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零章 多事之秋(中)_官居一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 官居一品 > 第八零零章 多事之秋(中)

第八零零章 多事之秋(中)(2 / 2)

戶部尚書葛守禮,按例盤查進項,發現太和山等處所課香錢,解往國帑之數,不及往年十分之一。追查之下,發現多為新派出的監稅太監侵吞……雖然按規定,應當由當地官府和監稅太監共理香銀,然而事實上,收掌出入多由中官強主。於是葛守禮上書奏請,比照嘉靖舊例,令撫、按官選委府佐一員,專收正費之外,餘銀儘解部供邊,內臣不得乾預。

疏入,皇帝非但不聽,反而令其自陳忤逆。葛守禮不得以,隻好疏謝曰:‘臣愚不能將順明命,冒瀆天威、罪不容誅,但以職司錢穀,目擊進艱,竊不自揆,欲為朝廷節財用耳。’最後皇帝責其不遵明旨,屢次奏擾,本當撤職,然念其勞苦功高,‘僅’奪俸半年。

這真是匪夷所思,堂堂一國財政大臣,僅在職責範圍之內,要求宦官交出香錢餘銀以充國用,本是正理之事,如何能觸及‘冒瀆天威,罪不容誅’?更怎會為此遭受申斥、而至於奪俸?完全不講道理,視國法於無物。

而葛守禮自上任以來,因為抗拒宦官侵權,為守護國帑所受的窩囊氣遠不止此。因為皇帝無原則的庇護,太監們愈加放肆,千方百計的想侵占國庫,最近的一次,他們以為皇帝、太子、貴妃織造新裝為由,便以空劄下戶部,要取錢二十萬兩以補內帑不足。

葛守禮是萬萬不會答應的,他以‘京帑重寄,乃以片劄取之,不印不名,安辨真偽?’拒絕,但等來的,卻是皇帝諭戶部取銀進用,守禮再以無此先例拒。皇帝卻在太監的攛掇下,非但沒有體諒老臣拳拳之心,反而狠狠下旨斥責,又罰俸半年,仍要取銀進用。

葛守禮雖然至今仍未撥付,但已心力交瘁,連日臥病在家,隻不過是為拖延罷了。

工部尚書雷禮的處境,也不比他好到哪兒去,他本以為今年停造宮觀采辦,工部的預算應該很寬裕,誰知卻遭受宦官頭子滕祥,處處侵越他的職權,危言橫索、事事掣肘,令他難以為繼,苦不堪言。如以滕祥以傳造櫥櫃、采辦漆膠、修補七壇樂器為名,輒自加派,所靡費以巨萬;又工廠所存大木,圍一丈長四尺以上者,皆價值萬金,然而內廷動以禦器為辭,斬截任意,用違其才。雷禮力不能爭,反倒被內官羞辱,但憤惋流涕而已。

雷禮不忿,一紙陳情,把狀告到了皇帝那裡,並說‘中官弄權、事體相悖,若留臣一日,則增多事於一日,乞早罷斥、以全國體”大有絕不兩立之勢。隻要是頭腦清醒的皇帝,就應對滕祥嚴加管束,責令他少乾預部務,但事實恰好相反,上覽疏不悅,當即令致仕去。若非徐階極力保全,堂堂大司空,竟因為職權被傾軋而發的幾句牢騷,要丟了烏紗。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但在大臣與宦官的爭執中,無一不是以宦官勝訴、大臣敗北告終,其他官員,因彈劾宦官而被降輒的也不在少數。

宦官的貪婪橫肆,權勢高漲,是嘉靖朝前所未有的,現在他們竟把手伸到軍政上來了。

坐在轎中,沈默不禁冷笑連連,看來老虎不發威,真以為我是病貓了

~~~~~~~~~~~~~~~~~~~~~~~~~~~~~~~~~~~~

果然,沒過了幾天,見成國公還沒動靜,太監們便攛掇皇帝,將一道中旨下到內閣。

那天沈默也在閣,徐階看完之後,便將諭旨遞給他,沈默一看,乃是上命‘騰驤四衛仍屬禦馬監轄,並派太監呂用、高相、陶金坐團營。’果然是血盆大張,胃口不小啊。

“怎麼辦?”徐階看看沈默,目光中卻有點幸災樂禍。他一直認為沈默最近的動作過大,終於把狼招來了吧。所以說,年青人,還不成熟啊……不過與張居正在戶部搞的那套性質不同,徐階是支持沈默這樣搞的,在因為高拱郭樸相繼去職,而使自己的名聲受損嚴重之際,徐階是迫切需要有些動靜,轉移輿論注意力的。

“一切聽師相做主。”沈默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看著這張禦筆條子,還是一陣陣火大。

“禁軍向來隸屬禦馬監,兵部不過是托管。京營也向有太監監軍的傳統,也是先帝才改了的。”徐階也沒那麼多惡趣味,便緩緩道:“所以皇上這道旨意,想要更張很難。”

“如此,”沈默皺眉道:“師相是同意讓宦官重掌君權了?”

“不……”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徐階並不含糊道:“豈能讓正德之亂相再現?”

“那如何回?”沈默問道。

“你是分管軍事的,這事兒交給你來辦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階還是順嘴道:“你的態度就是內閣的態度。”

沈默本也沒指望著徐階能站出來說話,最近老首相和皇帝的關係,明顯出現出現裂痕,隆慶像強牛一樣牽著不走打著倒退,讓徐閣老頗為傷神。徐階已經不指望致君堯舜了,上不上朝、開不開經筵,都無所謂了,大臣能者多勞,替你辦了就是。

可這個月,皇帝按例當享太廟,這種祭祀祖宗的國之大典,可是誰也替不了的。結果皇帝命成國公朱希忠代行。禮部尚書趙貞吉請皇帝親臨,但隆慶不允。於是徐階隻好上奏言道:‘祭禮,國家大典。秋季,四時重禋。皇上必親躬奉裸,而後為孝為敬,祖宗列聖亦必得皇上之躬親對越,而後來格來歆。且自宮至廟,其路不遠;獻奠有數,其禮不繁。夫以廟宗之重,雖勞且不當避,況非甚勞者乎?請皇上親詣太廟行禮。’帝方從之。

徐階的疏文一經公布,舉朝啼笑皆非,這哪是臣子奏請皇帝啊,分明是訓蒙夫子在勸諭學童的口氣,說理、開道、催促兼而有之。隆慶皇帝才不得已而勉強從之。但是勉強而又勉強的去了一次以後,還是不躬廟祀,怎麼勸也沒用。其懶怠惜勞,抑或另有隱情,非一般人能理解。

但徐階能理解,這是皇帝對自己無聲的抗議,其逆反心理已經到了,可以拿國家大事開玩笑的地步。徐階也有些灰心了,最近對皇帝的態度,不管鬨得多荒唐,隻要彆乾涉國政,他就放任自流。

可軍政大事豈能兒戲?所以徐階一上來就表明態度,但實在不想和皇帝發生衝突,所以讓沈默儘量自己來處理。當然為了讓沈默安心,他還是答應,到了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行使封駁權,封還皇帝這道中旨……但最好不要到這一步,不然跟皇帝的關係,也就徹底鬨僵了。

明確了徐階的態度,沈默便挑起了這副擔子。其實以他和皇帝的關係,要是彆的事兒,也就直接去麵陳了。但事關禁軍、京營的控製權,讓做臣子的如何啟齒?熟歸熟,亂說話一定會惹是非的……就算隆慶再信任自己,也架不住太監整天魔音灌腦,三人成虎的故事,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所以他得講究策略,徐徐圖之。第二日,兵部侍郎譚綸,便上奏反對道:‘京軍營製經先帝裁定,革去團營,儘複二祖三大營之舊,官有定員、不用內侍,此萬世不刊之典,遺訓昭然。今一旦易之,不可。’

隆慶那邊很快回道:‘朕觀《大明會典》,有內臣監營之製,仍命草敕賜之。’

這時有兵科給事中石星助拳道:“中官之設雖自古不廢,然任使失宜,遂貽禍亂。近如王振、汪直、曹吉祥、劉瑾、陳洪等,專擅權威,乾預朝政,開廠緝事,枉殺無辜,出鎮典兵,流毒邊境,甚至謀為不軌,陷害忠良,煽引黨類,稱功頌德,以至國事日非,覆敗相循,足以為戒。故先帝儘裁撤監軍中官,收軍權於兵部,並裁定內官衙門及員屬職掌,法製甚明。此乃先帝聖訓,伏乞皇上明鑒”

這話說的深入人心,但太監們卻對皇帝道:“這分明是外廷推托之舉,京師軍權當然要在陛下手中才安心,今不過派遣近侍為監軍,便推三阻四,其心為何?大可琢磨。”

皇帝聞言果然上當,大怒之下,竟讓錦衣衛把石星抓起來,在午門杖責八十

------------------------分割----------------------

嗯,找回狀態了……(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儒道聖途 天道五千年 你管這叫戀愛番反派? 易戰之讖語 丫鬟小桃亂世逃荒記 我的青春印記:曉雨成長紀年 彆惹她!墨爺的小祖宗是全能大佬 洪流:華夏的史詩 天州鼎 鬥破:穿成萬人迷蕭炎深陷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