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兌看看沈默,這個問題不是他能回答的。
沈默擱下手中的茶盞,微微笑道:“諸位。誰跟你們說,要換裝這種槍了?”
“在軍演上都展示出來了。不列裝乾啥?”馬芳仗著麵子大,嘿嘿笑道。
“那叫震懾。懂嗎?”沈默似笑非笑道:“那幾槍是打給看那些土司頭人們看的,你們隻是跟著沾光而已。”
“那末將就不懂了。”馬芳大睜著眼道:“這麼好的槍,乾嘛不給裝備?”說著嘿然笑道:“見了這,隆慶式,後,誰還用那種破爛鳥統。”
“對不起”,沈默輕輕搖頭道:“你們大多數人的部隊”還是得用鳥統作戰。”
“為什麼?”馬芳急了。
“怎麼和閣老說話呢!”諒綸趕緊叱責道。
沈默擺手示意無法,對馬芳漆淡道:“你隻知道這種槍好,卻不知它要hua多少錢……”
“是啊”,那邊吳兌趕緊接上介紹道:“彆看這條槍不起眼。可要想造出來,還真不是件容易事。彆不得不說,單說這槍管。”說著望向戚繼光道:“元敬兄對我大明的鳥統最有發言權”你說我們原先的槍管。有什麼問題?”
“問題可不小。”戚繼光輕歎一聲道:“易生鏽不說,還容易炸膛。而且槍管也不直順。隻能打哪算哪。”
“是的”我們大明的鳥統”之所以無法與西洋火繩槍相比,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鐵材質量不行。”吳兌歎息一聲道。
“這個問題,在當年抗倭時,末將就察覺到了”,戚繼光點頭道:“我們的兵器總是能被倭刀砍斷,堂堂大明天朝的煉鐵技術,竟然比不過一區區倭國,真要羞煞國人。”
“不是技術不如人。”吳兌搖頭道:“這兩年,我們考察了泰西、大食的十幾個產鋼國家的冶鐵技術,發現他們的工藝,都落後於我大明上百年。”說著苦笑道:“包括佛朗機和西班牙,都是這樣子。”
“那為何我們的火槍會落後呢?”戚繼光不解問道。
“有兩個重要原因。”吳兌伸出兩根手指道:“第一,我國缺乏高品位的鐵礦石。兵部派員考察了全國十五個大的煉鐵工場,發現他們所用的鐵礦石,雜質到含量都比較高……”
“準確的說,是磷與硫含量都比較高。”沈默淡淡說道,在他後來那個時代,勘探技術那麼發達了,〖中〗國還是找不到高品位的鐵礦,依然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鐵礦石。他估摸著那時候的科學力量都解決不了的事情。自己這個文科生,就連想都不要想咯。
“另一個原因,就是煉鐵的燃料問題。〖日〗本也好,大食、泰西也罷,但凡能出產好鋼的地方,都是用木炭煉鐵。其實我們華夏,自古以來也是采用木炭煉鐵,雖然在宋明之後改采煤炭煉鐵。但其實本質原因,不是技術的進步,而是由於北方林地日益枯竭,木炭的供應無法保證。隻能大量采用煤炭煉鐵。”吳兌輕歎一聲道。
“我們的煤,和鐵礦石一樣,也都是高磷高硫的。”沈默接著道:“在這種煤炭的影響下,就造成了鐵質的急劇惡化。在應用方麵,含硫太多的鐵管容易炸裂。含磷太高的鑄鐵性脆,作為刀劍容易斷裂,用來造槍炮,容易炸膛。這個對造槍的影響最大,因為造槍不能像造炮那樣,用較厚的管壁厚度與較大的重量來彌補。”
“目前,這個問題解決辦法有三”,吳兌道:“一個是用銅代替,但那個成本就高了去了,而且大明同樣缺銅。根本沒有量產的可能:二是不惜成本的反複鍛造,要達到泰西槍管的標準,我大明產的生鐵,十斤才能鍛出一斤精鐵,五六斤精鐵才能做一支鳥統。這個成本也不低,而且太費時。”
“還有第三個呢?”尹鳳追問道。
“就是從國外進口鐵礦石。在國內用木炭煉鐵。”吳兌道:“目前隆慶式所用的鐵材,都是通過這種方法。在蕪湖冶煉出來。然後運到京城來的,這樣的成本其實最高,但卻是目前唯一能量產的方式。”說著給出個數字道:“目前一支隆慶式的造價是五十四兩白銀,日後最低可以降到五十兩,其中這鐵管子就占七成價。”
“那不成純銀打造的了?”眾將咋舌道。
“所以在沒有解決原料問題之前”,吳兌給出了最後的〖答〗案道:“隆慶式的產量,隻能在每年一萬支不是兵部造不出更多,也不是沒有那麼多的鐵礦石,而是朝廷沒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