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我們也可以移民前往東海岸三府和南亞墨利加的三府了。”
“可……”夏允彝皺了皺眉:“可眼下弗朗機人還盤踞在中部,即便可以移民,但一旦使用拖拉機和蒸汽機,他們還是會有所察覺,這違背殿下的意思。”
“嗯……確實如此。”金鉉點了點頭:
“眼下歐羅巴戰火燃燒不斷,聽聞暗厄利亞英國的國都倫敦爆發民變,一名伯爵被砍了首級,暗厄利亞國王下令鎮壓的暴動的百姓。”
“雖然眼下暴動被鎮壓下去,但我總感覺這隻是該國內亂的一個開始。”
“加上歐羅巴本土的弗朗機被弗朗擦法國等國圍攻而節節敗退,我估計他們在殖民地的五千兵力還會被抽調離開一部分。”
“如果他們的兵力抽調離開,那你要及時告知我,我會向殿下上疏,請求收複失地。”
金鉉嚴肅的交代了關於西班牙殖民地的事情,對此夏允彝自然作揖應下,他沒有拒絕的理由。
見他應下,金鉉也看向了黃昏下的西京城。
伴隨著黃昏出現,西京城內挨家挨戶頭上也出現渺渺炊煙,那景象讓金鉉的精神得到極大滿足。
過了片刻,他和夏允彝下了齊王閣,看樣子已經交代好了該交代的一切。
當晚,金鉉也回家和妻子說了要回大明這件事情,另外他也想將母親接到齊國來常住。
至於他的弟弟金錝眼下已經是山西總兵,如果金錝不願意,他也沒有辦法強行讓金錝來齊國。
妻子聞言寬聲安慰金鉉,而得到了家人支持的他,也於第二日登上了返回大明的蒸汽輪船。
隻不過就在他啟程後的第三天,路程更遙遠的南昆侖監察使司也收到了來自大明的齊王手書。
“傳齊王手書,南昆侖知府閻應元升任南昆侖監察使,廣平知縣王翊升任東昆侖知府,昆侖知縣陳子壯升任南昆侖知府。”
“原南昆侖監察使吳阿衡升任兵部兵馬司侍郎,原東昆侖知府顏胤紹升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即日出發,不得有誤……”
昆侖縣的南昆侖監察使司衙門裡,當吳阿衡拿到這份手書,並看到其內容的時候,他就立馬知道國內出事了。
因此他不由下意識看向了旁邊的閻應元,而此刻的閻應元也緊皺起了眉頭,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見吳阿衡轉頭看向自己,閻應元也當即作揖:
“監察使請放心,下官雖然不才,但守住朝廷在利未亞的利益還是不成問題的。”
“我倒不是擔心這個……”聽到閻應元的話,吳阿衡無奈一笑:
“眼下監察使司有漢民十六餘萬,少民三十二萬,耕地四百餘萬畝,勞改工二百餘萬,軍隊三萬餘人。”
“這樣的實力,我沒有必要擔心,能威脅到衙門的隻有利未亞的諸藩,但有步槍在手,即便是諸藩聯合也鬥不過衙門。”
“我擔心的是,齊王若是就藩,那這南昆侖之地還能否保留?朝廷會不會如當年交趾一般,一旦此地遭遇禍事便直接舍棄。”
吳阿衡的擔心不是無緣無故的,南昆侖監察使司畢竟遠離大明本土,而且最關鍵的是漢人數量並不多。
眼下南昆侖監察使司內部,除去勞改工,四十八萬百姓裡有三十二萬少民,並且大多來自瀛洲。
那些瀛洲男子雖然矮小,並且表現的彬彬有禮,但吳阿衡總覺得這群“倭人”不是善茬。
若是他們日後以下克上,恰好大明主政者對土地渴求度不高,那南昆侖就有些尷尬了。
雖說宣德年間的交趾和眼下南昆侖的局勢不一樣,但保不齊以後君主昏聵。
隻不過這種話吳阿衡隻能在心裡想,卻是萬萬不敢說出來的。
他的身份本就尷尬,是齊王府田嬪妃的舅舅,恰好田秀英又生下了三個郡王,因此他和齊王府的利益自然也就更加綁定了。
如果這種時候他說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話,那很有可能被有心人抓住把柄。
想到這裡,吳阿衡也隻能對閻應元最後交代道:
“按照殿下的意思,即便齊國和弗朗機開戰,我們也不要中斷貿易,對牲畜類的貿易,還是依舊照做。”
“另外,這次我回京之後,會試試看能不能讓殿下放開舊港以西的輪船使用權。”
“如果輪船可以用到南昆侖,那南昆侖每年產的幾百萬石糧食也就能運到麓川,走鐵路賣給國內了。”
吳阿衡說了關於南昆侖監察使司的幾件事,對此閻應元也有要說的:
“監察使,下官以為,眼下最關鍵的還是歐羅巴的局勢。”
“弗朗機已經撐不下去了,國朝可以先以這個為要挾對方歸還齊國的國土,然後提供資助,讓歐羅巴繼續打下去。”
閻應元在南昆侖監察使司除了忙於政務,還常常喜歡看齊王所著的各種軍事類書籍,因此他在清楚歐洲的情況後也大概能了解到齊王對歐洲的態度。
這地方必須得保持小國林立的狀態,一旦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分彆倒下,那蠶食它們屍體的幾個國家就會迅速崛起。
雖然對於大明來說隻是皮蘚之患,但這皮蘚之患如果能提前杜絕,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因此,眼下大明應該要做的是和西班牙談判,然後從他手裡收複美洲失地的同時,扶持他讓戰爭保持僵局。
這次的宗教戰爭,隻要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不輸,那在未來還會爆發第二次宗教戰爭,直到一方徹底勝利。
“這件事情,我會和殿下說的,隻是殿下眼下是否還有心思關注歐羅巴的局勢,這就很值得商榷了。”
吳阿衡對閻應元的話選擇答應,但他並不覺得朱由檢還有心思去關心歐羅巴的局勢。
眼下比起歐羅巴的局勢,大明的局勢才更讓人覺得頭疼。
“府庫所存的金銀有幾何了?”
吳阿衡既然要走,那自然要帶走南昆侖監察使司的金銀回去交差,畢竟南昆侖監察使司自從存在以來,還未向大明繳納過賦稅。
眼下他這第一任監察使要回京,自然要帶去足夠的金銀作為功績。
“府庫有黃金七十二萬兩,白銀六百三十七萬餘兩,銅錠三十萬斤。”
閻應元如實交代了監察司府庫的金銀數量,聞言的吳阿衡也開口:
“我得帶走所有黃金、銅錠,白銀我隻帶走五百萬兩,剩餘留給你。”
“南昆侖眼下雖然走上正軌,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尤其是移民的問題。”
“我這次回去,正好可以招募一些移民,若是南昆侖能有百萬移民,那這裡也就穩固了。”
說著,吳阿衡歎了一口氣,卻又想起利未亞諸藩的事情。
“我這次剛從前線歸來,還沒好好了解諸藩的事情,你且告訴我,他們有什麼變化。”
“是……”閻應元整理了一下頭緒,緊接著才作揖說道:
“眼下,利未亞強藩還是以唐、淮、吉、鄭、瑞、桂、益、岷的八國順序排序。”
“唐國眼下移民六萬餘人,去歲末唐王朱器墭抵達唐國,帶來了不少工匠,唐國眼下也有數十萬勞改工,具體數量不清楚。”
“此外,他們的歲入應該不低於三十萬兩,因為去歲單糧食,他們便買走了六十餘萬石。”
“耕地情況,他們上奏的是田畝數七十四萬畝,兵馬依舊是五營一萬五千餘人。”
“唐世子朱聿鍵眼下還在京城,不過國朝局勢如此,恐怕他會想辦法脫身。”
“至於除了唐國之外的其它七國,田畝多者不過六十餘萬畝,寡者二十餘萬畝。”
“兵馬多者不過四營,寡者不過兩營。”
“歲入多者不過二十餘萬兩,寡者十一二萬兩。”
“八國聯手,歲入恐怕在一百三十萬兩左右,兵馬數量合計二十六營,近八萬人。”
“其田畝上奏合計三百七十六萬餘畝,產出五百餘萬石,其移民三十四萬餘人,勞改工數量不明,恐怕不少於四百萬。”
利未亞八藩的實力被閻應元三言兩語抖了出來,不得不說就這樣的國力,丟到歐洲戰場也能直接成為區域強國。
不過,對於南昆侖監察使司來說,最大的好消息就是他們分部利未亞各地沿海,想要整合他們的力量十分困難。
“八藩的發展有些迅猛,主要還是得了金銀礦的便宜。”
吳阿衡很清楚為什麼八藩發展的那麼迅猛,說白了就是他們產出的金銀足夠移民,比較隻能通過糧食貿易和從皇店收稅的小西洋諸藩來說有了礦產這個天然優勢。
不過八藩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他們都不約而同的缺糧。
糧食的短缺,讓他們隻能靠南昆侖監察使司和小西洋監察使司的糧食來維持國內情況,不然養不活那麼多勞改工。
“你將這些彙總成冊,三日後我帶回去給殿下。”
“是!”
吳阿衡最後交代了一聲,便也對閻應元送客了。
也如他交代的一般,在與東昆侖府的顏胤紹發去信鴿後,吳阿衡在三日後便乘船離開了這個他久居近十年的地方。
諸多監察使的換人,自然也讓各地諸藩察覺到了不對。
他們沒有錦衣衛那樣的機構,但也有自己的情報來源,因此在這段時間,無數信鴿不停往來大明與各地。
不止是大明內部關注這場風波,其外諸藩也在關注。
他們想知道向來強硬的朱由檢,麵對這次風波會做出怎樣的妥協……(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