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七章 來客(下)_官居一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 官居一品 > 第八四七章 來客(下)

第八四七章 來客(下)(1 / 2)

.次日晌午,沈默在前廳等待諾顏達拉的到來,卻見同來的還有個妙齡少女。

饒是沈默這些年心如止水、早過了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年紀,但看到這少女,還是不禁眼前一亮。隻見她一身蒙古貴女打扮,辮發雙垂,紅裹可人,錦衣長袖,交領不殊……”,蔥綠長袍鑲上水紅邊兒,腰間玄色帶子上結著杏黃纓絡,綴著一粒晶瑩閃光的祖母綠寶石,皓腕翠鐲,秋波流眄,竟如洛神出水般地豔麗驚人!

沈默看著這女子,女子也在打量著沈默,但見他最多不過三十出頭的樣子,身材瘦削,個子不算太高,穿的也不過隻是件寬袖鬆江元青棉布直裰,但那站在那裡,那種氣度,那種風采,卻非世上任何錦衣玉、帶的公子所能及。她向來覺著自己的父親,是風流瀟灑,極有魅力的男子,但見了眼前這人,卻覺著無法比擬。

倒不是長相上的差距,而是氣質,那種溫文儒雅而又讓人感到親切的氣質,讓人如沐春風般舒服,真不知才見第一麵,怎麼會讓人產生這種感覺?

也許並不是第一次見麵,一個深深刻在她心中的身影浮現出來,漸漸與眼前這人完全重合……除了蓄起的胡須外,原來一模一樣。

沈默這還是第一次見到,有敢和自己對視的女子,不由老臉暗紅,很快的收回目光。鼻息卻嗅到一股似蘭非蘭、似*非*的異香傳了過來,不禁暗想:“草原邊荒之地,競有如此出眾的絕色”不過他終究定力超凡,還不至於就這樣失了態,很快便把目光移到諾顏達拉臉上,見此二人樣貌上頗有幾分相像,微笑道:“這位可是濟農家的女公子?”

“正是小女烏納楚。”諾顏達拉道:“烏納楚,快快拜見大明的沈督師。”

那少女便依言款款行禮,向沈默道了萬福。

“免禮免禮”沈默笑道:“聽聞濟農隻有一位鐘金彆吉,不知和這位是何關係?”

“是同一人”,諾顏達拉笑著解釋道:“鐘金是她的封號,外邦亂命,不入督師之耳。”

“既然是賢侄女,就要給見麵禮的。”沈默說著在袖中摸了摸,發現空空如也,有些尷尬的笑笑道:“可是沒有準備,隻好等下次了。”自己也覺著說不過去,便輕咳一聲”對那“烏納楚,道:“喜歡什麼儘管說,叔叔弄來送給你。”自己都不知怎地,竟說出這種孟浪的話來,實在有違本性。

“真的可以嗎?”鐘金彆吉烏納楚卻沒有漢地女子的羞澀,眨著明亮的眼睛道:“要什麼都行?”

“當然……”,”,沈默暗道不好,卻已沒法改口。

“那我要……,隻烏納楚青蔥般的食指支著尖尖的下頜道:“火槍,可以嗎?”

“女孩子家的”,諾顏達拉嘴角抽動一下,阻止道:“不要整天舞刀弄槍。”

“可是我又不喜歡漢地女子的胭脂水粉,金釵綾羅。”烏納楚嘟著粉嫩的小嘴道:“不給就算了,又不是我主動要的。”

“…………”諾顏達拉不無擔心的看沈默一眼,小聲嗬斥女兒道:“休要任性,漢地女兒可不會像你這樣。”

“好了好了”,沈默微笑道:“答應該子的事情就要做到,不然腿後哪有威信可言。”

聽他口口聲聲以長輩自居,烏納楚瞟一眼沈默”沒有說話。

“不要讓貴客等急了。”沈默接過侍衛手中的大氅道:“我們出發吧。”便帶著二人離開了行轅,往索南嘉措駐錫的黃廟而去。

索南嘉措駐錫之廟,雖然是數月建成,但修築的十分用心,也體現了大明帝國強大的國力。高高的紅牆,富麗堂皇的大門,繪滿了各種神秘的宗教圖案,若有若無的梵音從寺內傳來,讓人不自禁地便肅穆起來。

三人跟著引路的喇嘛,來到了活佛見客的後殿,那裡離他日常起居的地方”僅有一牆之隔。一進門,便見兩側牆上的佛金裡供奉著一百多座筌金小銅佛,形態各異,充滿了神秘氣息。再往裡就是寬大的大殿,活佛的法座擺在高處,一條深紅色的超長藏毯由法座下直接鋪到大殿門口。

此刻,身著黃色的袈裟,手持念珠的索南嘉措,正微笑站在門口,朝三位檀越合十微笑。他身邊的三今年長的喇嘛,躬身俯首,雙手捧獻哈達,還口中吟誦著吉祥的祝詞。沈默微笑著躬身雙手承接,以表示尊敬和謝意“……,這十分合乎藏地規矩的禮儀,讓三位自覺屈尊的高級喇嘛大感受用。

諾顏達拉和烏納楚有樣學樣,接過哈達戴在頸上,這才跟著沈默直起身來。

三位喇嘛退下後,沈默為索南嘉措和諾顏達拉相互介紹,兩位蒙藏貴人再次相互致禮,這才相攜著進入大殿。

進殿後,索南嘉措率眾誦吉祥詞並散hua祝福。沈默在釋迦牟尼佛像,代大明皇帝陛下,增給三世活佛金如意、金手杖、珍寶飾品、金絲長腰秣及綢緞等珍貴物品;諾顏達拉也奉上了羊脂五香爐、壺蓋、七勇士圖案之缽等……,…沈默代為置辦的禮品。索南嘉措則向大明皇帝回敬了佛像、佛寶等禮品,向諾顏達拉回增了袈裟等禮品,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主賓就坐,侍僧奉上酥油茶。


最新小说: 崩鐵:黑月光轉白,火爆四星角色 四合院:從工程師開始一路狂飆 離婚進度九十九,封總狂氪不想走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 知青下鄉,我成了村裡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