳庭就可以入閣了。

這兩人入閣,那士紳豪強們在朝廷就徹底沒有了話語權,因為他們兩人背後的勢力是武將。

想到這裡,顧秉謙等人都臉色不好看,而朱由檢還在自顧自的品茶……(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國漫盤點:廢物火麟飛竟是超標怪 雌蟲流落地球,被人類大佬寵了 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 鋼鐵洪流開荒異世界 剛重生,就被不孝子孫送去聯姻 興安嶺獵王 高武:氪金加點,你全加體魄了? 重生後,我靠撿男人還十億債 我,釣魚佬:上來的魚超值錢 八零老太有空間,奪回氣運成團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