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大人物和小人物
府衙花廳,洞燭高照。
那名列第四的孫鋌忍不住問道:“大人能講一下,您是如何判定的嗎?”
“你不問我也要講。”唐順之微微頷首道:“同樣一個圓圈,你們卻能想出五個不同的破題。雖然據之寫文,各有不同,但有道是一葉知秋,還是能分出立意高下的。”
他拿起沈默的卷子道:“拙言將圈圈破為‘天象’。天象有得有不得,是順乎自然,是中庸。這個圈圈,就大可發揮了。”說著語重心長道:“點他為案首,皆因其立意‘堂堂正正’……而老夫觀摩曆屆之狀元卷,都逃不開這四個字。”看看若有所思的四個考生,唐知府沉聲道:“你們都是有希望金榜題名的,若想更進一步,當以為拙言榜樣。”四個考生齊聲稱是。
謝過老唐後,沈默便拿著卷子出去,作為案首他不能聽考官對彆人的點評,那樣會被認為是驕躁的。
待他出去後,唐知府又拿起陶虞臣的卷子道:“你將這個圈圈看成空,‘未言之先,空空如也’,後麵一句自然是‘既言之後,實實在在’,將空與實、空與色對比來也很恰當,但比起拙言有失空泛,所以判你為二魁。”陶虞臣點頭受教。
待陶虞臣出去,唐知府再拿起孫鑨的卷子,沉聲道:“你將其看成是‘太極’,聖人未言之先,渾然一太極也。看似與沈默的一樣,但他側重的是中庸,你卻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注重的是演變。”說著淡淡一笑道:“其實就立意知道,你還要勝於他,但注定為考官不喜,所以第三一點也不委屈你。”
孫鑨板著臉尋思片刻,才低聲道:“學生還是覺著太極更恰當。”
唐知府淡淡一笑,沒有理他。待他走了又繼續對那風流倜儻的孫鋌道:“先行有言,仲尼,日月也!”忍不住笑罵道:“真是個馬屁精,這就得看碰上什麼考官了……碰上個古板的,直接把你卷子扔地上,遇到個好奉迎的,立刻將你引為知己,高高抬起。”
孫鋌輕撫一下鼻梁,微微羞澀道:“學生也是想不出來彆的,隻好歌功頌德了。”
唐順之笑罵一聲道:“滑頭。”
待孫鋌也走了,他將最後一份卷子拿起來,對那陳壽年道:“說實在的,五個人就屬你破題最為貼切。”他破的是‘無方體也’,無方自然是‘有圓’了。
陳壽年笑容可掬道:“學生定有不足之處,請恩師不吝指教。”
唐知府端詳他一陣,輕聲道:“先賢以方喻原則、以圓喻靈活。你卻用‘無方’破題,實在不是好兆頭。”尋思一會,他還是實話實說道:“這說明你意識中認為是一切都可以圓,而‘方’則是可以放棄的。”說著一字一句道:“當然這隻是本官的個人臆斷,做不得準。但我還是要告訴你,作人要‘外圓內方’,如外圓內也圓,那就危險了。”
陳壽年心中不以為然,麵上勉強堆笑道:“學生謹記恩師的教誨。”
唐順之微微眯眼道:“很好……”便讓他把那四個叫進來,又讓廚房將飯菜重新熱一下,就起身笑道:“老夫先去辦公了,你們也好吃個安生飯,然後滾蛋。”
五個人早就餓得前心貼後心了,待送走知府大人後,終於可以放開斯文吃飯了……隻是那陳壽年,儘管饑腸轆轆,卻依舊什麼也吃不下。
不說前廳饕餮的五魁首,單說唐順之回到內堂書屋,關上門後,那顴骨高高的何心隱便從帷幕後閃身出來。
唐順之被嚇了一跳,不由笑罵道:“你這家夥,在我府上還這麼神出鬼沒,早晚要被你嚇死。”
“習慣成自然。”何心隱麵上尷尬一閃即逝,旋即支開話題道:“這次紹興的五魁很強啊!”
唐順之靠坐在椅背上,重重點頭道:“前日我登上府山之巔,俯瞰紹興城全貌,但見三十裡水城內,有東文廟,西武廟;左城隍,右衙署;上魁星,下文昌,軒亭市樓坐中央,清虛道觀香火旺。這樣的形勝之地,自然引得紫氣東來,彙集天下文脈於一隅了!”
說著哈哈一笑道:“此地文氣鼎沸湧動。三十年內,必將人才濟濟,文星雲集,金鑾朝班儘操吳紹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