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物聯網
什麼叫物聯網?這可不是要輸入互聯網時候打錯字而已,物聯網的英文名字叫做“the-intercom-of-things”——iot,說白了也就是物品和物品相連的互聯網。.(百度搜索.,《》)這玩意兒可以說是下一代信息技術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物聯網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用這種物聯網之類的玄之又玄的宏觀射定來糊弄尼葛洛龐帝教授顯然是非常合算的,這種東西到了2012年也隻有一個大概的、非常低級的雛形而已,甚至可以說很大程度上也隻是一種想象和設定,但是這種東西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顯然是太高科技到無法想象的。
同時這種設定由於不牽扯到賈鴻漸所知道的一些技術專利,他完全可以把這個說的很詳細,既可以滿足尼葛洛龐帝教授寫書的需求,又可以避免自己給自己下套,逼得自己為了不讓彆人看到了書的內容後搶先做出來一些賺錢的東西而不得不提前做出來搶占專利。
打定了注意的賈鴻漸回道了自己的辦公室以後就開始用英文寫這個回信,“親愛的尼葛洛龐帝教授你好,對於互聯網的各種未來應用,我個人還有個非常好的設想希望與你分享……”用了這樣一個開頭,賈鴻漸就開始在信件裡給尼葛洛龐帝描述物聯網的各種美好未來。
在他的描述中,人們可以在買水果的時候看到水果上的條形碼,然後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輸入條形碼進行互聯網查詢,可以查詢到該水果的產地是哪裡,是什麼時候采摘的,這一批水果的消費者大概評價如何。甚至不隻是水果,彆的商品也都可以,比如在去買遊戲光碟的時候,可以在付錢之前先用手機短信輸入遊戲的條形碼,就可以得到一些非常基本的好評差評比率……
如果有另一個重生者看到了賈鴻漸寫的這封信的話,他會驚訝的發現賈鴻漸好像完全沒有提到未來手機可以拍照或者直接上網的功能!是的,對於這種未來賈鴻漸將會進入的產業,他乾嗎要告訴尼葛洛龐帝教授哪麼詳細?彆說在這個年代了,哪怕就是進入了21世紀,剛開始認為手機完全沒有必要上攝像頭,甚至認為手機能上網是一種很無聊功能的人完全不在少數!甚至在觸摸屏這種大家都必須學的年代,科技以換殼為本的諾基亞,那還賣了多少的鍵盤機?對於這種普通人看了以後會不以為然,偶爾幾個聰明人會照做的項目,賈鴻漸乾嗎說實話?
在他的這封信裡,他基本上那就是把大眾點評網等等網站的功能都整合到了所謂的物聯網裡麵,然後他開始提計算機通過網絡遠程控製家電的概念——比如說尼葛洛龐帝教授是個橄欖球迷的話,在某場波士頓紅襪隊的比賽的時候他正在給學生上課,按照現在通行的做法那就是給錄像機定時開始錄製,但是以後有了物聯網,哪怕是在家裡忘記了給錄像機或者彆的什麼錄像設備定時,那也完全可以在想起來的時候通過互聯網在公司給自己家的熱水器下命令先燒水,然後回到家了就能熱氣騰騰的洗個熱水澡!
說實話,當賈鴻漸寫完了這封信以後自己再看了一遍時,他驚訝的發現自己忽悠的能力還是非常強的!為什麼?因為像是什麼手機輸入條形碼之類的東西,那基本上也就是這個年代人類比較能接受的“想象”,也就是在99年第一次物聯網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之後大家想象到的樣子。而到了2005年的時候,第二次修訂的物聯網標準裡,那條形碼或者掃碼器之類比較低端的設備直接就不被納入物聯網的設備範圍內了,因為第二次修訂的結果,那就是物聯網裡麵聯網的物品都是必須要有cpu的!
不過引起賈鴻漸本人對物聯網興趣的,卻是在09年時候的ib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公布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經提出,即得到全球各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分析認為ibm公司的這一構想極有可能上升至美國的國家戰略,並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
ibm認為,it產業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係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並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聯網”浪潮之後的又一次科技產業革命。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曾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這一判斷像摩爾定律一樣準確,人們把它稱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後發生的變革以大型機為標誌,1980年前後以個人計算機的普及為標誌,而1995年前後則發生了互聯網革命。
每一次這樣的技術變革都引起企業間、產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格局的重大動蕩和變化。比如像互聯網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所催熟——20世紀90年代,美國克林頓政府計劃用20年時
耗資2000億-4000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