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南子》曰:“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諫鼓,便是後來,登聞鼓,之濫筋。
曆代王朝開國者,大都目睹過前朝敗亡之經過,明白一味閉塞言路、使小民申冤無處,最終隻能使千裡國堤、決於一旦,所以十分注意言路通暢,所以自漢代起,便在全國各級政丆府衙門外,設立登聞鼓,為草民留一下傳上達、申冤說理之途。
以後曆朝都有設置登聞鼓的定製,到了國魯建立,老朱身為第一位真正親民的皇帝,自然不會丟棄這一優良傳統,而且將其發揚光大,一有冤民擊鼓申訴,這位精力旺喇的皇帝,便會親自受理,官員如從中阻攔,一律重判!不僅自己身體力行,他還為兒孫定下了祖製,無論何人,隻要敲響了登聞鼓,就可以直接將奏本兒交給皇帝,皇帝就必須接本兒!
不必多言,這東西注定是官員們的背上芒,甚至從永樂後,隨著朱家的子孫一代比一代怠政,連皇帝都不喜歡這登聞鼓了。
後來宣德年間,有官員曾上奏取消登聞鼓,宣德皇帝以其為祖上所設未肯,但此物不招皇帝和大臣待見,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雖然祖製難改,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要有想法,就不愁沒辦法。後來不知哪個缺德玩意,想出了個餿主意,將那登聞鼓樓用柵欄圍起來,派上錦衣衛嚴加防範,就像後世守護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樣,讓閒雜人等隻可遠觀、不能褻玩。至於有要伸冤的、上本的,對不起,請左轉往廣濟門,到通政使司按流程來。
皇位傳到嘉靖皇帝,雖然為了彰顯正統地位,大肆的追尊太祖皇帝,但對這麵鼓,依然敬謝不辦……若非登聞鼓無法染指,楊升庵那些人也不至於絕望到去左順門跪哭,早就一通鼓響,把皇帝召喚出來,大家當麵鑼對麵鼓的論論理,大禮議很可能將是另一番結果。
嘗到甜頭的嘉靖帝,自然更加井這麵鼓嚴防死守,以致幾十年都不聞鼓聲,真一個海晏河清的大明治世嗬!
但現在,這一聲緊似一聲的登聞鼓聲,卻分明在京城上空回蕩,驚醒了多少鳥雀,震動了全城百姓……這也是此鼓的厲害之處,位於京城正中央,一響而動全城,想瞞都瞞不住。
一聽到鐘聲,不知何故離開崗位的錦衣衛,全都如夢初醒,發瘋似的奔回登聞鼓,便見黑暗中立著個瘦削卻筆挺的身影,那值守校尉惱火的怒吼道:“什麼人!為何敲響登聞鼓!“
“本官戶部雲南清吏司郎中海瑞”,那瘦削的身體,迸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道:“擊登聞鼓直奏當今,太祖皇帝在上,爾等還不速速帶路!”
華些錦衣衛見他手裡高舉著一物,趕緊拿燈籠一照,原來是一塊木板的太祖皇帝畫像。這玩意兒誰家都有,也沒人太當回事兒,可在此時此刻,在那登聞鼓響之後,卻有了神聖的意味,誰也不敢侵犯,隻能遠遠把海瑞包圍著,跟他一起往西苑方向行去,倒真似在護送他一般。
聖壽宮中,聽到那鼓聲,黃錦趕緊打發小太監出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沒出去便有人衝進來,一臉惶急道:“皇上,是登聞鼓,有人敲響了承天門外的登聞鼓!“
剛剛平複的嘉靖皇帝,出離憤怒了,他如受傷野獸般全身顫抖、雙目血紅,喉嚨中反複發出含糊不清的幾個音節道:“敲得好,敲得旮……”,
“皇上……”黃錦趕緊上前,想要安撫住嘉靖,卻不知皇帝哪來的力氣,一腳就將他踹到在地上,龍顏扭曲道:“好啊,好啊,果然是彆,猴子跳出水簾洞,好戲在後頭!看來不把朕將士誓不罷……”,休,字還沒說出口,便一口鮮血噴出來,直挺挺的躺倒下去。
“皇上……”黃錦連滾帶爬上前,趕緊扶住皇帝,嘶聲裂肺的叫道:“太醫,快傳太醫……”
棋盤胡同,沈宅書房中仍然亮著燈,沈默和他的謀士們通宵未腕……當然不是為守夜。
聽到那鼓聲,沈明臣一躍而起,就連一直沉穩的餘寅也忍不住站起來,王寅雖然還坐著,但難掩滿臉的錯愕,隻有沈默一直麵沉似水,仿佛早就知道這鼓聲會響起一般。
“這真是絕地反擊啊!”沈明臣弄節叫好道:“好一招聲東擊西,好一招暗度陳倉呐!”
餘寅也點頭道:“這樣一來,又有變數了……”說著麵色沉痛的歎一聲道:“但無論如何,君臣關係是徹底破裂了……”
“後一句是正理”,王寅點點頭,又搖頭道:“但我依然不看好他們,這樣做,隻能徹底惹惱皇帝,引來更重的責罰。”這時他見沈默一言不發的站起身來,便打住話頭,和另外兩人一起,目送著大人出了門,往西側佛堂方“
“怎麼去那了?”幾人心中奇怪,可又不好跟去,隻能在那裡麵麵相覷。
那間佛堂是此宅上任主人留下的,沈默不信佛但敬佛,橫豎多得是房間,便將其保留了下來。也許正因此種下機緣,若菡和柔娘都信了佛,時常來此處禮佛,這間小小佛堂便也得以香火不衰。今天又是元旦,更是點起了十八盞長明燈,將此地照得亮如白晝。
沈默在門口站了片井,望著裡麵神餘中拈花微笑的菩薩,放在從前任何時候,他萬不會料到,自己竟在束手無策之時,想到來求菩薩保佑,不知這算不算病急亂投醫呢?
若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他一定就在上書的人樣中,甚至會成為敲響那登聞鼓的一個……當年為了個胡宗憲,他就能冒殺頭的危險,所以不必懷疑他的勇氣。
但現在,他再也沒有那份置生死於度外的灑脫了,不是因為他世故了、膽怯了,而是因為他肩上的責任太重了,在東南甚至海外的偌大布局,都需要他的地位來維持。
沒有人能理解他的構思,甚至連了解他全部想法的人都沒有,如果他有個三長兩短,十來年的心血澆灌,必成為曇花一現,之後雲歸雲、土歸土,曆史還是那段曆史,甚至都看不出,曾有過小小的偏離……
但那西苑門外有他的同年好友;那敲響登聞鼓的,是他最尊敬的兄長,豈能輕易舍棄?情感與理智的搏鬥,讓他的心仿佛撕裂了一般,快要窒息過去了。
現在唯有神佛,能減輕他此刻心中的痛苦,沈默還是走了進去,撚起一炷香,在燭台上點著,雙手捧在額前,深深的一鞠躬,然後緩緩插進香爐中。
最後他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默默的祈禱起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在下沈默雖非信徒,但一直尊佛敬佛,從無半點譏毀,您老大發慈悲,保佑剛峰兄能大難不死,度過此關,若您大顯神通,活他性命,在下願為菩薩修橋九十九座,抄寫經書百萬字。,
其實除了臨時抱佛腳,他還做了很多私底下的工作,隻是有沒有效果,隻能靠時間檢驗了。
東方微露魚肚白。
在一眾錦衣衛的,護送,下,高舉著太祖畫像的海瑞,來到了西苑禁門前,轉眼便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因為來京時間不長,在場官員幾乎沒幾個認識他的,縱使自身難保,也忍不住交頭接耳,想打聽此乃何方神聖,最後是戶科給事中胡應嘉認出道:“這不是那個海筆架嗎?”
眾人這下有了印象,據說此人是舉人出身,為人刻板,做官清廉,在福建某縣當教諭時,竟能嚴守祖製,對前來視察的督學堅持不跪,結果得了這麼個雅號。海筆架的傳說不少,但一個小小的郎中,在冠蓋如雲的北京城,實在是太渺小了。再說也沒人看好一個舉人出身、又油鹽不進的官員,所以幾乎沒人和他結交,這時才得以將傳說與本尊對上號。
可就這麼個貌不驚人,才不壓眾的五品郎中,竟做到了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敲響了塵封幾十年的登聞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