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縣令坐直身子肅容道:“朝廷已經將抗倭視為頭等大事,要集中我大明的精英良將,全力以赴的穩定東南局勢。”不知不覺中,李縣令已經用上了討教的語氣:“這麼說,新任紹興知府也必然精通用兵之道了?”
“是的,紹興府瀕臨大海,居於南北要衝,一旦全麵抗倭,必然是戰略重鎮。”沈默緩緩點頭笑道:“我想問一句,先生懂兵法、會打仗嗎?”
此言一出,李縣令心中的鬱結登時冰消雪融,使勁摸著前額道:“有理有理,現時非比往常,一旦倭寇來襲,知府便有守土之責,老夫可擔不起這個責任。”說著嘿然笑道:“光想著五品官的位子了,卻忘了現在是什麼時候……拙言,我不如你啊。”
沈默搖頭笑道:“先生是當局者迷,學生是旁觀者清,算不得什麼的。”
這話讓李縣令十分舒服,想一想,他便鄭重其事道:“既然大明有事,我李雲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隻要抗倭還未成功,這個縣令就一直當下去。”除了士大夫忠君愛國的情操之外,他這話裡也包含著幾多無奈……一旦真要開始全麵抗倭,紹興地處戰場前沿,遞辭呈就等於臨陣脫逃,然後被逮進刑部大牢,身敗名裂,貽笑千年。
“大人高義!實乃晚生後輩之楷模。”沈默自然能體會他的心情,先是一臉欽佩的稱讚,馬屁之後便接著安慰道:“大人,國家有事,正是您建立功業之時,隻要兢兢業業三五年,彆說知府,就是布政使也不在話下。”戰爭是官員飛快晉升的階梯,對於純文官來說也是如此,當然前提是一直不犯錯誤,把上峰交代的事情辦好。
隻見那李縣令搖頭笑道:“老夫不圖升遷,隻求能為抗倭大業出一份綿薄之力。”說著卻又按耐不住的問道:“我下一步該怎麼辦?”
“給新任知府大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沈默輕聲道:“從此以後你們就是唇齒相依,一榮俱榮了……而且他既然身負重任而來,權柄自然重於一般知府,您應該首先調整好心態。”
李縣令點頭道:“不錯,具體呢?”人就是這樣,一旦信服之後,便容易產生依賴心理,懶得自己動腦子。
沈默心說‘可算繞到這了。’便一臉平靜道:“既然和府尊大人一損俱損,那他的麻煩大人就不能不管啊!”
“他有什麼麻煩?”李縣令說完便恍然道:“城外的難民!”
“先生英明,”沈默先讚一聲,又沉聲道:“府尊大人身負眾望,必然為中樞矚目,一旦難民處置不當,難免會影響他在朝中大員心中的形象,他必然會對先生不快。”說著單拳輕輕一握道:“反之如果先生把這件事處理好了,讓府尊大人臉上貼了金,想必他一定會投桃報李的。”
李縣令麵色陰晴不定的尋思片刻,終於沉聲道:“好吧,開倉放糧!”說著從座位上站起來道:“拙言你慢用,本官現在就出城麵見府尊大人!”
“不是不合規矩嗎?”沈默一臉奇怪道。
“你都說是特殊事情了,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李縣令揮揮手,便快步往二堂去了。一麵走還一麵高聲下令道:“擊鼓升堂,本官有要事布置!”
望著他匆匆離去的身影,沈默長舒口氣,他這番苦心勸說,其實不知是為報答李縣令的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是他想幫幫城外的難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說殷小姐便從外埠調來了數船糧米,散發給難民;比如說長子每天從城上往下係飯團子。而沈默認為,他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夾一筷子牛肉,細細的品嘗起來,他滿足的閉上了眼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