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哀榮、封蔭之類的也是如此,權力實際在內閣手裡,或者明確說,是在徐閣老手中“而徐閣老又是通過倒嚴上台的,對胡宗憲的態度也一直很鮮明,甚至被認為是其一係列悲劇的幕後主使。所以到底會是個什麼結果,官員們一邊議論,一邊拭目以待。
比較主流的看法是,可能最後會出於中庸之道”對半胡宗憲的功過,給他一個有褒有貶的諡號”這樣既不算違背了聖意,也能為徐閣老接受。
即使到此時,百官還是抱著那種看法……聖意雖然難違,但皇帝畢竟還是要聽徐閣老的!這就是徐閣老多年以來,一磚一瓦積攢起來的恐怖威望。
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然而百官最津津樂道的,還是那內閣食堂中傳出的陣陣哭聲。簡單的素材經過加工,傳得有鼻子有眼,更神奇的是,甚至與真相都相去不遠,“……
《太祖實錄》不是什麼機密文件,至少翰林院的那些才子們,都能倒背如流。所以大清早的徐階要和沈默喝酒,自然會讓他們聯想到那個經典段子,於是故事由此引申他們說”沈默是狀元之才,《太祖實錄》他不知已經讀了多少遍”都爛熟在肚子裡了。看到酒杯時,早就想起了太祖那兩句話:,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這是要逼著沈默表態了,沈默當然嚇壞了”當即跪地磕頭不止,問:,學生到底什麼地方得罪老師?”老夫放棄兩個大員”已經足以給你交代了。
,徐閣老說:,你卻仍抓著案子不放,讓那海剛峰像瘋狗一樣亂咬人,你到底存的什麼心?莫非要把老夫的人一網打儘,你好取而代之?,此等誅心之言,當然惹得沈默涕淚橫流”磕頭請老徐原諒。然後先是檢討了最近一段時間的不冷靜行為,後來又發毒誓、又作保證”表示會讓案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才取得了徐相的諒解。
此外坊間還有傳聞,說徐階對沈默其實是連敲帶拉,先用,美酒白刃,嚇唬他一通,然後師生再抱頭痛哭一場”便和好如初了。這不是官員們希望故事有個圓滿的結局”而是他們都看出來,徐閣老另兩位學生這次是黃泥巴掉到褲襠裡,反正不是屎也是屎了,就算幸運的躲過這一劫”但也抽了牌子,怎麼再問鼎首輔的寶座?
再以徐階不可能再把沈默怎樣,總得留個全須全尾的弟子以備將來吧?
官員們之所以能猜得八九不離十,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都相信,以徐閣老的聲望地位,那是順者昌、逆者亡,連皇帝都得讓三分。所以在他麵前,沈閣老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就算把天下理都占全了,也不敢造徐閣老的反。
所謂,樹的影、人的名”,這就是徐閣老的威望所致。威望這東西,看似無形無相”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卻可無敵於天下。王莽養望二十年”便可躥漢代之而幾乎無人反對;王安石養望二十年,一通變法把國家折騰的雞飛狗跳、官吏要上吊,也沒人敢跟他對著乾,這就是聲望到了一定程度後的威力。
而徐階最大倚仗,不是門生故吏滿天下、不是憑《嘉靖遺詔》收攏的人心”也不是手裡的宰相權柄,而是他自身的威望。這強大的威望,讓所有敵人不敢與他正麵對抗,讓人堅信他是無敵的,哪怕對手是皇帝”也奈何他不得。
隻有認識到徐階的強大威望,才能理解沈默為何在確立場麵大優的情況下”仍然不敢輕舉妄動,而是繼續堅持苦情路線不動搖。就是因為他知道”一旦爆發正麵衝突”在徐階的威望下,自己的優勢會像沸湯潑雪一樣,頃刻化為烏有。
這不是危言聳聽,他麵對的是自己的老師,而且是強大不可戰勝的帝國宰相,除了少數鐵杆之外”沒有會支持他、所有人都會離他而去。最後這場戰役,隻能變成他一個人的戰鬥,結局自然注定。
還是那個,黔驢技窮,的故事,麵對著強大的敵人,貿然出招都無異於自取滅亡“…………這從沈默決定,要把徐階拉下馬的那天起”他對此保持責清醒的認識。
然而沈默和徐階積怨已久”胡宗憲事件便是印染炸藥桶的導火索,當欺師滅祖的瘋狂念頭占據支配地位後,他就必須要做到這一點“…………不然怎麼配得上楊博那句,最理智的瘋子,的評語?
所謂,最理智的瘋子”就是要用最理智的行動,實現最瘋狂的念頭。對於沈默來說”“如何擊敗徐階,這道大題,他已經在心中反複驗算過無數遍了,早就有了一整套屠龍之計!
我承認,你徐閣老真的無敵天下……,但你畢竟不是半神之身的皇帝,你一樣有自己的弱點!
你的弱點就是太強了!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超過當今這個君主專製社會的規則允許,這大明朝”隻有一片天”是皇帝而不是你徐階。就算烏雲再密”遮天蔽日,要想雲開霧散,隻不過是一陣風的是。
風從何來,那句京師官場諺語說得明白~,宮裡的風、內閣的雲”,這才是這八個字的真諦所在,隻是看起來,隨著,龍卷風,嘉靖皇萃白日飛升後,大家都不把這層意思當回事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