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
彆看當官的冠冕堂皇,出入儀仗,風光體麵,令人羨慕。但在擠進這道公門之前,無論從身體還是心靈,乃至是自尊上,都要經曆一段非人的試煉……孟老師說得好,天將降烏紗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才能有資格當官。
當然了,這是那些及第考生的看法,因為科舉成為他飛黃騰達的起點,所以必會將其視為人生的普通經曆。而落第者則因為付出畢生心血,遭受了及第者數倍的苦難,卻沒有一點回報,反倒一生潦倒困苦,受儘人間的白眼嘲笑。所以往往會將科場生活作為人生經曆的最大傷痛,對其仇恨無比。
君不見幾乎所有描述科場的文章,都是出自科場失意者之手,其描述之悲慘也就可想而知了。
沈默不想讓自己也成為後世語文課本上,控訴文學的創作者,所以這次考試不能出半點紕漏。在大門口驗明正身進去,便如其他人一般,坐在地下,解懷脫鞋……當然不是要耍流氓,而是準備被搜身。
因為科舉是當官唯一的途徑,當了官便會有權力金錢美女地位,所以雖然曆代查禁很嚴,卻依然會有少數考生,不顧名節和為學之尊,想儘辦法去作弊,其中‘懷挾’便是屢禁不止的一招。
說通俗點便是夾帶,主要是夾帶一些用蠅頭小楷寫成的經書,還有程朱的注釋,也有請人在外麵寫好的文章,同樣用小楷寫在紙片上,名曰小卷,隱匿在身上或考籃中,帶進考場去。
一旦材料帶進去了,事情便好辦了。因為鄉試考試是在號舍中,也就是每人都在單獨的小房間裡,答卷吃喝睡覺,縱使有人看著,三天時間也總能找到翻書作弊的機會。
於是朝廷規定,搜檢懷挾官每次一場考試入場前都要進行搜檢,搜檢官要將問題考生的姓名記下來,並將其揪出場,不許再考。
所以在入場之前,都要進行嚴格的搜身檢查。尤其是到了本朝,老朱皇帝首次製訂了嚴厲的懲罰製度,被查出的考生要在考場外‘枷號—個月’,拘押期滿後‘問罪為民’,也就是取消學籍,這輩子彆想再考了。
但就像屠刀殺不儘貪官一樣,老朱皇帝的嚴懲,也無法讓心術不正的考生望而卻步,懷挾之風難禁,朝廷隻得一次次重申加強搜檢,加重懲罰力度。
沈默想起自己上輩子高考,監考老師都會在開考前扯一嗓子:‘把一切與考試有關的東西,都放到前麵來!”卻也不會讓考生解開衣服,仔細搜檢,不禁暗道:‘萬惡的舊社會啊。’
正在胡思亂想間,便聽見裡麵高聲喊道:‘準備搜檢!’隻見一群八九品的官員,帶著搜檢軍到了巷子裡。
“十人一行貼牆站好!”隨著搜檢官一聲令下,眾考生便紛紛起立,光腳穿著內衣,手裡拿著衣襪,排著隊站在甬道裡。
每一位考生由兩名搜檢軍搜身,從頭到腳,仔細搜查,那些官員們則緊緊盯著,以防有什麼紕漏。這些人的檢查極為bt,上窮發際、下至膝腫、倮腹赤裸,無一遺漏,毫無禮待士人的意思。
其實這些搜檢軍之所以如此較真,當然不是為了掄才大典的公正性負責,而是因為搜出一個舞弊者,便會賞銀三兩,頂他們倆月的餉銀呢……當然,能夠蹂躪一下高高在上的讀書人,也是機會難得,怎能不好生珍惜?
這些搜檢軍都是富有經驗的,除了考生身上外,對其隨身攜帶的考籃考箱更是重點檢查,用個小錘子東敲敲西敲敲,聽聽筆管是不是空心的,硯台,考箱等大件有沒有夾層,還有被褥也要拆開檢查,甚至於考生帶來的包子、饅頭,也一概切開,瞧瞧是不是夾心的。
也著實能檢查出一些夾帶,每當有所斬獲,搜檢軍們便興奮的低呼,將如喪考妣的作弊者拖出去,每每此次,其餘考生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對考試的印象也就更壞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