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九年三月,伴隨著明軍南路軍挺進西域,阿卜論率吐魯番十二萬部眾歸降。
滿桂在半個月的時間,連續受降了吐魯番汗國境內十一城池,同時也按照出征前朱由檢示下的手書,為十一座城池一一改名。
各類充滿了蒙古、回回氣息的城池名字被改回。
哈密被改為尹州,必殘被改為蒲昌、柳城被改回柳中,吐魯番被改回高昌,托遜被改回天山。
叉必力被改回焉耆,鐵門關千年不變,並未改動。
但剩下的塔爾布古爾被改回龜茲,苦先被改回姑墨,稗城被改回溫肅,烏赤被改回蔚頭。
在改名的同時,滿桂兵分兩路,一路由李過、朱輔炬率領,從吐魯番北上唐代輪台烏魯木齊一帶,繼而走天山北路,提前向彆失八裡進軍。
另一路由滿桂帶領,向蔚頭城向西繼續進軍,準備收複疏勒、於闐等被林丹汗掌握的地方。
同時,燕然城的曹變蛟、李定國也開始作為中路軍出兵。
“駕!駕!”
“咩……”
在進入夏季的日子裡,與明軍的高歌猛進不同,林丹汗繼續發揮了他在曆史上最拿手的事情……西遷。
天山以南的喀什、葉爾羌等十二座城池,十五萬葉爾羌蒙古人被他西遷,百萬牛羊順著瓦罕走廊準備前往中亞的河中地區。
天山以北的彆失八裡、阿力麻裡等八座城池,混合著瓦剌、察哈爾、喀喇沁、喀爾喀等二十六萬部眾也開始西遷。
坐擁這麼多部眾,林丹汗的兵力也維持在了六萬左右。
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傻乎乎的去打大明,而是時刻注視著大明的舉動。
幾乎是在大明西征大軍抵達星星峽的時候,林丹汗就已經帶著自己的妻兒老小從吐魯番北部的彆失八裡,跑到了尹犁河穀的亦力把裡。
在阿卜論投降後,林丹汗罵了一聲就開始組織南疆部眾西遷。
南疆部眾由他的十七歲的兒子額哲和喀喇沁的蘇布地率領,十五萬部眾中有兩萬騎兵,而他們的目標是搶奪布哈拉汗國的費爾乾納河穀。
至於北疆的二十六萬部眾則是由他親自率領,他們準備先退到尹犁河穀,看明軍是否會追過來。
如果會追過來,那他們再繼續西遷,先把布哈拉汗國和哈薩克汗國滅亡,整個兩國部眾的力量,再做圖謀。
“朱由檢,我會回來的!”
站在亦力把裡的城頭,已經四十六歲的林丹汗不甘心的在心底宣泄情緒,不過他也從西遷中嘗到了甜頭。
西遷之後他才發現,不管是瓦剌還是葉爾羌、哈薩克、布哈拉……
進攻它們的難度僅僅在於那漫長的路途罷了,一旦自己率軍抵達,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抵擋的餘力。
儘管會死傷不少人馬,但吞並對方部落後,自己很快就能壯大。
這樣的感覺,讓一直在東北亞被努爾哈赤、黃台吉、朱由檢輪番吊打的林丹汗沉迷,這也是他不抗拒西遷的原因。
打不過朱由檢,我還打不過你們嗎?
帶著這種想法,林丹汗準備先西遷把曾經金帳汗國的疆域、部眾給吃下。
當然,在他西遷的同時,明軍也在不斷的收複曾經的漢唐故地。
曾經的輪台已經成為了蒙古人牧馬的地方,李過抵達這裡,並向西進軍收複彆失八裡的時候,朱輔炬留下在這裡建造了一個營地,充為未來輪台縣的治所。
李過在抵達彆失八裡的時候,林丹汗的部眾已經西遷,隻給他們留下了一座被焚毀的城池。
李過命人在城門口掛上了庭州的木匾,因為這裡曾是大唐北庭都護府的治所庭州。
伴隨著他們做完這些事,時間已經來到四月初十,北方的曹猛、孫守法也帶兵南下。
三路兵馬齊出,捷報也一份份的送往了京城。
隻是當四月二十,朱由檢拿到捷報的時候,他卻忍不住的皺眉。
與他估計的有些失誤,準噶爾的巴圖爾琿台吉並沒有投降,而是選擇了和林丹汗一樣西遷。
不過,他隻是帶領部眾遷移到了額爾齊斯河以西的哈薩克丘陵北部平原一帶,並沒有遷移太遠。
反倒是林丹汗,明軍抵達輪台縣的時候,他帶人跑到了亦力把裡,明軍抵達亦力把裡的時候,他跑到了海押力。
等明軍向海押力進發的時候,這廝一口氣跑到了哈薩克汗國的地界,把托克摩克和俱蘭城給搶了。
“看來虎兔墩是鐵了心不與我們交手。”
當熟悉的聲音響起,朱由檢也微微頜首,隨後抬頭看向了坐在他麵前,同樣拿著一份軍報的人。
一米九幾的身高,很難讓人把他和文官猜想一處,好在他也不是普通的文官,而是百官譽為“南洪北孫”之一的孫傳庭。
朱由檢將他傳回了京城,這也是孫傳庭沒能參與西征之役的原因。
之所以將他傳回京城,原因在於北方的局勢。
入春以來,熊廷弼、袁應泰二人紛紛上了辭疏。
兩人已經步入七旬,加上常年參與戰場上的事情,身體早已扛不住了。
為了讓他們倆多多休息,朱由檢隻能同意他們致仕,同時召回了本想還在烏斯藏鞏固兩年的孫傳庭。
不僅僅是孫傳庭被召回,洪承疇也在同時被召回,隻不過他需要負責的事情太多,沒有半年恐怕很難回京。
對此,朱由檢也有些著急,因為不好的消息在今年開始不斷傳來。
幾乎是在熊廷弼和袁應泰請辭的時候,畢自嚴和朱燮元的身體也扛不住了。
相比於目前管理兵部的朱燮元,為大明理財近十五年的畢自嚴一旦倒下,那朱由檢手上的事情會突然變多,這也是他為什麼會提前召回孫洪二人的緣故。
如果不是小西洋還需要人駐紮,瀛洲還要為齊國多安穩幾年,恐怕朱由檢此刻已經召回吳阿衡和楊文嶽了。
因此,看著率先抵達京城的孫傳庭,朱由檢也開口說道:
“我準備讓陳奇瑜擔任兵部尚書,董應舉接任戶部尚書,孫承宗擔任內閣首輔,洪承疇擔任次輔,你覺得如何?”
朱由檢本意是想讓孫傳庭撈筆西征軍功,然後再入閣做次輔,順帶給他一個侯爵的。
結果現在看來怕是有些不太現實,老臣們老去的太快,大明嘉靖、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人留下來的政治老臣已經要被吃乾淨了。
中生代的官員裡,孫傳庭、洪承疇、吳阿衡、楊文嶽、盧象升、陳奇瑜、楊嗣昌、汪喬年等人還算不錯。
至於新生代裡,也就金鉉、成德、閻應元、顏胤紹、堵胤錫、孫可望、夏允彝等人還算可以了。
這群人裡,能作為砥柱的隻有洪承疇、孫可望。
孫傳庭也可以,但他的脾氣與性格,作為砥柱,恐怕不得好死……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向了孫傳庭,孫傳庭卻沒有什麼態度,而是點頭道:“殿下安排妥當,下官並無異議。”
見他這樣,朱由檢也忍不住皺眉說起了朱慈燃那邊的事情:
“如今西域即將安定,我也準備將眾多機械運往西域。”
“三年之後,河中一帶便可安定。”
“眼下太子尚且年幼,即便三年後,也不過雙十之齡。”
“我想讓你這段時間入東宮,多輔左一下太子。”
說是輔左,實際上就是朱由檢在逼孫傳庭站隊。
朱慈燃無疑是能蕭規曹隨的人,他的勢力越大,朱由檢定下的規矩就越牢固。
相比較之下,他那個喜歡馭民的哥哥,恐怕會在他走後,更改許多規矩。
一想到這裡,朱由檢心裡就有些難過。
兄弟兩人的感情是在的,他們也不存在爭奪“家產”這種事情。
可問題在於,弟弟想在哥哥的“家”裡擺放自己的東西,即便那東西再怎麼好看,但對於哥哥來說卻並不實用。
這種情況下,哥哥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其實都沒有錯。
但問題在於,朱由檢不允許自己的東西被改,因為他清楚那些東西一旦被改,下麵的士紳會如何對待百姓。
他朱由檢為名也好,為利也罷,總之他的東西不容任何人更改。
因此,讓朱慈燃脫穎而出,勢力大過皇帝,這就是自己東西不會被改的最好辦法。
不是朱由檢不信任朱由校,是這種事情曆史上出現過太多次了。
這一舉動做出來,恐怕會讓朱由校有些寒心,但朱由檢的本質也就是想讓朱由校過的舒暢,無憂無慮一些。
他不能君主立憲,但他可以另辟蹊徑。
既然朱慈燃的理政能力不錯,那就讓他理政好了。
至於自家哥哥,便拿著自己走後,每年內帑的那四百多萬兩銀子玩鬨便是。
在這一點,朱由檢覺得自己對不起百姓,但他不僅是大明的齊王,也是朱由校的弟弟。
“下官……領命。”
孫傳庭猜到了朱由檢的想法,他也清楚如果輔左朱慈燃不成,權力被朱由校拿回去,那他會是何種局麵。
不過,就算他明了了一切,但他還是選擇按照朱由檢定下的這條路去走。
隻因為這是唯一一條對百姓,對天下都有好處的路。
哪怕明知自己失敗後的結果是什麼,孫傳庭還是選擇了這條路,正如曆史上的他選擇戰死潼關一樣。
“下官告退……”
做出了回答後,孫傳庭緩緩站了起來。
朱由檢見狀也對他說道:“王府給你在南熏坊置辦了一個宅子,不大,但進出宮門方便。”
“下官謝恩……”孫傳庭作揖應下,隨後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