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三八章沙場秋點兵(上)
@@@@@@@@@@@@@@@@@@@@@@@@@@@@@@@@@@@@@@
吳天霜曉nong寒暉,金鼓喧闐大閱時。
帳下萬兵聽號令,軍中諸將肅威儀。
大明隆慶三年九月中旬,參加閱兵的各路大軍雲集京城,京軍、邊軍、南軍,二十餘萬人馬,將豐台大營擠了個滿滿當當,兵營外也紮滿了軍帳,一個個大小營盤,首尾相連,一直延伸到京城腳下。京城的百姓,已經多年沒有看到過如此大場麵了,這幾日就跟過年一般興奮。
但在那數不清的軍營裡,卻是一片緊張的氣氛,各路總督、總兵全都住在營中,一麵盯著部下整治旗幡、刷洗戰馬、給甲胄上油,將兵刃磨光;一麵督促他們抓緊最後的時間進行訓練,萬萬不能在閱兵那天掉了鏈子。嚴苛的要求之外,總督大人們也變得格外好說話,麾下各部要添置什麼器具,隻管開口一律批準,還想儘法子給士兵們改善夥食,隻求到時候有個飽滿的jing神麵貌,展現在皇帝麵前。
老百姓等得度日如年,官兵們卻覺著時間飛快,一轉眼就到了九月二十一,大閱兵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京城的百姓,無論是前呼後應的大戶人家,還是扶老攜幼的普通市民,都打扮一新,帶著乾糧酒水,呼朋引伴的來到彰儀en外走去。今兒的人真多啊,才剛開城en大街上就摩肩接踵,人山人海,誰不想看看大軍閱的風光排場?誰不想瞅瞅皇帝老兒長什麼樣子?皇城根兒下的子民,對那對楚地來的父子皇帝,總是透著股子陌生和疏離。一來是嘉靖和隆慶屬於宅男一係,整年整年的不出宮,在百姓心裡自然缺乏存在感。二來,就是京城百姓特有的優越感了,用一個遛鳥老漢的話說:‘皇帝怎麼了?不在北京城住三代,一樣是外地人。’
不過甭管心裡如何五味雜陳,都不影響百姓們看熱鬨的積極xing。他們這麼早出men的目的隻有一個,要在大校場東麵的緩坡上占據有利的觀看位置。
不到卯時,那個足以容納上萬人的坡地上,已經密密匝匝站滿了人,讓後來的根本無法cha腳,隻能沿著山坡往校場兩側蔓延……好在兵部早有預料,劃出了專men的觀看區,才沒讓百姓把校場圍起來沒發閱兵。
卯時正刻,豐台大營中,響起了震天動地的三聲大炮,人群頓時一靜,隻見一隊隊京營兵士,jing神抖擻的舉著戈矛,整齊走出了營盤,在大校場的外圍布起了防線。隻見每隔二十丈遠,就是一座彩樓,彩樓兩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彩樓下站著的軍官,一個個身穿威武的盔甲,手按劍柄,挺立不動,軍士們也全都穿著簇新的號衣,更顯得威武森嚴。
這時候,城中的拱辰台那裡,也響起了三聲大炮,同樣是全身簇新的禁軍官兵,也從城中軍營走出,將從紫禁城到大校場的官道全部戒嚴,恭候皇帝的禦駕。
~~~~~~~~~~~~~~~~~~~~~~~~~~~~~~~~~~~~~~~~~~~~~~~~~
大明王朝在正德皇帝之後,已經很少有這樣令人激動的場麵了,而那位喜好閱兵的正德皇帝,其諸多舉動卻是在群臣的反對下進行的,所以被那些掌握了輿論和筆杆子的文臣們視為胡鬨,並在史書上嚴斥。
但是當今隆慶皇帝朱載垕不一樣,他是在群臣的支持下,來進行這一場閱兵的,眾望所歸,海內所盼!就連素來庸碌懈怠的隆慶皇帝,也不禁多了幾分自信的威儀!
這天早晨,隆慶難得的起了個大早,簡單用過早膳之後,便穿上祭服,先去太廟祭拜列祖列宗,然後在宮人的服侍下,除下祭服,換上一身金燦燦的龍紋甲胄!
對著落地的穿衣鏡,隆慶看見太監們先給自己內裡穿上行龍五彩雲紋、兩袖肩有黃金甲片,以紅絲連綴的曳撒,然後在套上白金魚鱗甲片、方領對襟、升龍戲珠的黃金罩甲,然後在腰上掛上皇室祖傳的七星劍,最後戴上飾以天鵝翎、cha小旗的白金盔,隆慶第一反應是恍惚,這真的是自己嗎?咋就這麼英武呢?
端著架子一陣自戀之後,他才感到腦袋上的頭盔太過沉重,於是伸手摘下來,作勢遞給內侍,但又一想,此生穿戎裝的機會屈指可數,還是自己夾在臂彎裡吧。
來到外麵,隻見外麵一乾公卿文武早就恭候在那裡了,也許是太久沒有這麼大的場麵了,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激動,隆慶看看眾人,喉頭一陣顫動,使勁一揮手道:“出發!”
伴著他這一聲,鐘鼓樓上率先撞響了鐘鼓,各寺廟觀字也一齊響應,遙相唱和。隆慶皇帝登上金碧輝煌的巨大輅車,公卿百官不分文武,全都上馬,緊隨著皇帝向城外行去。
聽到城中鐘鼓大作,城外的百姓知道皇帝要駕到了,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遠處的城men方向。過了沒多會兒,就見大軍儀仗走了出來。最前麵是五百麵龍旗,由五百名禁軍擎著作前導,緊跟著出來的是五十四乘九龍曲蓋。華蓋後麵還是旗幟,然後是二百名身穿金甲的大漢將軍舉著金鎖、臥瓜、立瓜、鎖斧、大刀、紅鐙、黃鐙開過,最後才是兩百名身穿蟒衣的宦官,舉著華蓋、執扇、幢、幡、纛,這千餘人的儀仗過後,隆慶那輛巨大的金se輅車才在錦衣衛的嚴密保護下,緩緩出現在眾人麵前。
隆慶一身戎裝,右手握著寶劍,左手扶在輅車的欄杆上,千乘萬騎在他身前身後,簇擁著他,也護衛著他;百姓們人山人海地在仰望著他,香花醴酒,望塵拜舞。無論輅車走到哪裡,人們全像是倒伏的麥田一樣,五體投地,不敢仰視。這風光,這排場,這非同尋常的榮耀,乃是他今生以來的巔峰體驗……當年的登基大典,因為在先帝新喪的背景下,一切從簡,且以哀悼為主,隆慶當然沒有享受過今天這樣的待遇。他放眼望去,但見龍旗蔽日;環顧左右,滿眼金戈輝煌。他緊繃著臉,竭力抑製著激動的心情,昂首挺胸凝視著前方,隻見那滿地夯實黃土的大校場,已經近在眼前了。
校場入口,官道右側,兵部幾位侍郎、九邊三位總督,領著受閱的文官,以及參將以上武官,早就恭候在那裡,遠遠瞧見輅車來到近前,便從侍郎、總督到參將,全都翻身跪倒,黑鴉鴉地跪了一大片,又同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隆慶一動不動的看著這令人心醉的場麵,良久才出聲道:“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