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著他手中的書,徐渭大驚小怪道:“府試也考《唐李問對》嗎?”
“讀書讀累了,換換腦子而已。”沈默苦笑道:“你來找我就是為這事兒嗎?”
“不是。”徐渭搖頭道:“還要找你吃飯。”
沈默無可奈何道:“好吧,我們去吃飯。”說著便進屋去拿錢袋。
徐渭卻搖頭笑道:“這次你不用帶錢,有人請我們吃飯。”
沈默奇怪道:“我們?”
“到了就知道!”徐渭又拎一串櫻桃起身道:“於此孟春時節,攜兩三歌妓,與五六好友,泛舟於鏡湖之上,不亦快哉?”
沈默卻不聽他這一套,冷笑道:“我覺著是個圈套。”
徐渭斜目瞥他一眼道:“就是圈套,你願不願意去?”
“去。”沈默毫不猶豫道:“我這人最愛跳火坑。”
兩人雇一輛馬車便蹁躚往城外去了,現在城外已經沒有難民聚集……對於來源複雜的外地難民,新任知府大人下令分彆處置,對於五家以上可以互相具保的,允許其入城居住,並擇其精壯者編入民團,其老弱婦孺或者開荒種田,或者進入工場做工,全部人儘其用,也沒有引起城內居民多大的怨氣。
至於不能作保者,知府大人則嚴禁其入城,命其在鄰近鄉村開荒耕種,並命各鄉的保長,甲長,戶頭等等嚴密監視,一有異常隨時上報……他在告示文中寫到‘局勢撲朔,敵我難辨,實乃情非得已之舉,望諸位體諒配合。’在道理上著實站得住腳。
出城時兩人發現,城防明顯加強許多,即使是出去也要查驗身份,登記姓名住址,費了好大周折才出得城去。
出城之後,沈默心中的好奇更強了……他是個謹慎之人,之所以冒著碰到倭寇的危險,跟著徐渭出城,是因為他要解開心中的一個疑團,那就是——
沈煉、徐渭、唐順之、何心隱這些人,顯然是互相熟識,互相了解,雖然性格各不相同,但在思想上卻有著高度的一致。這種共性的東西散發著無儘的光和熱,在其照耀之下,這個花花世界、芸芸眾生竟都黯然失色!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力量?這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