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四章 君父臣子(上)_官居一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 官居一品 > 第七六四章 君父臣子(上)

第七六四章 君父臣子(上)(2 / 2)

“不錯。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王世貞重新振作精神道:“上古之時,人之害多矣。人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無爪牙以爭食自衛,若無上古帝王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則人類滅絕久已。即使今日,人人皆知如何自食其力,可為農為工、為賈為醫,無需他人教之,但仍需人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憂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奸惡;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難道說君王對你的恩情不如父母?”最後他總結道:“故而國朝以孝治國,君君臣臣正如父父乎乎,對父親要孝順,對君王要移孝作忠。這便是綱常,這邊是倫理,遵守這些綱常倫理,則上下尊卑、各歸其位,國家才能不亂,百姓也得以安居樂業。

一番話說得嘉靖熱淚盈眶,原來自己有這麼大貢獻啊……心說盟主果然是盟主,講出的話就是這麼讓人信、讓人服。不由暗自慶幸,當初幸虧給了沈默個麵子,沒有殺掉王忬,不然王世貞現在萬萬不能幫自己說話。

王世貞的發言,引起了不少喝彩,再看那李贄微微的點頭,仿佛也認同這種看法。

“既然你認同君臣如父子。”王世貞自然不會錯過機會,乘勝追擊道:“就該知道,孝道乃為人立身之本。孝子奉養父母,要使他們心裡快樂,不違背他們的心意。孝敬父母關鍵在個‘敬’字上,對做兒子的來說,‘天下無不是父母’。推而廣之,自然也無不是的君王。當然,一國政事繁雜,聖人也不能不犯錯誤,否則古代設官,隻要他做官辦事就夠了,不必要求他們進言勸諫,也不必設諫官,更不必說木繩金礪這類的話了。所以如果認為君王有了一些失誤,做臣子的可以提意見,但要注意態度,即使沒有被采納,也還要敬愛如初,不能違背,一如先前地忠孝而不怨恨。這才是為臣之道。絕不能像海瑞那樣,不分青紅皂白的狂吠一氣,也許本來是好心,卻壞了君父的名譽、必然使君父憤怒,如此不僅於事無補,還有虧於臣道,就大錯特錯了。”

‘啪啪’地掌聲在台下響起,漸漸的越來越密,場中響起了第一次熱烈的掌聲——這是三公槐的傳統,如果誰的高論特彆精彩,觀眾們便會以雙手相擊的形勢,發出聲音表示讚同鼓勵,事實證明,這會讓發言者感到無比的滿足,也會讓聽眾身心愉悅,隻是必須先征服挑剔的觀眾,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前排就坐的大師大腕們也紛紛點頭,心說這王世貞確實是神仙放屁——不同凡響啊,不僅完美的進行了一番闡述,維護了皇帝的權威,還不著痕跡的幫了海瑞一把,把他的行為,說成是‘好心辦壞事”也許就能救他一命。不論結果如何,王世貞的名氣肯定要更上一層樓了,尤其是得到大學者們讚許,無疑會使他向真正的大師,又邁進一大步。

嘉靖也給王世貞鼓掌……這對舉箸抬手都很吃力的皇帝來說,已經算是極限運亣動了。隻見皇帝一邊鼓掌,一邊淚水奔湧道:“果然是理不辯不明,終於有明白人,給朕說句公道話了……”

可惜王世貞不知道,皇帝已經成了自己的粉絲,所以現在還能把持得住。作為影響力極大的公眾人物,他知道這時候更需要謙虛低調,始終一副淡定的表情,靜享人們的喝彩。待掌聲漸漸平息,又擺出一副高姿態,笑道:“卓吾兄不必惶恐,理不辯不明,明了就能改過自新,依然善莫大焉。”

“王兄好一篇高談闊論,真是……”李贄這才緩緩抬起頭來道:“催眠啊,我都差點睡著了。”

“你!”王世貞勃然變色,緊緊捏著扇子道:“李兄,敬人者人敬之,請自重!”嘉賓們不由看輕了李贄幾分,畢竟如此莊重的場合,插科打諢隻能貽笑大方。

“我哪敢不敬王兄?”但李贄依然那副懶洋洋的樣子道:“但我這人自小有個毛病,就是一聽先生背書就犯困,想不到現在還沒好。”說著淡淡道:“方才李兄所言都對,畢竟昌黎先生也算半個聖人了,區區小可哪敢說他的不是。”

王世貞心一沉,麵上傲氣儘去,他方才那番言論,確實是引用了韓愈的《原道》,但改頭換麵,語句全新,想不到這李贄還能聽出來……他卻不知李贄號稱輔導天王,乃這種裁拆縫補、挪接拚湊的行家裡手,焉能聽不出來?

好在王世貞也沒小覷了天下高手,早就準備好說辭堵上道:“昌黎先生陪祭孔廟,乃是先哲聖人,他的話自然不會錯。”

“隻是我有一事不明。”李勢的目光漸漸銳利起來道:“若按王兄的意思,天下人都像孝順父母一樣對待君王,那秦漢唐宋元,這些朝代是怎麼滅亡的呢?難道天下人每隔幾百年,都會發瘋弑父嗎?”

“錯,孟子說過,一亂一治、治亂循環乃是天道。到了亂世,禮崩樂壞、綱常倒懸,忠孝淪喪!臣不以父侍君,轉而以下克上,才會有王朝更替。”王世貞確實配得上‘辯才無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毫不含糊。

“如果孟子所言屬實,不知為何三代而下,竟有亂無治也?”李贄的論調也變得尖銳起來道:“我讀史書,悚然發現,自周敬王甲子年起,迄今三千五百多年間,稱得上治世盛世的,加起來不過百年。可以說,從古到今,總體上天下很難稱得上真正太平過,偶爾的盛世不過是曇花一現。說是三代以降,皆在一亂之運,也毫不為過?敢為一亂一治之說,又有何根據?”

王世貞這下啞火了,他畢竟隻是個優秀的文人,明星級的辯手,真要深刻起來,還真不是李贄的對手。但他哪裡肯認輸,兀自運用嫻熟的技巧道“李兄到底想說什麼?”當難以應對對方的問題時,不妨將皮球踢回去,一來贏得思考時間,二來對方說多錯多,說不定就能軀得漏洞。

“王兄不明白,我來為你解釋一番。”李贄淡淡一笑,長身而起,袖袍揮灑,說不出的寫意道:“我同意韓昌黎的說法,但不同意你的說法,昌黎先生說,君為天下服務,所以天下人應該以忠孝侍之,這是至理。但你把父子和君臣等同視之,餘不敢芶同。因為父對子,有親有尊;但君對臣,無親也,隻尊而不親。故而為父者,哪怕對兒子沒儘到一點教養的義務,卻總有生育之恩、血脈之情在那裡,所以要求做兒子的永遠孝順,也算有道理。”

這時日已偏西,陽光灑下來,染得李贄身上金燦燦的,仿佛賦予他某種神聖的意味。他的聲音響徹場中每一個角落:“但做君主要求臣子忠孝,卻必須先為天下服務,則全天下人無不忠孝、無不擁戴!其實我也是拾人牙慧,因為這話是孔夫子說的,他說‘君君臣臣”意思是‘君有個為君的樣子,則臣就有為臣的覺悟”為君者什麼樣子,就是韓昌黎先生說的那樣,為之禮、為之樂、為之政、為之刑、為之守、為之備,為之防。如果把這些都做好,做君主的還擔心臣民不忠孝嗎?縱有個彆叛逆,則天下人共擊之!哪還用君王操心勞神?”

聽著李贄的話,會場中靜悄悄的,無論是大師大腕們,還是顧憲成、**星那些年輕的太學生們,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就連值房裡的嘉靖皇帝,滿以為自己本應該憤怒才是,卻偏偏也……思考起來。

如果說王世貞的話像火,帶來了狂熱的喝彩;李贄的話就像冰,讓大家冷靜的思考起來。

給了大家一點緩衝,李贄的聲音繼續響起:“三代之前的君王,大都明白這個道理,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先造福黎庶,後享天下奉養,堯、舜、禹、湯、周文等古來賢君皆是如此,故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

“後之為人君者,但凡明白此理,必開創一番承平盛世,留下千古芳名。諸如漢之文景,唐之太宗、宋之太祖、仁宗;其中又數本朝最多,太祖、高祖、仁宗宣宗憲宗孝宗,以及當今聖上,都是明白此理的,故而本朝之安寧強盛,遠超前代。”話鋒一轉,他又道:“但其餘數百位皇帝,卻大都如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視天下為家產之情,不覺溢之於辭。但有此心者,必置百官如家奴,視百姓為草木。其實天下蒼生,誰不想視君王若父?畢竟父雖嚴厲,但對其子大都親之愛之恤之;無奈罕有君王將百姓視為子女,卻大都視為刀俎待割之魚肉!既無親恩,又無率養之情,百姓怎還能實君若父?這才是三代以降,我華夏亂運始終的根源呐!”

“至於當今聖上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具有成為堯、舜、禹、湯、文、武這樣的君王的潛力,他象漢宣帝一樣做事努力認真,象光武帝一樣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樣英武無敵,象唐憲宗一樣能夠消平各地藩鎮叛亂,陛下還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總之象這些可取的優點,無論哪一項,都能在當今的身上找到。豈是德高於才的漢文帝可比擬?遙想當今初登大寶時,即鏟除積弊、革新政事。很快便一掃正德朝之穢氣,還天下以太平!那時候風調雨順、國庫充盈,天下人都很高興,說終於可以享受盛世了。無奈最近這些年,陛下為妖道所惑,竟迷上了修玄,一時忘掉了為君的道理,結果國事日頹、每況愈下……”說到這,他已是淚濕衣襟,朝著西苑方向叩拜,泣血道:“君父知否?天下百姓如饑寒待斃之嬰兒,皆是您的孩子,隻要您能想起為君之道,不再沉迷於齋蘸,對臣民恢複父親般的愛護,百姓也會死心塌地的忠誠擁戴陛下,則聖上必重回堯、舜、禹、湯、文、武這樣的明君之中,也使得臣下能洗刷數十年諂媚君主之恥,讓他們置身於皋陶、伊、傅這樣的賢臣之列,上下便可萬眾一心,其利斷金!承平盛世!指日可待啊……”

-------分割字數絕對夠了,另外有話說:為了寫好這場辯論,我已經失眠兩個晚上了,估計今晚也要搭上。躺在床上就是三公槐的唇槍舌劍,就是曆史上的先賢灼見。這兩天我的腦子裡,全都是這場辯論,時間全用在翻看資料上了,雖然沒數,但三十幾份、二十多萬字是不誇張的。

雖然可能依然不入大家法眼,但這已經是我的最高水平了,說嘔心瀝血雖有點誇張,卻真是我此刻的感受。突然間很想要點月票,鼓勵一下自己,不然可能會失落的難受,因為我知道在這樣寫書,真的很怪異。(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這個明星在深山種田 影帝大人請簽收 重生後,天道選擇了我你拿什麼贏我 意外撞入 穿越蟲族雄蟲他被誤以為成蟲神 亮劍光芒冷,馬踏櫻花紅 大唐梟商 頂流經紀人他步步誘陷 維度裂痕 逃生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