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尚書@@@@@@@@@@@@@@@@@@@@@@@@@@@@@@@@@
楊博身為一品大員,為什麼要親自為日昇隆求情?
因為北京日昇隆的境況,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一切還得從沈默被構陷入獄說起,陷害他的人萬萬想不到,這個才三十歲的年輕官員,並不隻靠聖眷才擁有如此權勢,他其實已將自己,與各方利益糾葛在一起,化身為他們的代言人、領導者當他身陷囹圄時,那些與他沉浮與共的各方勢力,必然要全力營救,以保護現有的利益網不會破裂。
在生死關頭,這些勢力爆發出來的力量十分強大,很快的,宮裡便有消息傳出來,是道士們在皇帝那裡告了刁狀;然後北鎮撫司查明,刁狀的證據,是一本沈默推薦出版的《西遊記》,而這本書,是由日昇隆的一名掌櫃,交給道士們的。
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最困難的情況,便是對事情的緣由一無所知,一旦知道了來龍去脈,找出破解之道反而不那麼困難了。於是另一本寫於元代的《西遊記》被找出來,成為了沈默消罪的法寶。況且嘉靖也沒想真把他怎樣,結果自然化險為夷,平安過關。
雖然有驚無險的過了關,但吃了這麼大的虧,不還以顏色是不可能的。恰逢風雲突變,道士們一朝失寵,上諭嚴加查辦,便一股腦落在了鎮撫司手中,結果可想而知,被擺成十八般模樣,真叫個生不如死,把三歲偷看大姑娘洗澡的事跡都供出來了。
鎮撫司甚至掌握了日昇隆賄賂妖道,以求達到不可告人之目地的鐵證,恰逢舉國清算嘉靖惡政的風潮,但凡與妖道有關的人和事,全都淪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誰也不敢為他們說話。趁此東風,鎮撫司自然毫不客氣,將證據向順天府一遞,把日昇隆在北京的十八家店麵悉數查封,主事者全部拘走,員工不許離開店中。
錢莊的主顧們驚慌失措,紛紛要求提取自家的儲蓄,雖然因為日昇隆處於查封狀態,暫時無法放款,但其信譽一落千丈,引起擠兌風潮是早晚的事。這家雄踞京城的大錢莊,竟轉眼間風雨飄搖,一蹶不振之勢
之所以還沒有一蹶不振,是因為有個人不允許。這個人的身份出乎意料,因為他就是沈默。無論作為受害者,還是彙聯號的幕後東家,他似乎都最應該趁它病要它命,將日昇隆打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但沈默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的目標遠大,並不會狹隘的站在彙聯號的立場考慮問題。在親眼目睹金融資本被強權蹂躪的無助後,他不能眼看著儲戶的錢財被強權侵吞,更不能讓民眾對這種新型錢莊失去信心。
信心的建立千難萬難,可崩潰隻在一朝,到那時就不隻是日昇隆的悲劇,彙聯號也必然大受影響,甚至最後會使工商業的發展也大受影響,這是沈默不願看到的。
所以他一麵不準鎮撫司動日昇隆的銀庫,一麵按捺住京城彙聯號搶占地盤的衝動,尤其是對後者,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的勸他們,站在行業的高度來看待發生的一切。
正因為有他在暗中化解,日昇隆才能得以苟延殘喘至今。現在楊博回來了,利用他強大的影響力,和晉商商業協會的財力,活動關係,製造輿論,甚至親自向有司施壓,終於使日昇隆的處境逐漸好轉,但老謀深算的楊博沒有強行把那大門上的封條撕掉,他希望通過對沈默的尊重,傳遞善意的信號……正如沈默通過對日昇隆的回護,傳遞過來的一樣。
本來以楊博的老資曆和雄厚人脈,像沈默這種仗著先帝寵幸的新貴,根本無需放在眼裡。然而老先生回歸之後,卻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反而接連吃了悶虧……最厲害的一次,莫過於入閣之爭的敗退。從十拿九穩,到稀裡糊塗的落選,都說是先帝發昏所致。但楊博何許人也?三十年前便被稱為天下之英才,他焉能嗅不出其中的反常氣息?雖然抓不到破綻,但他依然能夠猜出,此事乃是那對羨煞旁人的好師徒所為。
狠狠的吃了個大虧,楊博終於認清了形勢,雖然嚴嵩父子倒台了,但這個朝堂仍歸徐階師徒說了算,還輪不到他楊惟約來染指。楊博的頭腦很清醒,要想跟他們抗衡,就不得不從零做起,少樹敵、多結盟,如果能跟沈默化敵為友,裡外裡,就相當於增加了兩個朋友,劃算的很。
剛有了這樣的打算,沈默便也被那對師徒,狠狠擺了一道。不管是出於同病相憐,還是有機可乘,楊博都不會放過這個市恩的機會,把求沈默的事情,變成互幫互助,兩不相欠……雖然想跟沈默化敵為友,但作為堅定的保守派,楊博所代表的勢力,絕不會輕易的表態,尤其是在需要立場鮮明的時刻,他們一定會選擇中立的。這也是晉商和山西幫能夠在,充斥著偏見與歧視的惡劣政治環境下,一直頑強生存,並日漸壯大的原因之一。
不過今天能得到楊博的聲援,沈默已經很滿意了,至少能讓那些見風使舵的言官們心生忌憚,不至於揣測上意,一股腦的倒向對手。況且今天的會麵,早就在沈默的計劃之中,隻要自己答應了楊博的請求,就有信心讓他幫自己更大的忙,不信等著瞧
回到家裡,換上便服,沈默便來到前書房中。
三位先生早等在那裡,見到他忙起身行禮,沈默請他們不必多禮,便在太師椅上一坐,對王寅道:“十嶽公說得太對了,這世道轉換得太快了,我還停留在前朝的點到即止,人家卻已經六親不認了。”
王寅點點頭,沉聲道:“這次吃了大虧,必須馬上還以顏色,不然人心會散,人心散了,麻煩也就多了。”
“大人不是被楊博請去了嗎?”沈明臣輕聲問道。
“隻能說作用寥寥。”王寅搖頭道:“那些山西人,最多也就是給點惠而不費的支持,真想讓他們拔刀相助,咱們還沒那個本事。”
沈默笑笑,沒有說話。
王寅捕捉到他表情的變化,問道:“難道大人有什麼良策?”
“現在還不好說。”沈默神秘的一笑道:“你們隻當此事不存在便可。”
“好吧。”沈明臣點頭道:“我們三個已經討論過了,君子報仇,講的是‘十年不晚”咱們不能馬上報複,那樣會有黨爭之嫌,對您的形象不利。”
“不錯……”“沈默頷首道:“但不利局麵必須馬上挽回,否則會持續惡化下去。”今日上朝,他就能感到,許多往日裡對自己畢恭畢敬的官員,雖然麵上仍是恭敬有加,但離遠了之後,許多人回頭悄悄談論自己。顯然高拱昨日的那番羞辱,還是被人看到了,並傳開來。
“其實辦法不是沒有。”沈明臣出聲道:“隻是不知大人能不能接受。”
“先說來聽聽。”沈默露出一絲微笑道。
“解鈴還須係鈴人。”一直沒說話的餘寅開口道:“大人,既然對方是通過離間您和高部堂達到目地的,那麼咱們就偏不讓他得逞,非得把高拱哄好了,不就萬事大吉了?”
沈默的笑容漸漸凝固,沉下臉來道:“你們是說,讓本官再去找高拱?”
見三人都點頭,他陷入了沉默之中,良久才歎口氣道:“哪有那麼容易……”沈默苦笑道:“高拱那脾氣,一旦認了死理,拉也拉不回來;何況本官好歹也是二品官員,被人打了左臉,再伸出右臉,這讓朝中眾卿如何看我?”
“不用大人親自去……”沈明臣笑道:“我願為大人走一遭。”
“你?”沈默看看他道:“他能讓你進去嗎?”這話還說輕了,雖然沈明臣是什麼浙東才子,但高拱肯定不會放在眼裡,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我自己去當然不行,”沈明臣笑道:“不過我可以找個伴。”
“誰?”
“李登雲。”沈明臣沉聲道。
“李登雲?”沈默微微吃驚道:“高拱的兒女親家?”
“不錯,正是他。”沈明臣頷首笑道。李登雲也是河南人,官至戶部左侍郎,但已經被禦史彈劾罷官,不過心裡十分憤懣,想要討個說法,所以也沒離開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