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接下來幾天,高拱對徐階,連表麵上的客氣都沒有了。當然也不能簡單的歸為‘得意猖狂’之類的,而是兩人的個性和處事風格上的差異,實在太大了……就像官場評論的,華亭專任恩、新鄭好任怨,前者是久曆宦海、穩健圓通、事事務求周全;後者卻用心全在國事,不計毀譽、不避矛盾,凡事都要講個公心。這樣兩種處事方法,必然要產生大量的矛盾,一旦其中一方不再忍讓,衝突必然公開化……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是關於龐尚鵬事件的爭執。這日,內閣收到通政使司轉來的奏章,又是彈劾廣東巡撫龐尚鵬的,負責閱看此類奏章的李春芳感到情況嚴重,便向徐階做彙報道:“元翁,諸位閣老,這些日子,內閣已經收到七份奏疏,都是禦史彈劾廣州巡撫龐尚鵬的,仆以為茲事體大,還請元翁和諸位閣老商議裁之。”
沈默三個初入內閣,還沒有什麼具體任務,徐階對他們的要求是,儘快從原先的具體部務中脫離出來,建立起處理問題的全局觀念,所以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觀察學習。聞聽‘龐尚鵬’三個字,沈默和張居正幾乎同時抬起頭來,因為他正是試點‘一條鞭法’的兩名官員之一。
“都是什麼罪名?”徐階摘下眼鏡,沒有接李春芳手裡的奏疏。
“主要因為他在廣州各縣強行清丈田畝,鬨得人心惶惶,當地士紳聯合起來抵製,結果發生了衝突,出了十幾條人命,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李春芳已經對這些奏疏,進行了歸納總結,道:“也難怪粵籍禦史們眾口一詞,齊齊地上疏彈劾他……”
高拱聞言插話道:“你是說,彈劾他的都是廣東籍的禦史?”
“是的。”李春芳點點頭道:“家鄉出了這種事,肯定有父老鄉親寫信給他們訴苦,為此憤而上書也是情有可原的。”李春芳從來是一團和氣,但不代表他沒有觀點,他話裡為粵籍禦史開脫,話外就是對他們彈劾龐尚鵬的支持。
“不是說,龐尚鵬在廣州試行一條鞭法嗎?”郭樸一臉奇怪道:“怎麼又開始丈量土地了?難道他把一條鞭法推廣成了?”他哪能不知道其中的緣由,裝作無知不過是為了把‘清丈田畝’和推行‘一條鞭法’聯係起來,自然有人接著他的話頭往下說。果然,便聽高拱道:“所謂一條鞭,就是把各項稅賦全都攤到田畝裡去,要想推行一條鞭發,當然要先丈量田畝。”
“原來如此……”郭樸恍然道:“那麼說,那些反對清丈田畝的士紳,其實反對一條鞭法了?”
“他們當然怕,一旦按照田畝數征稅,許多人可要大出血了。”高拱嘲諷道:“家有良田萬頃,卻比小農交的稅還少,這種好事,要一去不複返了,他們自然坐不住了。”也難怪士紳會反對。若按一條鞭法,根據田畝征收田賦,不再按戶征收稅費。此前所有攤派項目,無論名目為何一概取消。這種法子推行開來,恐怕不光大戶受不了,即使是廣東闔省的官吏,對此法也十分的痛恨。因為如此一來,他們既不能攤派了,又不能在征收實物時,中飽私囊了,
自然叫苦不迭。
~~~~~~~~~~~~~~~~~~~~~~~~~~~~~~~~~~~~~~
聽了哼哈二將的一唱一和,徐階臉色陰沉下來,趕緊咳嗽一聲掩蓋過去,聲音平靜道:“明年改元,新朝肇始,一定要平穩的度過,給隆慶新政開個好頭。這時候安定壓倒一切,大明兩京十三省、億兆子民,我等謹守成憲尚且事端層出,況又標新立異乎?”說著聲調嚴厲道:“都像他這樣,不守成憲,興來革去,天下豈不大亂”頓一頓道:“我看這個龐尚鵬不必乾了,此等不安分之人,就是禍國殃民的種子,老夫建議對他就地解職,永不敘用”徐閣老大刀金馬的亮出立場,一是因為苦於沒有代言人,二是壓住後麵要唱反調的……當然高拱是壓不住的,他隻是讓彆人閉嘴。
結果非但其餘人沒反對,連高拱也一拍幾案,連聲道:“好好好”
“高閣老也覺著那些禦史彈劾的好?”李春芳吃驚的注視著高拱,心說怎麼突然轉性了?
他卻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隻聽高拱冷笑連連道:“我可沒這麼說,我是為那些官員高興——要是一條鞭法落實下去,他們就沒了上下其手的機會,財路斷絕,還怎麼花天酒地養小老婆?現在咱們把龐尚鵬撤了,恢複所謂的‘成憲”我都能感受到他們該當如何的歡欣雀躍,不禁替他們叫起好來。”
“嗬嗬……”李春芳竟毫無火氣,還笑得出來道:“原來如此,倒是我會錯意了。”但高拱的矛頭直指徐階,他不得不多說兩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步子太大不行,標新立異也不行,那龐尚鵬如此急躁任性,恐怕非封疆大吏的合適人選。”
“那什麼樣的人合適?難道是那些不思進取、一味維持的官員麼?”高拱脖子一梗,厲聲道:“我大明積弊重重,其中最尖銳的矛盾,便是貧者益貧、富者益富,以至於民怨沸騰,危及社稷何以至此?是因為國朝所謂的成憲,漏洞百出,致使小民難以為繼,官紳貪婪無度”頓一頓道:“如今我隆慶皇帝虛懷若穀、垂拱而治,將國事托付政府這正是我輩興革遞嬗、開創新局之良機,像龐尚鵬這樣不必誹謗、不計得失的乾吏,非但不能處罰,還得獎恤有加我建議,把那些個告他的言官,統統都革職永不敘用”
你不是要把一個革職不用嗎?那我就還你七個革職不用,這叫針鋒相對就看誰更狠了。
“眼觀風聞奏事,”徐階皺眉道:“就算不屬實,也不應受到追究,不然會壞了朝廷正氣”對科道言官他是一貫的保護有加。
誰知高拱卻哂笑道:“元翁果然是博大寬柔、和輯中外,隻為何為獨獨對言官們如此寬容,卻對銳意改革者格外挑剔?”
-------------------------分割---------------------
有個橋段應該用在這裡,卻死活想不起細節了,查了半天的書也沒找到,所以晚了點,掃瑞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