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回過神來。將那壇子酒奉到趙貞吉麵前道:“這是高祭酒托我送給大洲公的,他說一切都在酒裡了。”
“嗬嗬”這家夥,還神神秘秘的。小,趙貞吉拿過酒壇子小順手便拍開泥封,一股馥鬱的酒香傳來,他一聞,笑道:“原來是他們老家的杜康酒。”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沈默笑道:
“原來如此。”
“原先經常跟他一塊喝酒,他便總說哪的酒也不如他們河南的杜康,我跟他爭,說我們四”才多名酒哩,這家夥便嚷嚷著要給我從家鄉帶一壇,好鎮住我們四川人。”回憶起當日的種種,仿佛就在眼前,趙貞吉搖頭笑笑道:“可後來他成了裕王的師傅,便前怕狼後怕虎,把自個封閉起來,誰也不見,誰也不聯係,我道他忘了這茬了,想不到還記著呢。”
說著便把兩人麵前的粗茶到在地上,用開水衝衝茶碗,就往裡麵倒酒,他動作很猛。自然灑出來不少。
沈默麵上浮現一絲苦笑道:“這可是高大人珍藏的
趙貞吉豪爽笑道:“酒嘛,不就是用來喝的。”又去取了一碟花生米,幾根臉黃瓜。便跟沈默對酌起來。趙貞吉呲牙一笑道:“我那婆娘和兒子,一直都在四川老家呆著,無論我在北京還是南京,都沒跟在身邊。”有人曾問他。你現在都是尚書了,完全有能力把家人接來團聚,為什麼要長期兩地分居呢?趙貞吉笑笑道:“我這個性子當官,隨時都耳能卷鋪蓋回家,老婆孩子跟著我乾什麼?還不如在四川老家待著,圖個安生呢。”
當時人還笑他杞人憂天,結果那話說了不到半年,趙貞吉就真的罷官了,也不知是料事如神,還是生了張烏鴉嘴。
聖旨一下來,他便與老家人趙安一起收拾行囊,其實也沒什麼好收拾的。除了那些書,就啥也沒有了,今天打打包,明天就可以開路了。
“老夫一生愛書成癡”趙老夫子有些消沉道:“所的薪俸除了基本吃穿外。全都用來買書。”
“那些書。是夫州公幾十年積攢下來的吧?”沈默輕聲問道。
趙貞吉點點頭。又搖搖頭道:“不怕你笑話,原先沒錢沒權,想要書再不得,幾十年辛苦下來,也抵不上這幾年攢下的多、精、。說著有此不好意思的笑道!”其中泳有你們司經局的中蘭,待會兒你拿回去吧。”
漆默搖頭苦笑道:“我是虱子多了不咬,不差您這幾本了。”
“怎麼,司經局的庫房缺。
“您不是去借過。
“沒去過。”趙貞吉搖頭道:“都是從彆人手中買到的,隻是看著有司經局的印戳,才知道是你們的。
“那就更不用給我了沈默歎口氣道:“現在大夥兒就那麼個,心理”公家的便宜,誰不占誰是王八蛋。我也真沒法較真。”
“是啊”趙貞吉感同身受道:“整個風氣不轉過來,何談大明中興?”
兩人對著歎了會兒氣,趙貞吉道:“你也看到了,我家裡就我跟趙安兩個,就算雇兩輛大車,也裝不下這麼多:“這可都是些珍本、古本、甚至還有孤本,我可得給它們找個好人家,不然可真是暴珍天物了
沈默笑笑道:“大可不必,您沒聽說過“大運河快遞行,嗎?”
“是乾什麼的?”趙貞吉問道。
“他們是漕幫成立的,專營商旅運輸業務。分部已經遍布全國了沈默有些自豪的笑道。由不得他不自豪,當初跟馬五爺合夥成立的車馬行,隨著市舶司的興盛。也跟著興旺達起來。七年下來,分號已經開到全國兩京十一個省。從業人員十幾萬人,並順勢整合了全國的漕幫、沙幫、船幫,形成一股強大的隱形勢力。
當然,沒人知道他家在其中占了一半的股份。
聽了沈默的提議,趙貞吉頗為意動,但尋思了一會兒,卻又搖頭道:“還是算了吧,我就帶一車回去,其餘的拜托你送給國子監吧。”
“為何?。沈默輕聲問道。
趙貞吉歎息道:“那些書,都是用下麵人奉上的冰敬、炭敬買的,是受賄所得,我千裡迢迢拿回去,又該如何處置?是擺著,還是藏著”裡都不能安生了,哪裡還是寶貝,不過一塊心病而已。小
沈默又勸了幾句,見他態度堅決,便不再說什麼了。
趙貞吉看看他道:“那些書來路不正,我就不送你了,送你一本我用自己的錢買的吧。”說著起身。拿個用紅綢包著的匣子,送到沈默麵前,笑道:“其實這本來路也不正,是**。”
沈默腦海中馬上浮現出“金瓶梅,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心枰忤跳著,打開紅綢布,一看是個木匣子,再打開匣子,便見裡麵靜靜躺著一般泛黃的《孟子》。
沈默不禁大失所望,心說您老不會是中了誰的掉包計了吧?
“翻開看看”。趙貞吉看懂了他的表情,笑笑道:“看看扉
。
沈默輕輕掀開扉頁,便見上麵印著一行字道:“錢塘書局紹興三年印”這才低呼一聲道:“宋本的?。
“不錯趙貞吉壓低聲音道:“你拿回去看看,跟現行的《孟子》比一比,就會現,現本的書中,足足少了八十五段!,小
沈默已經是個地道的大明人了。自然知道在本朝,孟子先生是不受待見的,,其實比起總站在統治者立場上說話的孔子來,孟柯同誌就是個以民為本的大憤青,當然不能討得統治者的歡心。
孔子的許多話,都是直接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說的,比如最著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名言,曆代統治者都是見之如見爹娘,那叫一個心領袖會啊,絕對的身體力行、照此執行、堅定不移。
又比如,“其為人也孝悅。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簡單說。就是人要是孝順就不會犯上作亂,一句話便奠定了曆代皇朝以孝治天下的基調。
再比如“事君,敬其事,而後食其祿。之類,那就是教導臣子們要多奉獻、少索取,更是讓統治者們爽得不能自己,一直傳到幾百年後,甚至連外國人都奉為主桌。一個叫山姆的大叔,便用他們那的方言,翻譯這句道:“彆問國家給了你什麼,先問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
所以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不論他們文化程度高低,興趣誌向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家都愛孔夫子!
本來寫了好多,結果回家後打開郵箱,卻沒找到稿子,不知怎麼弄得,隻好從頭重寫,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