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出子母劍的劍胚後,李子夜開始鑄造劍柄與劍鞘。這兩個部位,是神鋒寶劍的名貴之處,鑲嵌了大量寶石。
而且其工藝手法,是複雜的蒙鑲技藝。通過對金屬的捶敲、鏨刻、花鎦編織、鑲嵌寶石等,形成成一套綜合處理工藝手法。
可以說比普通的鑲嵌工藝,繁雜許多。
隻見李子夜根據神鋒劍鞘的胎體,用庫模的方式,將錫塊鑄在陰陽模具之上。然後將金片、銀片,安置在陰陽模具間,用大錘敲打出凹凸狀的近似體。
接著再把金片、銀片,庫壓成主要形體,按照神鋒劍鞘的設計焊接成形。
這樣鑄模和庫活的工序,就算完成。而後便是鏨刻環節。
在鏨刻前,必需將加工對象固定於膠板上,方可進行操作。不然金片會因為刻刀的衝擊力,而整體變形。膠板則能很好的卸力。
僅見李子夜拿來送香、植物油和高嶺土,按一定比例熬成溶膠,接著罐入金屬模具中,再粘貼上剛才敲打的金片、銀片。
等溶膠冷凝之後,他拿起鏨子,在金銀片表麵進行鏨刻。
李子夜的鏨刻工具,總共十多種,有勾鏨、直口鏨、雙線鏨、發絲鏨、半圓鏨、方踩鏨等等。每一種對應的都是不同類型紋飾。
他鏨刻得十分專注,現場隻有鏨子不斷在金片表麵刮刻的聲音。
細碎的金料,順著他的用力方向,落在工作台前。不一會兒就把台麵,化成金燦燦的海洋。
這些鏨下的金料,也是很貴重的,不能隨便扔掉。需要在工序完成後,將它們收集起來,重新煉化成金粒。
神鋒龍紋劍的體積不大,需要鏨刻的圖案也相對簡單。
待圖案都鏨刻完成,李子夜將金銀片加熱,軟化其背麵的溶膠。然後在退完火後,層層細鏨,一點一點的將圖案鏨到立體清晰。
這些圖案、花紋,不像雕刻那樣,在金屬中呈鏤空狀。而是呈現凸出狀態,每處花紋都有著很好的立體感。
圖案花紋鏨刻出來後,就需要將帶有花紋的金銀片,熔焊在碳鋼劍鞘上。
在我國古代,華夏祖先們早就發明了各種焊接方法。熔焊,釺焊,壓焊,鑄焊,隨便一種發展到清廷時期,都已十分成熟。
李子夜拿來熔點較低的金屬錫,然後將它捶打成薄片,附著在碳鋼劍鞘上。接著又將金片、銀片,覆蓋在錫薄片上。
錫的熔點在120度左右,而金銀的熔點至少在900度以上。
所以當李子夜拿來噴焰工具,對碳鋼劍鞘上金屬片,進行加熱時。隻見表麵的金銀片還沒熔化,裡麵的錫片,就已經吃不消了。
李子夜停下噴焰,讓內部的金屬錫自然冷卻。當它凝固後,也就是焊接完成之時。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早在數千年前,就發明了可以沿用至今的技術。
李子夜的手藝活,也做的相當精湛。當滿是花紋的金銀片,熔焊在碳鋼劍鞘。隻見其精美華麗的雕文,透出一股怦然心動的美感。
花費一下午時間,李子夜將兩把劍柄、劍鞘,都鑲嵌上凹-凸-有-致的雕文。
然後將它們放入稀硝酸中,清洗除垢。接著是白礬水衝洗,打磨、拋光,讓劍鞘、劍柄呈現出光鮮亮麗的金屬色澤。
最後,李子夜拿出粉絲捐贈的珠寶,將這些豔麗的藍寶石、綠鬆石、青金石……依次包鑲在劍鞘和劍柄之上。
當一顆顆璀璨奪目的珠寶,被李子夜鑲嵌完成。隻見乾隆皇的“神鋒龍紋劍”,也終於大功告成!
李子夜這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把原本一柄的“神鋒龍紋劍”,鑄造成一對“神鋒龍紋子母劍”。
子劍全長85厘米,刃長59厘米,柄長14厘米。劍背雕龍鎏金,直抵劍尖。浮雕花紋鎏金吞口,鑲嵌了98顆極品珠寶。
母劍全長88厘米,刃長61厘米,柄長159厘米。與乾隆皇的那把完全一致。
這時,故宮的專家們,把真品拿來與其比較。
鏡頭之下,乾隆皇的神鋒寶劍,雖然華麗光鮮,但略帶一絲曆史的沉淪感。
而李子夜打造的神鋒子母劍,不但仿佛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而且還是雙倍的光鮮靚麗,有著神器初生的華貴。
看得現場專家,還有故宮的文物修複師們,眼睛都快直了!特彆是懂行的顧老和錢老他們,最能明白其技藝有多難!
“我的天呐!這神鋒子母劍,也太帥氣了吧?雖然不是清廷傳下的國寶,但放眼至今,有誰能做到?”
“李先生的手藝,實在是歎為觀止!難怪他被評為民族工匠,不是沒有道理的呀!”
“要不是我已拜老師為師,不然真的當場就……”
“雖然這麼說有些俗氣,但價值百萬的珠寶,經過李先生的工藝,身價直接翻好幾翻了!”
……
現場專家,驚豔的望著眼前這對極致寶劍。加上乾隆皇的那把,三劍一起,可真是一幅世界名畫。
直播間的上千萬觀眾,也都睜大眼睛,望著屏幕裡的神鋒寶劍。
由於直播的清晰度有限,此刻的他們,恨不得把頭都鑽到畫麵裡,近距離的欣賞、膜拜。
正如某位專家想的那樣,原本價值百萬的珠寶,在李子夜的鬼斧神工下,搖身一變。如今的價值,恐怕得近千萬。
這時,李子夜舉起龍紋劍,緩緩抽出劍刃。隻見飄逸的龍紋,呈現劍身之上,在燈光下折射出攝人心魄的鋒芒。
普通手藝的青銅劍,可以輕易的劃開皮膚,比刀片還要鋒利。
而上次李子夜所打造的古蜀青銅劍,可以吹毛斷發,手刃薄紙。
至於如今這柄神鋒龍紋劍,為了測試其鋒利程度,專家們特意找來一疊報紙,總共有50層之多。
這麼厚的報紙,光捧在手上就有些分量,厚度也達到了3厘米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