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這才看真切張居正那張成熟俊朗的麵孔準備把憋了好幾天的話講出來,但文人就是文人開場仍然要先鋪墊一下:“當年的一天,我和嚴閣老也是這樣對坐他問過我一個問題,說這世上什麼人最親*……”
“應該是父子最親*……”張居正已經有了答*案,但故意說了個錯的。
果然見徐階臉上浮現出一絲苦澀,輕輕搖了搖頭:“按說是這樣,但實際未必。《詩經》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人生在世,最難報的便是父母之恩。可有幾個做兒子的如是想?你也是有兒子的,應該也有感受,父子之親,隻有父對子親,幾曾見子對父親?”這番話豈止推心置腹,簡直脾肺酸楚,張居正對徐階幾位公子的德行頗有耳聞,知道那是老師最大的隱憂。
他不知該如何接言,隻能靜靜地聽徐階說。徐階見在這方麵沒有共同語言,隻能無奈道:“罷了,和你說這個有些早,我們就說另外一件事吧。”頓一頓,他望著張居正緩緩道:“聽說前幾天,皇上給你們四個賜字了*……”
“是……”張居正點點頭,他就知道,早晚要說起這事兒的,便把那日的情形講給徐接聽。
徐階的目光有些複雜,靜默了片刻方緩緩道:“天有四德,亨、利、貞、元,這也是題中之義了*……”雖然說的平淡,但話語間的蕭索失落,還是難以掩飾。
“上意究竟如何,誰也說不清*……”張居正輕聲安慰道:“說不定,皇上隻是單純賜字呢。”
“叔大啊*……”徐階這一聲帶著歎息,“都到這時候了,你就不要安慰老夫了,難道你真不知道,皇上賜你們這四個字的聖意?”
張居正豈有不知之理,但他哪能刺傷老人的心,故而仍裝糊塗道:“學生愚鈍,真的無法揣測上意,總覺著這樣理解也行,那樣解釋亦可……”
“哪有那麼複雜?”徐階也不強求他了,歎口氣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要讓他的老師們上位了。”
“學生也不是沒想過這*……”張居正這就不能不表態了:“但如果真這樣,那必然新鄭公當國。新鄭公確實才乾超群,魄力十足。在吏部則“奸吏股栗,俗弊以清,:在禮部亦能將科場諸弊,百五十年所不能正者,草之殆儘。對此,朝野有目共睹。”說著卻話鋒一轉道:“但一想到他掛在嘴邊的,要除舊布新!“要隻爭朝夕”學生就有些無茶……”
徐階聽到張居正說,非新鄭莫屬”微微皺了一下眉頭,但聽到後半段,旋即又露出了微笑,目光慈祥的望著他道:“新鄭是當今的啟蒙恩師,自然不是你們這些半道出家的可比。?p
倘徊鷗沙海刹7恰倍僖歡伲故瞧驕駁乃黨隼吹潰骸安7嗆鮮實南喙搜!?p
張居正知道,老師這話並非單純出自私怨,高拱在百官那裡,也確實嘖有煩言。這也很正常……在一個人人都得過且過混日子的萎靡官場”高拱整頓士風、草除陋習,強勢的行事風格,已經很讓一些人難受了。且他還不像彆人,隻是把“撥亂反正、興草改製,掛在嘴上,而是真正的付諸行動,所以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其中有這麼件事兒,讓張居正印象極為深刻……當年高拱在吏部做侍郎時,按照以往的常例,選官之事,由尚書和郎中負責,而侍郎作為尚書的佐貳、員外郎作為郎中的副手,卻不能參與其中、甚至不能提前知曉。高拱對此不以為然,公開質問說:“員外同司、侍郎同部,奏本皆列名,而事則不許其知,何居?,憑什麼在奏報名單時要我們署名,卻不讓我們知道內容。簡直豈有此理!
他便命令文選司郎中,以後選官之事,司內必與員外郎商榷、部內則必請侍郎與聞。這種公然分割權力的要求,郎中當然不願意,於是頂撞說:“向來無此規矩。”按說一般人也就沒話說了”但高拱可不是一般人,馬上回敬道:“自我開始,即有了規矩!”就是這麼個敢為天下先,視陳規陋習如無物的猛將兄,在官場上自然是人人敬而遠之”卻讓張居正暗自折服,引為同類……
但在徐階麵前,張居正沒法為高拱辯解,唯有隨聲附和道:“新鄭確有操切之誤,不是良相之選。”又一咬牙,道:“今上剛剛即位,安得遍知群下賢否?難免任人唯親,學生不才,願意為新君講明此理,使陛下明白老師的苦心!”
徐階笑了:“這就是我剛才說”這世上不是父子最親,的緣故,因為這世上最親的”是師徒!”說著一臉欣慰道:“兒子視親恩為理所當然,弟子卻將師傅之恩視為報答。叔大”你能有這份心,老師就很高興了。”說著他伸過手去,握住張居正的手,低聲道:“老夫不是那麼容易倒下,不看到你當上首輔那天,我死不瞑目!”
張居正能感受到老師這話裡的真情,兩眼濕潤道:“有事弟子服其勞,恩師,您想讓我怎麼辦?”
“我不會讓你去說高拱的壞話。”徐階緩緩道:“那樣會激起宴帝的逆反心理,反倒懷疑你在搬弄是非,得不償失。”張居正暗暗鬆口氣,他還真怕徐階提出這種要求,自己以後還怎麼在隆慶麵前做人?
“但當年為師暗中為皇上做的事兒,現在看來皇上並不知情,還以為我與嚴嵩是一丘之貉,向來不向著他呢……”要說薑還是老的辣,徐階一下抓到了問題的要害,隆慶皇帝不像他父皇那樣複雜,之所以不信任自己,隻是因為誤會了自己,隻要解釋清楚,事情自然會有轉機:,“你也無須誇張,便把自己知道的跟皇帝說說,如果他還堅持要用高拱,那麼為師主動讓賢*……”
“是……”張居正點點頭,徐階沉機密謀,做事不留痕跡,但什麼都不避他,所以他十分清楚徐階對裕王的幫助有多人……實實在在的說,當時嘉靖在景王和裕王之間,其實是更傾向於弟弟的,加之有嚴嵩父子在裡麵摻和,裕王的地位岌岌可危。在那種危機的情況下,若沒有徐階的回護,僅憑高拱等餘地一係人馬,是根本無力回天的。
彆忘了,在鬥爭最激烈的時候,高拱還隻是裕王身邊的侍讀,他張居正也隻不過是裕王一個陪讀,還遠談不上朝廷重臣,隻能說是東宮智囊,而沈默……,還不知在哪兒涼快呢。在那種時候,豐虧有了位高權重、而且深得嘉靖信任的徐階,一直不遺餘力的暗豐保護,裕王恐怕很難熬到順利登極的那一天。
但可惜,徐階做事太隱秘,這樣固然不會招致景王和嚴家父子的忌恨,但也沒法獲得裕王的感激。所以知道現在,裕王還認為徐階這個老滑頭,隻在大局已定後,才忙不迭的政治投機呢,當然對其沒有好感半夜裡,他突然又意識到,當年老師之所以事事都要與自己密謀,恐怕讓自己出主意、長見識還在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是讓自己做個證人,好在今天這種時候派上用場。
如果是這樣,那徐階的心機也太深沉不可測了,高拱怎可能鬥得過他?張居正一頭冷汗的坐起來,越想越覺著有可能,便再也睡不著了……
尋思了半夜,他終於下定決心,雖然自己更欣賞高新鄭,但其敗局已定,自己不能再首鼠兩端下去了……
“……”——………分刻“……m“……
隆慶朝的風雲變幻目不暇接,每個人都像在坐過山車一樣,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