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狀元而已。”,徐階的麵上浮現一絲得意之色,轉眼即逝道:“你說自己沒有才望舊勞,難道他有嗎?不過是一直撰寫青詞,為先帝所喜,才能替楊博上位。”說著看看他道:“知道為師為何先推薦他入閣嗎*……”
“是給學生……”張居正再傻也能聽出其中三味來了:“鋪平道路嗎*……”
“不錯。”,徐階點頭道:“有了李春芳在先,你就不那麼突兀了。”,又問道:“知道我為何要讓稱親近高拱嗎?”
張居正輕聲道:“為了讓他不反對…………”
“知道我為什麼把愛女,許配給張四維嗎?”徐階終於在一番鋪墊之後,把那層窗紙捅破了。
但張居正還是麵色一變,低聲道:“老師是為我好…………”,除此之外,肯定還有一番利益交換,徐階不說,張居正也不能問。
“不錯,你我單是師生,我怎麼提拔你,彆人隻能心裡彆扭,嘴上說不出什麼。”徐階沉聲道:“可要成了翁婿一家人,我隻能把你發配的遠遠地了*……”
“是學生不懂事……”,一股暖流在張居正周身遊走,他現在滿腔滿肺的喜悅感激,原先那些怨氣,倏然便消失不見了。這下沒法淡定下去了,對徐階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起身叩首道:“學生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老師一二……”
“老師如此對你,不是存了什麼私心,而是期許你能成為救時良相。”,徐階沉聲道:“希望你能好自為之,不要辜負我今日的期望。
“學生謹記老師教誨,若有違背,天誅地滅!”,張居正賭咒道……,至於關於楊博的話題,自然不會再提。
沒用張居正等多久,報捷的快騎飛報入京,一場不被看好的戰役,以矢明全勝告終。
這種事沒人敢撤謊,但習慣了失敗的大員們,還是不敢相信,大明能全殲三萬蒙古騎兵,這得……,摻了多少水?但很快兵部和都察院的專員,從前線發回了勘查報告,經過反複核實,此役殲敵一萬七千人…………其中大多是受傷落馬後,被明軍補刀斬殺的;俘虜八千人。並斬殺俺答之叔刺布克台吉,俘虜俺答之子布彥台吉,以及大名鼎鼎的漢奸趙全。
內閣和兵部這才確信無疑,趕緊稟報一直懸著小心肝的隆慶皇帝。隆慶聞言欣喜若狂,昂首向天高呼道:“父皇啊,兒子托您護估,替您報了大仇,也總算不負您在天之靈了!”之所以銳,報仇……是因為在,庚戍之變。,中,俺答讓嘉靖丟儘了顏麵,嘉靖深以為恨,甚至說出了,誰能取俺答首級”他就封誰為國公的話…………現在同樣的遭遇下,他卻把俺答給打敗了,當然可以這樣說,隻是聽起來有些怪怪的,好像在向他爹炫耀一般。
人逢喜事精神爽,隆慶也不再整天窩在後宮玩親親了,第二天早早上朝,和他的大臣們共同商議戰後事宜。徐階也是喜氣洋洋”代表皇帝先發話道:“今日能在此慶祝勝利,上賴皇上英明神武,下仗將士三軍用命,各位也都走出了大力的。今日咱們集思廣議,全始全終,給這場勝仗再添光彩*……”
眾大臣連連稱是,這時候也不分什麼主戰派,主和派了”全都把自己當成是勝利派,一個個與有榮焉的樣子。
楊博是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與徐階平起平坐的重臣,每遇大事,也都是他先發言的。雖然在戰前”他扮演的角色不太光彩,可也沒留下任何把柄。所以今日他也是神采奕奕,當仁不讓地先說話了:,“元翁說的是”今日我等商議祝捷之事,倒讓我想起了當年……想當初庚戌之變,蒙古人兵臨城下之時,先帝也是在這裡召見了群臣的,當時他龍顏慘淡,聖心憔悴,我們這些當臣子的羞愧欲死”今日終於把仇報了……”,說著兩眼含淚的看看翰林院的人道:“你們得好好的寫一篇祭文,祭告先帝才是正理。”
這話說得眾人連連點頭,高高在上的隆慶皇帝更是紅光滿麵,大聲附和道:“是啊”是啊!今日先帝若在,老人家不定多高興哪!”
張居正雖然也跟著點頭,但心裡卻冷笑道,老楊博也真夠厲害的,一番撫今憶昔擺資曆,便把自己身上的反戰汙點洗去,還討得皇帝龍顏大悅。
卻也不是誰都那麼健忘,大夥兒正笑著,突然有人怪聲道:“有些人真有意思,當初明明說絕對不能出戰,還推三阻四不讓人家出戰,現在見人家打贏了,又來摘桃子!臉皮可真是夠厚的!”
朝堂上氣氛一滯,眾人一看,是那禦史詹仰庇,高拱馬上訓斥道:“你胡說八道什麼!”
其實高拱是在保護他,可惜詹禦史還沒混明白官場,還以為高拱替楊博說話呢,硬著脖子道:“說誰誰清楚……”,頓時那幫子同行們也嚷嚷起來。
楊博卻恍若無事苒笑道:“既然是戰前議論,就得允許有不同意見。
一旦定下來,老夫可是全力支持的,難道你不知道,宣大兵營之亂是誰平息的?又是誰為沈大人重組了馬家軍,還擔著天大的乾係,派出了最精銳的神機營*……”這些話必須說明白,因為官場最愛痛打落水狗,他必須保證自己始終正確…………至少是名義上的正確,才能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詹仰庇還要再說,徐階出聲道:“蒲州公說得對,既然是討論,自然言者無罪,更不能當成事後的罪證了。”
徐階的威望太強了,詹仰庇也隻能住嘴,但楊博的臉麵也丟儘了。
徐階趕緊岔開話題道:“此役有功之臣,該當如何獎賞,還請萬歲聖裁*……”雖然內閣現在幾乎是管天管地,但因為“恩出於上,根深蒂固,所以有關獎賞事宜,還是要讓皇帝來決定的。
隆慶想一想,也不知該怎麼賞,就轉頭問高拱道:“朕不大熟悉典章製度,依高閣老之見,對沈大人他們,怎麼賞功才最合適呢?”
高拱沉吟回答:“回稟皇上,按禮製,此乃平虜之功,沈默現在是禮部尚書,按例應加太子太保。”,頓一頓道:,“有道是,爵以賞功,職以任能。為臣以為,沈拙言不但功高,而且有辦大事之能力。內閣裡人手不夠,我們四個老頭子也忙不過來,不如讓他入閣來參讚機樞,分擔一下我們肩上的擔子,豈不是兩全齊美?”
聽了這話,眾人不禁又羨又妒,心說沈大人是勞苦功高,不過這才當上尚書幾天……這也太快了吧。但轉念一想,入閣有啥好的?進去還不得論資排輩?徐閣老才六十三,高閣老五十四,李春芳和郭樸更年輕,沈默得坐多長時間冷板凳,才能熬出頭啊?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但也確實在理……
那廂間,徐階卻變了臉色,高肅卿好眼力啊,竟能看穿我下一步,搶先賣好給沈默,顯然是要讓沈默日後不好偏幫。徐階這個氣啊,卻又不能落後,也出聲道:“是啊陛下,老臣也正有此意,不過內閣缺人不止一個,臣以為戶部左侍郎張居正此役功勞甚大,也可以入閣襄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