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督禦史孫鑨苦澀道:“諸位以為我們沒有彈劾此獠麼?”便命人將數月以來,南京言官們彈劾張清的副本推出來給諸生閱看,竟有近百本之多。眾人驚愕之餘,他又道:“京裡的閣老、部堂們也不停勸諫,希望皇帝能召回張清等人,安撫東南百姓,”說著重重歎息一聲道:“無奈……”後邊話打住了,大家也知道他說的是什麼。
“本官無能,任官南京數年間,未嘗有一善政於百姓。”孫鑨接下來的話,讓心涼了半截的眾人,又一次熱血沸騰起來,隻聽他說道:“我已經寫好了辭呈,準備去罵張清一頓,誰要是也有此念頭,不妨同去,責任都算我的。”說著狠狠的罵一聲道:“道不行,乘桴於海上,這鳥官不當也罷!”
見素來不苟言笑的孫都堂,竟然爆出粗口,眾人歡呼起來,全數跟著他,便轉而來到張清的署衙,張清哪裡會見他們,趕緊讓手下的太監擋住,雙方扭打一處,衝突持續了兩個時辰,憤怒的南京民眾越聚越多,最後聚起了一萬餘人,蜂擁衝入署衙之中,嚇得張清逃匿皇宮,整個南京城的宦官都不敢出門。
情形發展到如此地步,萬曆依舊不思安撫,而是嚴令南京守備太監,護送張清周全回京——張清就這樣帶著掠奪來的金銀財寶,安然無恙地回到北京城。雖然迫於壓力,萬曆在沒有湊足額定的三百名宮女的情況下,終止了此次挑選宮女的計劃。但他並不認為錯在己方,而是跟認定了,是因為地方官跟自己對著乾,命錦衣衛將不與張清合作的蘇州知府李商畊、無錫知府錢守訓、推官趙文煒、吳江知縣華鈺、太倉知縣車任重、南京兵備僉事馮應京逮治問罪。而直接導致南京sao亂的南督禦史孫鑨,也被押解進京。
孫鑨被關在詔獄時,萬曆讓人送了把寶劍過去……他實在是想借機殺了這個沈默死黨,於是耍了個小聰明,讓送劍給他的太監傳話道:‘你自裁吧。’但當孫鑨自殺了,他又可以矢口否認,說隻是賜一把劍而已。自幼被稱為神童的萬曆皇帝,從來不缺乏這種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誰知孫鑨聽了口諭後,便伸出手來。
“乾嘛?”太監有些愣了。
“皇上既然要賜死我,肯定要有手諭的。”孫鑨淡淡道。
太監拿不出,支吾著退了出來,後來竟沒了下文……
孫鑨便將寶劍懸於腰間,端坐在牢房中,想坐就坐、想臥就臥,誰也不敢靠近……因為他說,這可是禦賜的尚方寶劍,殺人不用償命的!
小樣,想嚇唬我?還nen了吧!
~~~~~~~~~~~~~~~~~~~~~~~~~~~~~~~~~~~~
孫鑨等人被關在詔獄,大臣們自然積極營救,內閣諸位大學士,以集體辭職為要挾,終於使萬曆同意放人,但在諭旨中嚴厲的明示,隻此一次,下不為例!如有再犯,定斬不饒!
萬曆這次之所以答應痛快放人,並不是他想與大臣修複關係。事實上,君臣之間已經如感情破裂卻又無法離婚的夫妻,不過是搭夥過日子,各行其職罷了。真正促成這次赦免的,其實是他的母親李太後,而李太後之所以退隱多年再理政事,是因為她有孫子了。
當然是萬曆的兒子。萬曆十年,八月十一日淩晨,紫禁城啟祥宮裡,傳出一聲嘹亮的嬰兒的啼哭。恭妃娘娘胎氣發動順利產下一子,這也是萬曆皇帝朱翊鈞,於萬曆六年春月間大婚,至此四年半時間,所生的第一個兒子。諷刺的是,這位恭妃娘娘,既不是他大婚時的皇後,也不是後來冊封的二位娘娘,甚至不是他前年娶的九嬪,而是太後宮裡的一個宮女。
卻說那日皇帝一早去向太後請安,許是前一次服用春藥的效果未散去,他感到了久違的一柱擎天,大清早就饑渴難耐。正好那天太後在禮佛,他便順手拉了個宮女,就在母親佛堂的隔壁發泄了一下。
誰知道世上的事兒就是這麼扯淡,與他結縭的正宮娘娘,正經辦事兒數年都沒有懷孕,而這王宮女偷沾雨lu,竟奏承祧之功。不出數月,肚子大起來,瞞不住了,李太後終於知道,王宮女本以為這下死定了,誰知道太後娘娘竟然很平靜的問明了情況,然後讓人拿來《內起居注》一比對,就讓人給她換上嬪妃的衣服,然後把皇帝叫過來。
萬曆來了,李太後問他,可是在自己這裡做過醃臢事兒。萬曆做賊心虛,矢口否認。李太後把《內起居注》上的折頁翻開道:“你自己看!”《內起居注》是皇家絕密,由專門的啞巴太監負責全程跟蹤皇帝,將皇帝的一舉一動記錄下來。其意義十分重大,比如皇帝要是出了意外,也好找責任人,又比如,像現在這樣,搞出意外,也好確定是不是自己的種。
萬曆啞口無言,隻好認賬,將其封為嬪妃,並留在太後這裡安胎。
五個月後的淩晨時分,皇長子呱呱墜地。在佛堂禱告一宿沒合眼的二位太後,聽說生出個帶把的,頓時喜極而泣。萬曆也未曾合眼,與太監打了一宿的馬吊牌等候消息。一聞這喜訊,也是如釋重負,無論作為一個男人,還是一個皇帝,他都盼這個兒子太久了。
紫禁城內頓時沸騰,到處掛起了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接著是整個大內響起了鞭炮聲。後花園中的譙樓和午門前的五鳳樓上,同時奏響了悠揚ji越的大鐘,向天下宣告著大明朝繼承人的誕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