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起風波
其實說嚴嵩是屠龍刀,真的是太抬舉他了,因為像他這種被揠苗助長起來的官員,既沒有經過地方官的生涯,也沒有承擔過任何行政部門的具體工作……不誇張的說,這位權謀之道可以在大明曆任首輔中排進前五的嚴閣老,其執政能力卻是開國至今毫無爭議的倒數第一。
徐階與嚴嵩其實並無私仇,相反嚴閣老還對他頗有提攜之恩,但他的經曆與嚴嵩相反,他可以體會到民間的疾苦,感受到帝國的衰亡,所以他憂心忡忡,五內俱焚,所以當他對嚴嵩的屍位素餐、厚顏無恥忍無可忍時,徐階終於和嚴閣老決裂了。
嘉靖朝好容易才安靜了幾年的朝堂,終於又要起風波了。
九月的俺答入寇,給了徐階絕佳的展示平台,他利用自己高超的外交技能,狠狠的將俺答涮了一把。腦筋不太靈光的蒙古人真的按照要求重寫了一份國書,還沒有送到北京城,便得知北直隸地區的軍隊已經抵達北京城的消息……僅城外軍隊便達到八萬人。
俺答這才知道自己被耍了,但無奈形勢比人強,隻好一邊罵娘一邊怏怏退走了。
作為這場事件的唯一贏家,徐階被封為太子太保,賜穿鬥牛服,西苑內乘腰輿,在地位上幾乎與嚴閣老平起平坐。但這些虛名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了——比如說原先皇帝隻找嚴嵩去玉熙宮,現在有事沒事叫他去聊聊天,彙報一下情況。而且因為他確實比嚴嵩有才乾的多,什麼事兒都能辦得滴水不漏,讓皇帝省心不少,所以就算他天性謹慎,也覺著自己取代年邁的嚴閣老是早晚的事了。
朝中大臣們是敏感的,當他們發現徐閣老日漸受寵,尤其是這次取代嚴閣老給皇帝站崗後,更是益發肯定這種判斷,於是不少心思靈活之人和一些真正的忠貞之士便偷偷向他靠攏,徐閣老的羽翼便日漸豐滿起來。
他也預料到,嚴嵩的反撲和報複一定會洶湧而來的,卻也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喪心病狂、自私自利到了極點的老匹夫,居然會置大明東南的安危於不顧,竟然開始瘋狂攻擊身負抗倭重任的東南總督張經了……雖然在明麵上,是因為趙文華與張經結了私怨,這才上奏章彈劾他‘擁兵自重,怯戰縱倭’。
但是鬼才相信,如果沒有嚴嵩在背後搗鬼,趙文華能在祭海完畢後,又被委任為東南監軍,賴在浙江幾個月不回來……順便提一句,任命趙文華為監軍的聖旨,就是在他徐階大發神威後沒幾天下發的,其實原因也不複雜,隻因為張經是他徐階舉薦的,而皇帝又最為關注東南戰事,所以嚴閣老在北方輸了一局,便要在南方將這一局扳回來。
但徐階原先是不怕的,因為他數遍滿朝,發現除了張經之外,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官員,可以統禦抗倭大局了。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在東南倭患平定以前,張經都是安全的,是以對趙文華的攻訐頗不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夜裡,聽到嘉靖說出‘我是承你情的’這樣的話來,他終於駭然發現,皇帝要對張經動手了……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看在往日功勞的份上,我不追求你的責任了。還有一句潛台詞是,但某些人的責任,朕要大大的追究!
不用揣度,張總督便是某些人之首。
徐階還想為張經爭辯幾句,但見陛下大袖一揮道:“李芳,把那些參奏張經的奏章抬來。”
徐階聽到了‘抬’字,便抬起頭來,果然見李芳和黃錦兩個,抬著個明黃色的木箱,箱子沒有蓋,滿滿的權勢奏章。
沉重的木箱放在皇帝與徐階之間,發出砰的一聲悶響,震得徐階肝膽欲碎。
嘉靖帝隨手拿起一本奏章,看一眼道:“戶科給事中馬乾參張經欺誕不忠事”,說完扔到徐階的腳下;又拿起一本,看一眼道:“都察院監察禦史徐乾應參張經貽誤軍機折”又扔到徐階腳下;再拿起一本念道:“兵部值方司主事錢至惟參張經截留軍費折”,說完再扔到他的腳下。入是念了七八本,全是參劾張經的奏折,皇帝的火氣便上來了,雙手伸進箱子裡亂抄,將一本本奏折扔向徐階,一邊扔一邊喝罵道:“朕給他信任,他還給朕什麼?擁兵自重、靡費軍資、貪贓枉法,避敵怯戰?天下還有這樣的臣子嗎?”說到這,嘉靖的聲音變得無比尖銳,終於說出讓他最無法接受的一句話:“以至於民間有俗諺曰‘北嘉靖,南張經’,我看他是想建極南京,與朕平分天下!”
一本本有著堅硬外殼的奏折打在徐階身上,每一下都生疼無比,他隻好俯下身子,用一種最卑微的方式跪在皇帝麵前,以求減少挨打的部位。漸漸的奏章都快要把他淹沒了,皇帝的怒吼聲才消停下來,冷冰冰的問他道:“張經怎麼處置?”
徐階心中長歎一聲道:‘嚴嵩啊嚴嵩,你好狠毒啊!’他知道嚴嵩正是瞅準了他一定會保住張經,這才悍然發動了攻擊。如果不想受牽連的話,自己必須說一句:‘任憑陛下處置。’但這話他說不出來,雖然為了往上攀爬,他已經放棄了尊嚴,但徐階還沒有喪失原則,他知道能解東南危局的唯有張經,如果自己都不支持他了,那張經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到時候東南沿海會變成什麼樣子?徐階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