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馬芳和尹鳳更多次組織主力部隊,對邊境韃靼部落發動大規模的懲罰性襲擊,兩人或躬督戰,或遣裨將,一年數次出師搗巢,燒殺無數,極大地削弱了邊境地區的部落實力最為囂張的一次,馬芳親率輕騎深入敵後六百裡,接連搗毀二十餘個大小部落,最後在成吉思汗陵的遺址上登高四望,耀兵而還震驚蒙古各部落。
當然,這種囂張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今年六月的一次,馬芳和尹鳳率主力,分兵出擊北沙灘,意圖故技重施,重創俺答汗主力,但俺答卻老謀深算,巧妙繞開明軍兵鋒,奇襲了宣府,攻破重鎮隆慶,事後宣大自總督至總兵,都因‘坐寇入’之罪遭到禦史彈劾。
若是在往日,這罪名足夠讓兩個總兵罷官回家的,但在沈默的周旋下,僅被朝廷嚴斥、降一級,便念及往昔戰功,令‘戴罪立功”旋即在上月突襲呼和浩特,險些一把火燒了俺答的王庭,此役告捷後,便全都官複原職,大加褒賞了。
正是在這種上下一心,強勢出擊的猛烈打擊下,俺答雖然也偶有勝招,但對馬芳等人越發忌憚,不用他下令,蒙古人便將部落遠遠遷離邊境,寧肯少占一塊牧場,也不願日夜擔驚受怕。在其潛意識裡,便想避開這些凶神惡煞……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今年以來,韃靼的侵擾重點,已經逐漸轉向延綏,寧夏,甘肅等地區,而視原來的‘重災區’宣大一線為畏途。今年以來,隻有那一次奇襲而已,若不是馬芳等人大意,也不會讓他們得逞。
正是他們在戰場上的勝利,給了沈默為他們說話的底氣,也大大減少了沈默軍事改革的阻力。
~~~~~~~~~~~~~~~~~~~~~~~~~~~~~~~~~~~~~~
布置完了譚綸的任務,沈默轉向吳兌道:“君澤兄負責的,要更多更雜一些,和子理兄一樣的重要。”頓一頓道:“人的精力有限,要學會抓大放小,日常部務就交給幾個郎中去辦,你抓好考成就行。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九大兵工廠的建設上,原來那些小作坊的工匠,要儘量吸收進來,但必須嚴格培訓後才能上崗,讓他們時刻謹記什麼是生產標準。”
“還有武職比試的是,你要時刻督促,把這件事落到實處,如果做不好,就換人。”沈默語重心長的吩咐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於軍事亦是如此
“是。”吳兌點頭應下。
沈默所說的‘武職比試”是他一係列改革方案中,極重要的一環,目的是提高武將的素質和地位這個當然不能喊出來,因為在文官眼中,所謂武將都是些粗魯不問、好勇鬥狠的莽夫,根本瞧不起這些人。
很多年來,看著自己上輩子就仰慕的戚繼光、俞大猷,在那些品級比他們低得多的文官麵前,小心奉承、低聲下氣,沈默心裡很不好受。然而他知道,造成這種武將地位低下的原因,不能隻歸咎於文官集團的打壓。事實上,曆代兵部尚書都絞儘腦汁,希望找出改善軍隊戰鬥力的方法,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武將本身的素質低下,就是個大問題。
本朝的武將官職,大都是世襲得來的,這些天生的將軍們,早沒有父輩的勇武,更沒有讀書上進的動力。雖然也有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傑出人物,但改變不了他們大都是些目不識丁、射不穿劄的廢材的事實……雖然在襲替軍職前,要進京比試,但實在沒有合格的,如果兵部嚴格考察,十個有九個一輩子過不了關。不得已,都是徒應故事而已,彆看一個個俱金紫銀青而歸,其實徒糜廩餼,緩急不得絲毫之用。這樣的軍官能受人尊敬,才叫見鬼了哩。
但武職世襲製度自開國便延續至今,不是哪個強力人物,想停就能停的了的。想提高武將素質,隻能先從提高那些尚未承襲官職的年輕人素質入手。沈默在做通徐階工作後,以皇帝名義下旨,然後由兵部移文,曰:‘請飭各撫按督學憲臣將應襲舍人,年十五以上,資質可造者,送學充附作養,凡遇襲替年及二十應比試者,學臣考韜鈐策一道,轉送撫按覆閱。韜鈐貫通,弓馬嫻熟者為上等;韜鈐疏而弓馬熟者為次等;韜鈐弓馬俱不習為下等。送部比試,上等候缺管事,中等帶俸差操,下等與支半俸,候第二年再考赴部覆比。二次不中者,照邦政例仍支半俸;三次不中者革發為軍,彆選子弟襲職。’
這是目前條件下,沈默能想到的,最現實、最能兼顧各方的辦法了。首先,對軍隊來說,中級軍官以上,都能文能武,懂得韜略;下級軍官也是弓馬嫻熟,自然保證了軍官的素質。
其次,對朝廷來說,並未改變任何現有製度,隻是要求下麵提高應試者的素質而已,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好事兒,當然不會有人反對。
第三,對武將家庭來說,這也是一大福音。要知道大多數武將家庭,隻能維持溫飽,讓孩子上學讀書,隻能想想而已。現在朝廷給這個機會,能讓孩子成才,做父母的當然願意……至於其子要是三次不中,也不會剝奪他們家的襲職資格,隻是必須換另一個子弟罷了。這樣除了那個第一順位的兒子外,全家都是歡迎的,所以也不是問題。
最後,對於貧困省份來說,經費是個問題,但兵部會撥一部分專款,對於成績排名前列的省份,甚至會全額負擔;並會將這種成績,計入各督撫學官的政績中去。所以問題也不大。
張居正便評價說:‘按此法於武職考核最嚴,亦最恕,久而不廢,此輩必思自奮’他是全力支持這個方略的,並大度的表示,會儘力幫助解決各省的經費問題。
~~~~~~~~~~~~~~~~~~~~~~~~~~~
“千頭萬緒,”交代完任務後,沈默苦笑道:“要做好的事情太多了,同時推進的話,人手確實不夠。”說著對二人笑道:“當年高閣老說過,兵部情況特殊,在他看來,得兩個尚書、四個侍郎才夠用。看來看此言不假。”其實沈默和高拱,很嚴肅的探討過,給兵部增加堂官的事情,都認為十分有必要,但在沒掌握大權前,是不現實的。
“咱們不怕累。”譚綸微笑道:“就怕把大人的差事搞砸了。”
“專心做事便好,考慮後果的任務交給我,”沈默輕笑一聲道:“給我多大勝仗,我就沒那麼大壓力了。”
“這個……”譚綸苦笑道:“急不得,以我大明的軍備,沒有幾年的準備,打不起仗來。”頓一頓,小聲道:“再說打仗也不是光我們兵部的事兒。”
“那我就給你交個底。”沈默沉聲道:“張太嶽已經承諾我,給他一年時間整理財政,兩年時間扭虧為盈,第三年便有錢打一場局部戰役。”
“之後呢?”譚綸的眼睛登時放亮道。
“之後的事情誰說的準。”沈默沉聲道:“但三年後恢複河套或者鬆山,這個方略已經定下來了,你隻管去實現它便可。”
“是”見大人端茶送客,譚綸起身告辭,吳兌也站起來。
沈默送他們到庭院裡,看看滿園的菊花,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句話‘待到秋來九月八……滿城儘帶黃金甲”不禁打個寒戰,趕緊把這個荒謬的想法甩出去。
回到屋裡坐下,沈默長舒口氣,對兵部的整頓算是圓滿結束,最後的工作,就是總結一下寫成奏疏遞上去,便算是畫上圓滿句號了。
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沈默親筆把此次整頓的得失,寫成了一篇三千字的奏疏,卻空著開頭的題名處沒寫。因為他這個最近呼風喚雨的大學士,其實是個協理……而欽命的總理大人乃是成國公,雖然人家都沒露過麵,但沈默不能連署名權都給剝奪了?
本想以公函的形式發過去,但轉念一想,還是彆托大了,人家再怎麼也是國公爺啊,還是走一趟吧。
------------------------分割------------------------
濕度百分之八十,這種天氣怎麼過?神曲《念你》大家聽過了嗎?我到現在腦子裡還揮之不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