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叔……」
「來,都坐下吧。」
隻是隔了一天,當王承恩安排好了時間,朱慈焴和朱慈炅就來到了齊王府。
朱由檢在玉蓬殿為二人擺下家宴,但齊王府內來人卻隻有袁禧嬪、以及朱慈烺、朱慈烜、朱慈炯、朱慈炤五人。
四個男丁分彆五歲、四歲、四歲、三歲,除了這已經能「自力更生」的四兄弟,前段時間衛平陽和李韶禧為朱由檢再度生下了兩個男丁。
介於老朱家取名太難,朱由檢基本套用崇禎子嗣的名字,給他們取名朱慈煥、朱慈燦。
就男丁而言,齊王府可謂興旺,不過就算如此,依舊沒有人敢下注。
袁禧嬪和她的肚子成了不穩定因素,畢竟隻要袁禧嬪一旦誕下男丁,那按照《皇明祖訓》和《大明會典》,即便這個孩子再小,那也是齊王世子。
眼下袁禧嬪和朱由檢還年輕,諸將還需要等等,再看情況押寶。
「王兄好……」
齊王府男丁們在朱慈烺的帶領下一一對朱慈焴和朱慈炅行禮。
「弟弟不用多禮……」
朱慈焴和朱慈炅分彆為十二歲和十一歲,相比跳脫的朱慈燃,他們兩人倒是和他們母親範貴妃很像,性子安靜。
就長相上來說,他們的五官比較像範貴妃,臉型則是和朱由校的類似,說不上讓人眼前一亮,但起碼也是清爽俊逸的端正相貌。
範貴妃的身高不低,有五尺一寸整。
加上官學的運動量也有,飲食的搭配也沒有那麼油膩,因此雖然隻有十一二歲,但兩人身高卻已經有五尺左右了。
一家人坐下後,朱由檢將兩人安排在了他的旁邊,在飯菜上桌的同時開口說道:
「我與你們倒是三月未曾見過了,卻是不想三個月過去,你們都長了這麼高。」
範貴妃需要照顧兩個孩子,因此是常住京城的妃嬪之一。
由於朱由檢掌管著藩王分封,加上正常來說,藩王需要十五六歲就藩,所以她時常讓內廷太監帶著朱慈焴和朱慈炅到齊王府走動。
對於兩個大侄子,朱由檢還是比較上心的,也比較關注他們的學業。
這不,知道明年兩人就要選報中學,他特意安排了家宴。
「我看過你們上半年的期中考成績,雖然算不上很好,但是也很不錯了,是順天府官學一百名左右。」
朱由檢雖然說兩人考的不算很好,但說出名次後,卻讓袁禧嬪略有些驚訝。
順天府學子近三十萬人,三十萬人裡有六萬人是五年級,也就是說,二人也算數百裡挑一的小天才了。
「府學的問題,你們有想去的府學嗎?」
朱由檢為二人夾菜,同時語氣親和的詢問著二人。
朱慈焴稍大,他搖了搖頭:「我們也不知道,娘說讓我們問問叔父。」
見二人不知道選什麼專業,朱由檢也很能理解,畢竟在十一二歲就選擇專業,這確實讓人難以選擇。
「你們日後都是藩王,且不提何時就藩,但就藩是肯定要去的。」
「叔父為你們選了幾塊不錯的地方,有的地方不需要打仗,但是距離過於遙遠,有的地方距離近,日後通了鐵路想回京城也快,但需要為大明抵禦外敵。」
「不過,不管就藩地選在哪裡,必要的軍略都需要學習。」
「我的建議是,就讀順天府學,主修軍略的同時,輔修政治,並在五年裡選修經濟、思想課程。」
「這樣不會很累,有充足時間休息和玩耍。」
朱由檢對二人的建議很實際,他並不覺得要苦要累才能學進
去東西,作為日後藩國的君王,學這些東西就已經足夠了,許多沒有必要的課程,完全不用去學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
朱慈燃那邊的時候,可就是雞飛狗跳了。
「汪!汪汪!」
「用力踩啊!」
冬月下旬,伴隨著清晨的幾聲犬吠,湖廣郴州府地界,朱慈燃正帶著劉順拚命踩著自行車,而他們後方則是一個村子的十幾條惡犬。
「老子堂堂錦衣衛,還能被狗追……」
劉順隻覺得自己上氣不接下氣,慌忙道:「殿下,十幾隻狗,打殺便是了……」
「不行!這些都是百姓的家犬!」朱慈燃雖然話裡這麼說,但臉上卻綻放著笑容,顯然他並不是愛惜狗命,而是在享受刺激。
「嘔……」一名南軍士卒踩踏的幾欲乾嘔,好在伴隨著一個山坡被踩過,他們迎來了長長的下坡,如此才甩離了那群「村霸」。
「汪汪——」
看著朱慈燃等人狼狽逃走的模樣,十幾條田園犬犬吠幾聲,搖晃著尾巴,趾高氣昂的返回了自家村子。
「嗚呼……終於甩開它們了。」
轉頭看了一眼,朱慈燃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他將目光放到了前方,而前方鄉道的樹上也掛著一塊牌子。
【距廣東韶州府羅家灣二十裡】
「總算快到了。」看著自己一行人即將進入廣州地界,朱慈燃心情又好了起來。
這是他們離開忠州的第十八天,在冬月十五的時候,船隻抵達了武昌縣,戚武隆也帶著三千南軍士卒乘坐火車南下廣州了。
他本意是帶著朱慈燃一起回廣州,但朱慈燃執意要騎車,戚武隆軍務在身,自然沒辦法陪他,因此隻能先行離去了。
「嗚嗚——」
遠方,刺耳的汽笛聲響起,朱慈燃等人抬頭看去,在對麵山的山腰,一輛火車順著鐵軌向著南邊進發。
看著那火車,緩了一口氣的劉順也擦了擦汗:「這京廣鐵路修得倒是挺快,按照這樣子下去,估計明年底就能修抵廣州了。」
「到時候,從京城到廣州,也就五天時間罷了。」
「是啊……不知道京嘉鐵路修建好沒。」聽到劉順的話,朱慈燃也想起了上次去河西時還沒修建好的京嘉鐵路。
「應該快了,國朝修建的諸多鐵路裡,最難的應該還是京隴鐵路,聽聞眼下尚有一千一百裡,其中山地就四百裡,最快也要五年才能竣工。」
劉順喝了一口水,朱慈燃也點了點頭。
隨著第四版蒸汽機的不斷運用,以及技術的不斷熟練,很多鐵路的工期都被縮短,如眼下的京廣鐵路。
按照之前的設計,京廣鐵路最少需要九年才能修抵廣州,但從眼下來看,最多到天啟十七年年底就能竣工。
原本規劃十五年的京隴鐵路,現在估計也隻需要十二年時間就能竣工。
大明的鐵路之所以修得那麼快,主要還是撥款快,用工多。
同一條鐵路,清朝每年撥款不及時也就算了,用工數量也隻有幾萬人。
反觀大明,因為「以工代賑」的政策,每條鐵路最少有十幾萬乃至幾十萬,上百萬工人在勞作。
這樣的規模下,想不快都不可能。
二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很快就沿著鄉道行駛到了一處丘陵,也見到了遠處的羅家灣鎮。
進入集鎮範圍,映入眼簾的無需多說,自然是成片的菜地。
雖說時間上種不了穀物,但蔬菜還是可以的。
至於為什麼會種植那麼多蔬菜,這一路上朱慈燃也在詢問,說到底是因為火車的開通,導致了鐵路沿線的商人大量采購。
這些采購的蔬菜,大多運往了北方,畢竟冬季的北方蔬菜價貴。
如白菜,在廣東是一文錢三斤,但運到北方就是一文錢一斤,到了冬季更是兩文錢一斤。
也就是說,這其中有五倍利潤,哪怕刨除運費,也能有兩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