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交趾叛亂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四十七章 交趾叛亂

第五百四十七章 交趾叛亂(2 / 2)

他策馬來到車前,隨後翻身下馬,作揖稟報道:

“啟稟殿下,交趾勞改工發生動亂,豐國公已經帶戚武隆參將前往平叛。”

“戚武隆參將命標下前來回稟殿下,不希望殿下落空。”

“叛亂?”聽到塘騎的話,朱慈燃先是皺眉,隨後又詢問道:“哪裡的叛亂?規模幾何?”

“回稟殿下,是交趾占婆府的勞改工叛亂,約六萬勞改工叛亂,豐國公征用了皇店運糧的十艘蒸汽輪船,帶領兩營兵馬前往平叛了。”

塘騎回稟的很詳細,這讓朱慈燃點了點頭。

十艘蒸汽輪船運送六千人不是問題,按照蒸汽輪船的航行速度來說,頂多三天就能抵達占婆府平叛。

朱慈燃倒不覺得是因為戚元功覺得自己會拉攏他兒故意找借口,因為他之前看過南軍的布防和裝備更換情況。

眼下南軍隻有廣東、福建的十二營兵馬完成了步槍換裝,其它諸如交趾、舊港、南州、琉球府的十五營兵馬,和還在印度廝當服役的十三營兵馬都是在使用步銃。

交趾眼下隻有三營兵馬,雖然可以鎮壓六萬勞改工叛亂,但誰又能知道叛亂的規模會不會因為僵持而擴大。

這種情況下,戚元功親自帶兵平叛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朱慈燃表示了解,而旁邊劉順那凹陷的臉頰上也露出了笑容:“殿下,如此以來,再去廣州似乎就沒有意義了……”

“不!上次去我都還沒逛廣州,結果就去忠州了,聽聞廣州商貿繁華,我定要去看看,出發!”

朱慈燃的一句話,瞬間讓坐在車上的劉順三人像死了親媽一樣難受。

頂著這股難受,他們隻能做一頭無聲的牛馬,默默的踩踏自行車……

在他們南下的同一時間,交趾勞改工暴動的情報也從韶州的火車站,乘坐火車送往了北京城。

隻是四天的時間,遠在京城的朱由檢就收到了戚元功讓人送來的奏疏。

“占婆府勞改工暴動,查清楚原因了嗎?”

當奏疏送抵的第一時間,朱由檢的下意識就是詢問陸文昭,對此陸文昭也作揖回稟道:

“回稟帶殿下,按照當地錦衣衛的消息來看,似乎是占婆知府鄭方克扣了勞改工米麥所致。”

“克扣米麥?”朱由檢皺眉,沒能理解這個理由。

畢竟交趾的米麥十分充足,為了一點米麥而引發暴動並不值得。

“這個鄭方是誰的人?”朱由檢靠在椅子上詢問,陸文昭也連忙回答:“是燕山第六期的官員。”

“承恩!”朱由檢拔高了聲音,看向不遠處處理奏疏的王承恩:“去問問成德這件事情的始末。”

“殿下……”在朱由檢詢問的時候,曹化淳從殿外走了進來,畢恭畢敬的作揖,緊接著才起身回答道:

“都察院那邊送來了消息,這鄭方克扣的米麥,好像是為了完成占婆府常平倉糧。”

“……”聽到這話,朱由檢沉默片刻。

常平倉糧,說白了就是大明的賑災糧,而今年由於朱由檢下令旨,江南那邊是肯定要備足一億三千萬石常平倉糧的,因此糧食任務就落在了各地官員和皇店身上。

也就是說這占婆府的鄭方是為了朱由檢下達的令旨而做事的,隻是這做事的手段蠢了一些。

不過,能混到知府的人,真的有那麼蠢嗎……

“再去查一查。”朱由檢覺得這件事情不會那麼湊巧。

偏偏在朱慈燃要去拜訪戚元功的時候,占婆就動亂了,偏偏占婆動亂後,不向廣西、雲南求助,而是向廣東求助。

雖然從輪船行動快這點來說,向廣東求助最方便,但陸地上的支援也慢不了幾天,難不成交趾的兵馬連幾天都守不住?

“卑職告退……”

陸文昭作揖應下,緊接著緩緩退出了承運殿。

在他退出的同時,朱由檢也側目詢問起了王承恩:“官場的大挽馬,大白豬,西洋牛育種如何?”

朱由檢之所以會詢問這個問題,還是因為朱慈燃手書遊記中寫到了關於南方豬種的重量。

對此,王承恩也笑著作揖回禮道:

“大挽馬已有十二萬六千餘匹,大白豬基本在北直隸推廣,數量不下三百萬頭,西洋牛也在漠東、東海等地草原育種,數量不下十萬頭。”

王承恩笑著開口,朱由檢聞言也略微點頭,詢問道:“配種剩下的雜交白豬體重幾何?”

“約五百斤左右。”王承恩作揖回答,並且很高興的解釋道:

“由於種豬較多,與本土的幾種大豬雜交後,基本能滿足六個月出欄一百五十斤,一年出欄二百四十斤,兩年五百斤。”

由於曆史上有人試錯,朱由檢免除了許多試錯的成本,直接選擇了最佳育種的對象。

五年時間看似不多,但對於上千頭種豬來說,搭配兩萬育種的母豬,這個搭配足夠他們繁衍出數百萬子孫。

隻是數百萬家豬隻是看著很多罷了,沒有後世那麼豐富的飼料,它們長大的速度會慢上一些。

眼下大部分小白豬都隻有一百來斤,想要保障後續生長,隻能添加成本。

如王承恩所說,養兩年才能養到五百斤,這兩年時間,它們能吃掉兩千多萬石飼料。

算上大明的其它牛馬牲畜,在牲畜的穀物上,每年不下兩億石。

如果放在之前萬曆年間的大明,或者說曆史上小冰河期的崇禎年間,那彆說給牲畜吃,這些飼料就是給人吃,那群饑民也會吃。

但現在不一樣了,大明的牲畜飼料基本都是從印度廝當購買去麓川加工,繼而通過鐵路和水運送往國內。

朱慈燃的遊記裡,雲南和兩廣吃肉最多,最頻繁的原因就是在於它們是接觸飼料的最近幾個省之一。

“購糧的事情準備的如何了?”

得知了新物種的引進已經成功,朱由檢也沒有那麼上心了,反而問起了最為關鍵的事情。

“至眼下,皇店從各省轉運六百三十七萬石糧食儲存江南三省。”

“臘月應該能再調九百多萬石,然後後續不斷調糧,算上當地的常平倉糧,應該能再正旦節前夕達到五千萬石常平糧。”

曹化淳回答著朱由檢的問題,對此朱由檢卻沒有舒展眉頭,顯然不是很滿意。

“六月初一前,當地常平倉糧應該能達到九千萬石左右,秋收之前達到一億三千萬石。”

曹化淳接著補充了一句,這才讓朱由檢眉頭稍稍舒展。

大明的海上運力能做到每月輸送數百乃至千萬石物資,這已經是了不得的壯舉了。

當然,比起大明這十六年不斷下水的船隻總噸位,這點運力並不算什麼。

在有了舊港和東北的情況下,大型的木質貨船每年都能下水上百艘,並且都是排水量一千噸以上的船隻,足以運送數千石米麥。

就這些貨船,實際上就能夠承載數千萬石的運力,加上其它中小型貨船,大明每年的海上運力是十分恐怖的。

之所以眼下沒有全部動用,就是因為船隻不僅要運糧,還得要進行貿易和商品運送。

大明的國庫能有這麼高的收入,是因為大明幾乎壟斷了境內的各種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僅保留小宗商品和部分市場給民間商人。

這是無奈之舉,因為不這麼做,朱由檢就不可能在十六年的時間,讓大明發展成現在這副模樣。

如眼下,單單說購買一億三千萬石糧食的銀子就需要五千多,近六千萬兩銀子。

這樣體量的銀子,也就隻有皇店這種國營機構能拿出,並且能填上賬。

同樣的,這些糧食也隻有到了朝廷的手裡,那在流入市場的時候,才能保持“平抑”,而非“炒價”。

“按照眼下南直隸、浙江糧價跌回五百文左右來看,這些三百文、四百文買的糧食,運抵江南後,基本賺不了什麼銀子。”

曹化淳在給朱由檢上眼藥,畢竟他也擔心朱由檢被今年皇店做糧食貿易得來的利益給衝昏頭。

不過他的擔心是無用的,且不提朱由檢的理念是救民,而非“理財”,單單明年的局勢,他就不擔心皇店會賺不了銀子。

北方的常平倉還有五千萬石米麥,如果它們按照今年的價格賣出去,那皇店立馬就能回血數百萬兩銀子的純利潤。

但問題在於,明年的北方,包括南直隸地區都將經曆範圍極大的旱情……

南直隸,這個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將在未來三到六年內,經曆一場漫長的旱情,而旁邊的浙江和江西,也會時不時的遭遇全省性的災情。

南方水網羅密,肯定不至於像北方一樣水澆田變旱田,但水田變水澆田是無法避免的。

水田變水澆田,這就代表糧食畝產會打折扣,而對於人口稠密,本就糧食不足的江南來說,哪怕是一成的折扣,都能讓數百萬人吃不飽飯。

“今年浙江大旱,畝產減了多少,有算過嗎?”

朱由檢玩弄著指尖的朱筆,頭也不抬的詢問曹化淳。

曹化淳不知道朱由檢為什麼詢問這個,但他還是如實交代……

“按照錦衣衛和地方官員彙報,應該是從二到四成不等,一些旱地絕收,隻能被充作菜地。”

“二到四成……”聽到這話,朱由檢想了想自己準備的糧食。

除了三省同時大旱的那兩年,其它時候應該都能挺過去。

那兩年是什麼時候來著……是天啟二十一年,還是二十二年……

朱由檢算了算時間,緊接著又算了算鐵路修通和東北耕地開發的速度。

朱由檢臉上露出了一分凝重,這讓王承恩和曹化淳不解。

隻是麵對他們的不解,朱由檢卻喃喃自語著:“應該來得及……”(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重生98:從賣衣服開始當大佬 94被離婚,我附身萬獸縱橫鄉野 神豪:大一開學我被校花們包圍了 僅僅愛了很久 穿書:彆因為個名字就無視常理啊 暗夜雙雄 名偵探柯南之宿命共鳴 不死獵魔人 收徒百倍返還!滿宗仙帝太離譜 登錄開始計費?玩家罵完含淚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