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傳說中的殿試
殿試亦稱廷試,先在三月朔日舉行,後來成化八年起,改為望日。也就是從三月初一改成了三月十五。這也是層層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層,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級彆考試,特彆令士林矚目,考試過程十分莊嚴,應該在紫禁城中舉行。
但自從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後,這位沒人能管的皇帝便改規矩了……朕絕對不回紫禁城,要麼就把朕撇開舉行,要麼就乖乖挪到這來。
在嚴閣老的大力支持下,殿試的考場便從紫禁城建極殿移到了西苑紫光閣前的平台上舉行,嘉靖三十五丙辰科的殿試,也不例外……
試前一天,鴻臚寺的官員便開始設置禦座、黃案,光祿寺的官員安放試桌,排定考生座位,至於印製考卷、準備答題紙的禮部更不消說……一切都是官員們親力親為,不許太監宮女們插手。
第二天天還黑著,寅時還沒過,應試的貢士……也叫‘中式進士’們便在西苑宮門前等候,一個個眼比燈籠都亮,興奮的不能自已……讀書考試為了什麼?不就為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麼?現在經過一層層慘無人道的考試,大明朝的四百精英終於站在了天子他們家門前,要完成鯉魚跳龍門的最後一躍,想想就激動地膀胱發脹。
而且有彆於之前考試的緊張不安,這次考前的氣氛更多的是興奮與躍躍欲試,因為隻要彆犯傻,殿試是不會黜落考生的,隻是將會試的名次重排,是個‘好中選優’的過程,考得再爛也能混個榜下即用的同進士,外放個七品縣太爺當當……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比在京裡坐冷板凳舒服多了。
比如說,小張大人居正,堂堂殿試第六,選庶吉士,清貴無比。然後在翰林院喝茶十年,至今一事無成……像他這樣的京官比比皆是,許多人就這樣混吃等死半輩子,最後光榮退休,或者在某次大佬的政爭中,成為了被殃及的池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就是這個意思。
再說宦海浮沉,仕途凶險,將來最靠得住的,就是這幫同科同年……大家這些菜鳥得相互通氣,扶持提攜著,才能在弱肉強食、鬼怪林立的官場上站住腳,換言之,就是打架要一起上,甭管有理沒理;有好處要先想著同年,甭管合不合適。雖然很操蛋,卻是想要在官場上生存下去的鐵則。
其實在會試以後,這幫同年便串聯過了,現在相互間熟稔的很,但沈默是個例外,他回來就醉了,剛醒過來,除了那些浙江老鄉,竟是一個都不認得。
不過不用急,因為他現在的名頭太響了,同年們都競相的過來拜會,沈默自然不會托大,熱情周到的麵對每一位新認識的童年,令人如沐春風,好感陡升……本來他們還擔心,這位中了會元也不露麵的仁兄,會不會太傲太不好接觸?現在一間,擔心儘去,無不心悅誠服。
正在大家的感情急劇升溫時,卯時到了,鐘響門開,宮門前登時一片寂靜,緊張的氣氛猛地從角落裡鑽出來,占據了每個人的心田……都說是不在乎,但誰不想考個好名次,選個庶吉士,將來入閣為相呢?所以事到臨頭,都提著一股勁兒,想要最後衝刺一把呢!
這時候天已經亮了,官員們開始入宮,考生們則站在一邊,用崇敬的目光望著,身著蟒袍玉帶的大學士;用羨慕的目光望著,穿大紅官袍,係金銀腰帶的尚書侍郎;用淡然的目光,望著穿青袍的主事、員外郎,心說:‘這就是我進步的階梯啊!’
等官員們進去完了,貢生們的yy也告一段落,便有禮部的禮讚官高聲道:“宣嘉靖丙辰科貢生進!”
考生們趕緊在宮門前列隊,在引導官的帶領下,魚貫往西苑進去。在進門以後,竟然還能沒人領取宮餅一包,雪梨汁一瓶……不僅要讓人感歎,公家待遇就是好,這才剛考上,就開始包吃包喝了。
心潮澎湃的跟著禮部官員,穿過幽深的門洞,廣場兩側的朝房使通往紫光閣的道路顯得十分狹長。但又穿越兩道宮門後,忽然看到一片極開闊的平台,白石欄子,雕龍望柱,還有一排排整齊的桌椅,更襯托著儘頭那高高在上、體量宏偉高大的紫光閣雄偉無比……感受到皇宮的威嚴肅穆,貢生們無不升起由衷的敬畏之感……在他們眼中,皇帝住的地方,就是皇宮無疑了。
早先進來的官員已經分立平台中的紅毯兩旁。貢生們也在引導下,分左右站在官員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