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小戚
“先說第一個‘以文製武’,是我太祖祖製,為的是防止武將做大,實行起來效果也不錯。卻導致外行指揮內行,將領地位低下。”徐渭歎口氣道:“我朝對武將防範太嚴,管訓練的將領不帶兵,臨場指揮的將領不知兵,且還要受上級文官的掣肘。一個三品武將見了六品禦史,說不得還要下跪,一旦有所忤逆,禦史竟可當場命人將其壓下打板子……試問武將地位如此之低下,除了那些世襲軍戶之外,有誰還願意習武衛國呢?”
“沒有,一個也沒有!”徐渭使勁一拍桌子道:“青年俊彥全都擠在科場這一橋上,十幾年寒窗苦讀,把身子耗得弱不禁風,把腦子念得成了榆木疙瘩,隻知道墨守成規,不知道兵無常形!讓這樣的一群書呆子做指揮,就是虎狼之師也得帶成綿羊!”
“更何況我大明已經壓根沒有虎狼之師!”徐渭沉聲接著道:“我大明兵製有兩大特點,一是‘世兵製’,二是‘自給製’,太祖當年將全國軍隊編戶,命其世代屯田以自給自足,世代當兵,以保家衛國。太祖嘗雲:‘吾養兵百萬,要不費百姓一粒米。’確實在之後的許多年裡,我大明的財政支出中,沒有軍費這一項。確實減輕了百姓和朝廷的負擔。”
“但現在看來,這樣的做法顯然問題很大。首先,這使軍隊基本上成為一個封閉集團,不僅在組織上,生活上也基本是獨立於普通大眾的。當保家衛國不再是整個大明‘匹夫有責’,而是基本落在這個封閉集團身上時,顯然是極端不公平的,他們肯定是有怨氣的,時間一長就要想方設法逃脫了。”
“第二,當這個集團內部自給時,軍官必然加重對屯軍的剝削,也當然降低守軍的待遇。據我所知,我們紹興衛所的軍卒普遍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其生活不要說和咱們當地百姓比,就是比起西南內陸來,也要差很多。軍隊和臨近百姓的反差,使得軍卒不安起來,騷動起來。他們想擺脫沉重的徭役,過上富裕的生活,唯一的辦法就是脫離軍隊。”
“軍官的腐敗更加促進了這種逃亡。”徐渭義憤填膺道:“他們為了發財,將軍屯變為私田,役使士卒耕種,使衛所糧餉供應不足;他們克剝軍卒,使他們更加困苦;他們貪圖賄賂,放縱士卒逃亡!他們貪圖軍卒月糧,逃亡也不予追報!
“日積月累下來,衛所軍的缺額早已經令人發指!我大明建國七十年,也就是正統年間,逃亡官軍竟達一百六十多萬,占在籍的一半還多。到了現在嘉靖年間,大部分衛所的實有軍士已經不足在籍的三成……拿我紹興府內的四處衛所來說,紹興衛缺額達七成三;臨山衛缺額達六成九;三江千戶所缺額八成一;瀝海千戶所,缺額達七成七。而那些沒逃亡的軍士也多為老弱病殘不堪作戰之輩。”徐渭雙目通紅,聲嘶力竭道:“太祖時橫掃宇內,威震八方的強大衛所軍隊,已經淪為戰不能戰,守不能守,一群有百害而無一用的廢物了。”
“將這種軍隊拉出來與強悍的倭/寇作戰,打敗了不是笑話,打勝了才是!”徐渭一臉譏諷道:“而且因為缺額嚴重,朝廷以為派了三千人去作戰,但實際上能拉出來的,也就是五六百人,還全是老弱病殘,打敗這五六百個半殘疾,就相當於打敗了三千人,這就是‘倭/寇以一敵十’的。”
一直凝神傾聽的沈默,終於插話道:“那天俞將軍的軍隊,雖然也不夠數,但七成總是有的……而且俞將軍說,他的部下基本上都是沿海地區的農民,生活優渥,當兵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所以才不願賣命打仗的。”
“他說的沒錯,但我說的更沒錯。”徐渭說得口乾舌燥,咕嘟咕嘟飲一肚子涼茶,擦擦嘴繼續道:“衛所軍逃了大半,剩下的小半又被倭/寇基本消滅,以至於近些年來,沿海衛所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可倭/寇卻益發興旺起來,沒有軍隊是萬萬不行的……所以從嘉靖二十七年開始,朝廷便命各省各府開始從民間招募兵勇,俞大猷的部隊一準兒是募兵。”
“我記著你說過,原因之三便是兵源不佳。”沈默輕聲道:“看來募兵也沒做好。”
“嗯,倭患儘在沿海之地,所以募兵也儘在沿海。有道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話其實是有道理的。沿海兵性情伶俐,狡猾多端。這種兵驅之則前,見敵輒走;敵回便追,敵返又走。至於誘賊守城,紮營辛苦之役,更是不要指望。這種兵驅之以寬亦馴,馭之以猛亦馴,平時十分省心,卻萬萬不可用來打仗。”說著冷笑連連道:“彆說他俞大猷了,就是把常遇春從墳裡挖出來,也一樣白搭!”
話音未落,突然聽門口有人道:“一介書生也敢妄議軍事,非把你抓去見官不可!”
這話可把沈默和徐渭嚇得夠嗆,兩人趕緊往門口看時,卻見唐順之領著一個身材魁梧的英俊青年,這青年望之不過二十五六,劍眉星目,相貌堂堂,身穿得體的雪白錦袍,腳踏黑麵的鬥牛快靴,更顯得猿背蜂腰,體態修長,任誰見了都要叫一聲:‘漢家好兒郎!’
徐渭還是老毛病,隻跟唐順之說話,他滿臉驚喜道:“義修哥,你回來了?”
唐順之頷首道:“紹興出現倭/寇蹤跡,恐怕自此不再太平。正好俞將軍已經帶兵頂上去了,為兄便帶著子弟兵回來了。”說著朝沈默拱手笑道:“紹興知府感謝沈相公,消滅了入境倭/寇,使我紹興父老免遭無端禍害。”
沈默搖頭苦笑道:“感情隻是代表官府感謝我,您自己就不謝我了?”
“咱們爺倆誰跟誰。”唐順之眨眨眼笑道,說著對那同來的青年道:“元敬,來給你介紹一下咱們紹興的兩大才子,年紀大的這個叫徐渭徐文長,年輕的叫沈默沈拙言。”又對沈默兩個介紹道:“這位是浙江都司僉事戚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