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士紳豪強被遷移麓川、交趾、舊港,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富農、小地主和平民。
這麼一來,當八千二百萬畝土地均分給一千三百萬人時,哪怕其中小地主和富農占據了一部分土地,其它人也能人均四五畝。
朱慈燃詢問過百姓,在這南方之地,隻要有二畝耕地就能養活一個人,三畝就能養養家禽,四畝及其以上就能按照每畝養豬一頭來往上增添。
因此,想讓百姓每天吃飽飯,吃上一頓肉,最少得有五畝地。
南方如此,北方則是比這標準更高,需要六畝地。
“百姓們安居樂業,事情就少了,事情少了,殿下也就不會那麼操勞了。”
和朱慈燃並排一起踩單車的劉順笑著開口,比起半個月以前,他變黑了,也變瘦了。
在他們身後,那兩個微胖的錦衣衛也變得乾瘦,氣喘籲籲地踩著自行車。
進入建昌府地界後,一路都是上坡,前麵那兩位大爺可以休息著踩,他們倆可不行。
“眼下國朝的拖拉機產量日漸提高,如果按照叔父說的一樣,關外能開墾出數億畝耕地,那北方百姓的好日子也就來了。”
朱慈燃聽著劉順的話笑著開口,不過最後他還是補充道:“不過得等旱情過去。”
“聽聞今年山西遷移出了一百多萬人,隻可惜時間不多,不能回程看看他們。”
“不然,來年回去去看他們,也能知道他們過的比今年好還是差。”
朱慈燃心裡一直掛念著山西的百姓,隻因為山西百姓是他一路走來,唯一有百姓餓死的地方。
不管是因為長期饑餓導致生病死去,還是活生生餓死,作為大明朝的太子,他都有義務承擔這份後果。
看了這一路,他心裡漸漸知道了自己肩頭的擔子,但同時也對一直在遊玩的朱由校產生了埋怨。
在他看來,自家父親救不了天災下的百姓,但最少他可以在京城幫著處理一些政務,不讓自家叔父那麼累。
自家父親的生活如何,他最清楚不過。
六部送去大定宮的奏疏隻有送往齊王府的三分之一。
自家父親每日處理這些奏疏,頂多花去四個時辰,而自家叔父處理奏疏卻需要花費七個時辰。
一日不過十二時辰,僅僅奏疏上耽擱的時間就七個時辰,算上吃飯和睡覺,自家叔父的一天基本上是在處理政務中度過的。
“我這次回去後,雖然不能為叔父分擔多少,但分擔一兩個衙門的奏疏還是能做到的。”
“我分擔一兩個衙門,叔父也能多休息一兩個時辰了。”
自行車到了坡頂,迎來了十幾裡的下坡,吹著淩冽的寒風,朱慈燃笑著開口,而他這話也被錦衣衛記錄送往了京城。
他的南遊還在繼續,朱由檢也在看到這一日遊記內容的時候難得高興了起來。
“我這大侄子倒是懂得為我分憂了,就是他爹太不懂事,哈哈哈……”
臘月二十八日,坐在齊王府承運殿內,朱由檢看著手中書信不免開心笑了笑。
他這話讓曹化淳三人麵麵相覷,不敢接話,但過了片刻後,王承恩還是作揖道:
“殿下,若是太子真的長大了,何不讓他來京中接手事物?”
“嗯……要接手,不過他還沒有走完全程。”朱由檢微微頜首,但緊接著搖了搖頭:
“北方和西南之地都是新政施行最好的幾個省份,但北方旱情,西南沒有。”
“讓他看看新政旱情之下的情況,和沒有旱情的情況格外重要。”
“等他到了兩廣,基本也就能看個清楚了。”
“剩下的江南之地,則是要他看看大明最繁華的地方,讓他清楚百姓的生活差距到底有多麼大。”
朱由檢將朱慈燃的手書放下了,他靠在椅子上,說著自己的安排。
說白了,他就是要讓朱慈燃看看,大明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隻要朱慈燃能了解民生情況,那他“均貧富”的理念和政策就會一直被推行。
朱由校和朱慈燃,這兩父子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
朱由校是傳統的帝王教育,治理國家采取的手段是馭民五術。
可是隨著時代進步,工業時代即將到來,傳統的馭民五術隻能維穩,不能讓大明富強。
這種時候,接受了傳統帝王教育,同時也接受過新式教育的朱慈燃就能在維穩的同時,讓大明富強。
這個富強不僅僅是大明王朝本身,還有王朝體製下的宗藩體係。
移民實邊,這件事情是要持續不斷來做的,除非大明的科技水平提高到了一畝土地就能產出讓一個人大吃大喝,並且還能頓頓吃肉的糧食,不然移民永遠都有必要。
“燃哥兒的信裡,我最在意的是百姓所說的“四畝地”“五畝地”之分。”
朱由檢看著放在桌上的手書,對著陸文昭、曹化淳、王承恩三人說道:
“南方不遇災情的情況下,四畝地就能養豬,五畝地就能每天吃一頓肉。”
“北方的同理,不過需要五畝地才能養豬,六畝地才能每天吃肉。”
“如果是這樣,那百姓如果有十畝地,是不是就能頓頓吃肉,每年都能換一件新衣了?”
“這個道理,百姓都懂,為什麼地方官員的奏疏從來沒有提及?”
“百姓需要什麼標準,才能過上什麼日子,這種事情難道身為地方父母官的他們會不知道?”
朱由檢的話鋒轉為了批判地方官員,陸文昭作為多年一直在地方查案的人,自然知道朱由檢想要的答案。
因此,他對著朱由檢作揖道:“殿下,官員們其實都知道,但……”
他頓了頓,直到朱由檢將目光看向他,他才繼續說道:
“但是,許多官員都需要在各種關卡偷拿偷取,而百姓一旦遷移過多,朝廷對地方的投入就會變少,投入一旦變少,那官員們能偷拿的就少了。”
陸文昭這話,幾乎是在挑明,在大明朝“以工代賑”的基建背景下,依靠“以工代賑”貪腐的人並不在少數。
對於他們來說,麾下治理的人口越多,朝廷對地方的投入就越大,投入的越大,工程越多,能賺錢的地方也就越多。
這種事情,實際上誰都知道,包括朱由檢。
想要官員不貪汙,這比小冰河旱情消失還難。
朱由檢不可能把所有貪官都抓起來,因為抓不完。
他想要的,就是讓官員在貪汙的同時,多做點明麵上的正事,隻要彆太過火,他自然不會為難他們。
可如果真的過火了,那他就得請出錦衣衛來抄家流放了。
“《魚鱗圖冊》和《黃冊》不得有差錯,地方官府也不得阻攔百姓移民。”
朱由檢對陸文昭開口,算是說了他的底線,陸文昭聞言作揖應下,同時也回稟道:
“西域那邊送來了消息,十月初五,瓦剌大汗孤石(固始汗)與虎墩兔爆發衝突,雙方在彆失八裡交戰。”
“十月初九,準噶爾部的台吉把兔渾(巴圖爾琿)帶領瓦剌諸部兩萬鐵騎加入混戰,瓦剌一方戰敗,虎墩兔占領彆失八裡,瓦剌退至西邊的黃草泊。”
“在此地,孤石與把兔渾產生分歧,孤石準備往東前往嘉峪關歸順我大明,把兔渾準備北上和羅刹國結盟,一起對抗虎兔墩。”
“十月中旬,孤石帶領部眾四萬準備南下後,走吐魯番前往哈密,趕赴嘉峪關。”
“把兔渾帶領剩餘部眾,自立為準噶爾汗國,北上在金山西北的齋桑泊一帶遊牧。”
“按照時間來說,孤石應該會在一個月後抵達嘉峪關,殿下您看……要不要派人帶兵去迎接他們。”
陸文昭的話說完,朱由檢也饒有興致的起身看向了自己背後的地圖。
準噶爾北上,齋桑泊應該就是後世阿勒泰西北一帶,而原本建立青藏和碩特汗國的固始汗眼下則是要投靠大明,病死青海的林丹汗現在反而在西域站穩了腳跟。
曆史的變化讓朱由檢很有興趣,至於固始汗的投靠,他也自然欣然接受。
“派嘉峪關參將致信哈密,讓哈密放孤石前來嘉峪關,另外上疏萬歲,冊封孤石為金滿伯,授其子嗣正四品明威將軍。”
“其部眾遷往青海一帶遊牧,孤石則是安置在西安府內,請萬歲賜予保安郡王府給其居住。”
“再告知當地布政司、府衙,對金滿伯府不得歧視,也不能偏倚,視普通官員看待便是。”
朱由檢話說完,陸文昭連忙應下:“卑職領命……”
對於受降固始汗,朱由檢還是比較滿意的。
明軍要收複西域,那肯定需要一個帶路的人,和碩特部眾和固始汗就是這個帶路的人……
下午更新六點左右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