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零章濮議之爭_官居一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 官居一品 > 第六三零章濮議之爭

第六三零章濮議之爭(1 / 2)

.袁姊顫抖著伸出開那份奏章。隻見上麵用自己的口氣,以《興都誌》總裁的身份,彈劾副總裁張居正態度不端,對差事多有輕慢。還用一些隱晦的語言,借古諷今。表達對皇帝過分抬舉親生爹娘,卻對張太後過於輕慢的不滿

當然一封好的誣告信,絕不能通篇虛構,必然要結合三分事實,才能讓那七分假話逼真。嚴世蕃顯然早就盯上張居正了,從其撰寫的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中,找出了破綻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誇讚嘉靖皇帝仁孝,並論證任何一個孝順的兒子,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做同樣的選擇,皇帝也不例外。按說是深慰帝心,嘉靖當時看了還龍顏大悅,爽得不能自己呢。

但嚴世蕃還是從中找到了攻擊居正在論證時,舉了北宋英宗的例子,還提到了“濮議,兩個字

宋英宗名叫趙曙,原名宗實。是宋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

真宗是宋朝第三代皇帝,其繼承人是仁宗,也就是趙曙的堂叔。按說趙曙這個宗子本與皇位無緣,但仁宗無子,皇位便落到他身上,其命運與嘉靖何其相似?

而且這兩位便宜皇帝的性格。還幾位類似,都非常的聰明,且無比的固執,為了同一件事與大臣生猛烈的衝突那就是近乎偏執地恪守孝道,登基不久,便各自演出了一場震驚朝野、曠日持久的追贈生父名分的鬨劇。

嘉靖朝的不消分說,轟轟烈烈的“大禮議,注定載入史冊,英宗趙曙也不甘示弱,“濮議之爭,持續終生,且已經寫進了史書

仁宗去世後,英宗即位,朝廷開始討論英宗生父濮王的稱號問題,當時仁宗逝世已有十四個,月,但英宗批示,等過了仁宗大祥再議,也就是待到滿二十四個,月再說,這並不是為表示對仁宗的尊敬,而是英宗為了減少追封時的阻力而出的緩兵之計。

當時以王窪為的兩製認為,英宗繼承仁宗的皇位,應稱生父濮王為皇伯,而以韓椅、歐陽修為的宰執們迎合上意,認為英宗應稱其為皇考,他們還請求英宗將兩種方案,都提交百官討論。

當時英宗和他的宰相們認為,大臣巾一定會有人迎合他們的主張,誰知情況恰恰相反,百官對此反應極其強烈,大多讚同兩製官員的提案。但英宗已經蓄謀已久,怎會改弦更張?便想施加壓力,讓百官改變看法。但因為宋朝沒有廷杖,而且皇帝不能殺士大夫,所以英宗感到很吃力,壓力很大。

偏偏這時候仁宗皇帝的原配曹太後聽說消息,親自起草了詔書,嚴厲指責韓琰、歐陽修等人,認為英宗能即位,因為他走過繼給仁宗的養子,不能再稱濮王為具,所謂皇考也就無從談起,一下子蓋棺定論。

英宗的認爹之路仿佛再無希望。

見形勢的展於己不利,英宗不的不暫緩討論此事,但他並沒有放棄。恰恰相反,經過那麼長時間的爭論,他已經認識到,要想取得勝利。隻有爭取太後改變態度,釜底抽薪,才能給兩製和百官以致命一擊!最後竟使出了匪夷所思的一招他預先讓歐陽修寫好了“議定濮王稱皇考,的詔書,藏在身上。然後請曹太後吃飯,席間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已經意識到了錯誤,願意痛改前非,不再強求什麼。

曹太後雖然跟英宗的關係很不好。但聽了英宗情真意切的話語,想想將來還得靠他,曹太後的態度軟化了,被英宗在好話連篇中,一杯接一杯的灌醉了,然後掏出詔書。哄著曹太後稀裡糊塗的簽上了。

次日,太後酒醒,方知詔書內容,但後悔已經晚了,因為英宗已經將其詔告天下濮安懿王稱親。以塋為園,即園立廟,也就是給予皇帝的哀榮。

但這項決定遭到了朝臣的堅決抵製,包括司馬光在內的台諫官員全部自請同貶,甚至在濮邸時的幕僚都站出來反對稱親之舉,這是英宗萬萬沒想到的。

麵對這始料不及的情況,英宗不能再忍,他下詔停止討論,將呂誨等三名禦史貶出京師,以示決心,同時又拉攏反對派主要人物王佳,許以執政職位,最終軟硬兼施。前後曆時三年多,才為生父爭得了死後的名分,考慮到英宗一公在位五年。這個耗時比例,比嘉靖帝還高。

文章中用這位皇帝類比嘉靖,原意是想證明嘉靖並不是一意孤行。但卻忘了這對難兄難弟,還有個最讓人詬病的相似點對不是自己老媽的太後,十分的不恭。當然嘉靖是不承認的,但人家老趙家的皇帝

比較實在,趙曙曾經因為天災且屁己詔,頭條就是說自己“聽信讒言,對曹太後不恭“八家自己承認了!

於是嚴世蕃在彈劾文章中說,張太嶽用宋英宗類比吾皇,是為了表達一個看法嗣皇帝為了對生身父母進孝道,就必然要對先帝不敬。對先帝遺孀不恭,自然站在百官的對立麵。

在彈劾奏章的最後,嚴世蕃拿出當年構陷張經的本事,添了畫龍點睛的一句道:“臣聽說,自古站在百官對裡麵的都是昏君,然而吾皇英明神武,四海鹹服,百姓安居樂業,無不認為當今是難愕的治世張居正卻敢這樣汙蔑皇上,不知是何居心?,

什麼叫字字誅心?這就叫字字誅心。袁姊光看看,都嚇得滿頭大汗。他久在君側,知道嘉靖剛慢自負,極容易先入為主,做出些衝動之舉一比如當年的夏言、曾銳、張經、李天寵等人,無不因此遭了毒手。雖然嘉靖事後也琢磨過味來,覺著後悔了,但金口一開便覆水難收,隻能一錯到底了。

袁姊敢斷定,一旦看到這封戳到天子逆鱗的奏章,嘉靖必然暴怒而起,不問青紅皂白,便將張居正下獄嚴刑拷打他相信隻要這玩意兒一遞上去,張太嶽就得徹底完蛋。

可張太嶽何許人也?徐閣老最親近的嫡係子弟,那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哪怕去歲兩黨戰鬥到白熱化,就差徐閣老赤膊上陣了,都沒舍得讓他出馬。可想而知,要是自己敢遞這道奏折,徐階必然不會放過自己而且昨天雙方還把酒言歡,今天就惡狠狠的捅刀子,估計徐階要對他恨之入骨了。

袁姊想起看過的市井小說上。當黑幫分子要讓兩麵派徹底歸附時,往往會逼他做一件徹底得罪另一方的事,這樣兩麵派就沒法左右逢源,隻能選擇答應或不答應,答應。就徹底跟另一方決裂;不答應。下場往往是被黑幫刨坑埋了。

他覺著嚴世蕃跟黑幫頭子唯一的區彆,是不會把自己刨坑埋了,頂多也就是搞個身敗名裂罷了……

“嚴世蕃不朝徐閣老下手,卻拿他的門生開刀”袁姊自傷道:“這根本就不是為了爭鬥,純是為了讓我跟徐閣老決裂,然後死心塌地跟他走。想到這,他的麵色有些猙獰,暗暗咬牙道:“可這樣一來。我跟徐閣老那邊,就再也沒有和好的機會了”這時候他的酒全醒了,頭腦一片清明道:“看現在的形式,嚴黨已成明日黃花,這內閣輔的位子,早晚還是徐階的。我憑什麼為了討好你們,把徐閣老的罪慘了?。

嚴世蕃還不知道,自己的跋扈又一次把人給得罪慘了袁姊是什麼人,皇帝的寵臣、景王的老師。禮部的尚書,內閣的儲相,從裡到外紅得紫的紅人,正冉冉升起的巨頭當然最後一條純屬袁姊的自我感覺。

當初一見到嚴世蕃,袁姊因為說錯話而慌了神,加之積習已久,所以情不自禁的跪了,但跪著跪著就覺著不是滋味了袁姊不禁想起早些時候,堂堂內閣次輔,都跟自己把酒言歡、對自己以待,無比的重視。他嚴世蕃一個狐假虎威的東西。卻呼奴喚婢般的對待自毛,隨意辱罵,根本不把自己當人看。自己憑什麼要為了嚴世蕃,得罪徐閣老?

這比賬不戈算,實在是不劃算。如是一想,袁姊便做出決定,還是不聽嚴世藩的,不幫著他陷害彆人。


最新小说: 儒道聖途 天道五千年 你管這叫戀愛番反派? 易戰之讖語 丫鬟小桃亂世逃荒記 我的青春印記:曉雨成長紀年 彆惹她!墨爺的小祖宗是全能大佬 洪流:華夏的史詩 天州鼎 鬥破:穿成萬人迷蕭炎深陷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