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階的眼睛終於慢慢睜開了,他看一眼王廷相遞上來的烏紗,便把目光投向men口,恨聲道:“自作聰明!我有讓你si自刑訊了嗎?你知道朝廷的水有多深?這麼大的事,居然夥同他們瞞住我去乾,還說對我是忠心的!”
王廷相麵如死灰道:“我不想瞞著元翁,隻是當他們對我說,提前問出口供,是元翁的意思後,我便沒有多想,就被豬油meng了眼,信以為真了。”
“你不是被豬油eng了心!”徐階毫不留情道:“一心想著討好未來首輔,才會不把我這現任首輔放在眼裡!”
王廷相的頭低了下去,雖然對胡宗憲動手一事,曾經得到徐階的首肯。但擅自修改劇本,在山東搞突審,卻是他先斬後奏之舉……本以為從徽州到京城的路途遙遠,晚到幾天無甚大礙,也就應了那位閣老的要求,賣個好給他。
誰成想後麵的事情失去控製……為了問出口供,那萬倫竟然動用了東廠的刑具審訊,還把人生生打死了,這下坐實了勾結東廠的罪名,有嘴也說不清了。
“堂堂欽差禦史,身為朝廷風憲,應當正大光明,與邪風惡氣誓不兩立。現在卻與最黑暗的東廠沆瀣一氣,把一名一品大員折磨致死。真真是遍翻史書,亙古未見!”徐階是真的氣憤,因為隻有大家都按規則玩,他這個百官之師才能天下無敵。現在有人突破底線,不按規矩來,又引起更多的人不守規矩,他這個首輔的話,還有誰會真聽?
“這件事實在太過詭異,本來隻要讓胡宗憲活著進京,就不會引來那麼多的非議!”王廷相愁眉苦臉道:“畢竟查實的罪名,也足夠把他送上刑場了。隻是想不到,他怎麼會死了,而且還是那麼個死法……”
見他到現在,還在糾結這種葫蘆問題,徐階仰起了頭,深長地歎道:“都說老夫知人善任,我怎麼就用了你這樣的人!”
“下官知道,不管我信不信,反正百官是信了。”王廷相點點頭,麵se灰敗道:“為了避免拔出蘿卜帶出泥,朝廷肯定不願細查下去,所以這個罪,多半就是我擔了……一個二品都禦史給胡宗憲抵命,足夠了。”
“……”徐階看看他,像這樣忠心的打手爪牙,實在是不舍得放棄,然而已經答應沈默的條件,總是要做到才行。想到這,徐階心頭升起一團邪火:‘萬無一失的一件事,怎麼會搞到這般田地?’不由對那暗做主張的學生,升起許多的怨恨,遂發問道:“我再問你一次,背後指使你的是哪一個?”
“元翁,您不要問了。”王廷相抬起頭道:“現在非常時期,還是該jing誠團結、一致對外……橫豎他們都是您的men生,也是我的同年好友,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還是不要做了……”
徐階也黯然了,顯然被王廷相這番話,觸痛了心中最憂慮處,蒼生一歎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情壞就壞在這裡。他們拿你當槍使,當擋箭牌,你還得死心塌地保他們,還要說是為了我,為了大局!什麼為了我,什麼為了大局?還不是因為他們答應你,隻要不把他們供出來,你的妻兒子nv,全都會得到他們的照顧……”
王廷相又低下頭,果然被徐階說中了。
“這一次,他們利用的不隻是你,還有我徐少湖。”徐階的麵se漸冷道:“老夫快七十的人了,被這些好學生算計來算計去,早晚要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王廷相一怔,愣愣地望著徐階。
“莫非你以為老夫是金剛不壞?”徐階疲憊的擺擺手道:“那些人指望不得,沒了老夫,他們連自己都保不住……你下去吧,老夫儘力給你留一條生路就是。”
“多謝元翁!”王廷相心中狂喜,看來自己還是有用的,否則徐閣老也不會這樣說,趕緊使勁磕頭道:“下官從現在起,隻聽元翁的,您讓說什麼就說什麼!您不讓說的,我一個字也不吐!”這才是他來找徐階的目的,那些人想讓自己一了百了,卻也沒什麼好客氣的了。
~~~~~~~~~~~~~~~~~~~~~~~~~~~~~~~~~~~~~~~
接下來幾天,輿論沒有絲毫降溫的跡象,反而因為民間也加進來湊熱鬨,而變得愈發群情高漲……許多在當年抗倭勝利後,編出的一些應景話本、戲曲,如‘定東南’、‘禦寇平海傳’、‘踏五峰’、‘戚家軍’等,已經不再流行的曲目,又被人翻出來,在茶館、戲樓裡演出。
加上有心人在裡麵煽風點火,京裡的百姓才意識到,原來領導抗倭的胡大帥,竟被人害死了,遺體正在運往京城而來。老百姓的是非標準乃非黑即白,既然胡大帥消滅了倭寇,保衛了國家,那就是大大的功臣、好人!要是再被害死了,就立即升格為聖人了。
好比於謙於少保,其實本身也有不少yin暗的地方,然而因為他保衛了北京,挽救了國運,又被英宗殺害,在京城百姓的心中,他便成了神聖不可褻瀆的存在,誰要敢說一句壞話,等著群起而攻之吧。
而那些害死他們的人,自然被打入萬惡不赦的壞人行列。如石亨、徐有貞等人,不管他們曾有多大貢獻,百姓一提起來,還是要狠狠唾棄的。甚至連英宗皇帝,都不被百姓原諒。
對於英雄人物,生遭苦難,死則封聖,似乎成為他們的宿命,而胡宗憲也用一死,洗刷了所有的罪名,變成了百姓心中,如於謙般的存在。於是這些戲劇廣受追捧、場場爆滿,商家自然賺得盆滿缽滿。既然百姓樂見,京城大xiao戲院茶樓,也不會跟顧客過不去,全都把其它的曲目停下,專men上演‘胡大帥’係列。
胡宗憲的名聲,如火箭般躥升,似乎大有‘滿城儘說胡大帥’之勢。自然引得有些人不安起來,於是順天府暗令各娛樂場所,要減少抗倭戲劇的上演次數,不要跟風誇大胡宗憲的個人功績,要多演出諸如‘東樓傾’、‘鳴鳳記”打嚴嵩’之類的倒嚴劇目,給瘋狂的降溫。
也有彆有用心之輩,在官員中扇風點火搞串聯,說這次都察院要是掉進糞坑裡淹死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科道言官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再沒法以正義化身自居。皇帝肯定要借這次機會,好好的報一報仇,言官們就要變成過街老鼠了……這一手玩得漂亮,成功ji起了科道們同仇敵愾之心,使他們放下對真相的追查,轉而以大局為重,槍口一致對外,不再作那自殘之事。
那些人還不惜血本,收買了大批幫閒之人,整天什麼也不乾,就專men在人多的地方轉悠,每當有人說胡大帥如何如何時,他們便會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大聲嚷嚷說,胡宗憲投靠嚴嵩、貪汙受賄、si造聖旨的罪名,都是確鑿無疑的,這樣的人,殺他千刀都不為過,怎麼配跟於少保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