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組的成員,是李子夜精挑細選的。因為木、工不分家,工匠組既要負責工匠活,又要做做木工。
簡單形容就是,宮殿需要他們來造,裡麵的家具,後花園的涼亭、木橋等等,都需要他們。
沒辦法,村裡就這麼點人,能分出個三組人馬,就已經不錯了。
李子夜一邊鋸著木頭,切割榫卯,一邊給成員們上課。
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李子夜作為這世界,唯一的傳承者,他教出來的內容,外邊可學不到。所以大家都聽得相當認真。
“古代榫卯圖形,有四十八種之多,按構合作用來歸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
“一類主要是作麵與麵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拚合,還可以是麵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紮榫等。”
“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還有一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見的有托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等……”
李子夜邊教邊示範,把知識點都具體到實物中來。如果成員們聽不懂,那他就耐著性子,再來一遍。把道理說得更淺顯一些。
隻要當中有人聽懂了,那接下來的教學就相對好辦,讓那些學會的成員,教餘下不懂的。這樣既能互幫互助,又能鞏固所學。同時也讓李子夜能稍微摸個魚,去傳承世界充電。
在外界看來,李大神的傳承知識,浩如煙海,深不見底。然而他自己知道,如果自己得過且過,不思進取,那腦海中的傳承儲備,總有見底的那天。
所以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品質,及時給自己充電,也是很必要的。
比起之前在都市裡忙成狗,又過得不開心來。家鄉的山野生活,時而忙碌,時而悠閒,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麼有意義。
在李子夜的傳授下,村裡長輩們也漸漸開始著手榫卯工藝。通過摸索和實踐,他們一步一步搭建木架,終於把適合打樁的高低環架,給做了出來,
整個架子沒用到任何鐵釘、螺絲,但卻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嚴絲合縫,各個關節都巧妙的貼合,並且互相之間形成約束,設計得令人驚歎。
環架的承重能力,也非常之高,哪怕同時站六、七個人上去,都沒任何問題。
看到這裡,屏幕前的不少觀眾,都被眼前的榫卯工藝給驚豔到了。誰能想到這些技藝,早在數千年前,華夏老祖宗們就發明了。
“終於出現了啊!傳統榫卯,我們等了大半年,總算見到真傳手藝了!”
“這設計的也太巧妙了吧?釘子、螺絲都不用一顆,直接上手安裝就行?關鍵質量還特彆高,祖傳手藝簡直神了!”
“子夜老師,怎麼能拜您為師啊?我是您的鐵杆粉絲,從一開始就看您視頻了!我也想加入工匠組!”
……
由於李子夜帶了三組匠人,傳授技藝。所以不少粉絲們,也想拜他為師,入門傳統文化。
隻可惜李子夜目前還沒有收徒的打算,他是教了村民們手藝,但這不是收徒,一切隻因緣分二字。正好國寶回歸,正好老年活動中心翻修……
想要做李子夜的徒弟,那要求可是非常嚴格的。所有標準,都得按照古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做完榫卯環架後,李子夜和長輩們把木架抬到施工現場。然後就出現那震天響的一幕。
隻見眾人一邊吆喝,一邊扛起木樁,用力往地上錘去!聲勢浩大的震動聲,不絕於耳,把地麵都錘得一片震動。
“砰!砰!砰!砰!”
屏幕前的觀眾們,還是頭一回見到純人力的打樁,一個個都看得入迷。雖然人力打樁,比機器效率慢許多。但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就是喜歡看。可能是因為注入了靈魂。
整個人力打樁的過程,被加速播放,肉眼可見李子夜和村民們,有多辛苦。過不一會兒,臉頰就流下汗珠,又過一會兒,衣衫都被打濕。
一個上午過去,畫麵裡的每個人都忙得精疲力竭。好在這時,夥食組的大嬸們,抬著剛做好的飯菜,趕來補給。
鍋蓋掀開的刹那,僅見熱氣騰騰的飯香和菜香,撲鼻而來。但凡聞到的村民,都忍不住悄悄咽下口水。
全村男女老少,都圍在一起吃大鍋飯,大家臉上的表情都很愉悅,很享受這種其樂融融,不分彼此的大家庭。
畫麵中的景象,著實把觀眾們都看酸了!羨慕之情,從心底裡湧出,停都停不下來!
“說實話我酸了,兄弟們!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恐怕也不過如此吧?同樣是農村,為啥我們村裡的人,為了點雞毛蒜皮的事,可以吵上三天?”
“城裡人看到這一幕,真的羨慕死了!我們小區一棟樓的居民,幾年下來都沒說過一句話!周圍除了鋼筋水泥,就是冷冰冰的路人,都沒半點溫情……”
“啊啊啊啊,這樣的桃源村,究竟是不是真的啊?突然好想定居在那裡啊,跟子夜大神成為鄰居~”
……
看視頻的很多粉絲,都是城裡人。或者是為了生計,被迫在都市務工的打工人。
對於都市的鋼筋水泥,缺乏溫暖,不少人早已厭倦。
而李子夜和家村村民的和諧共處,讓粉絲們十分向往和羨慕。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氛圍,即使一些同樣景色優美的村莊,都不一定有這份溫馨和睦。
隨拍視頻播放到這裡,差不多已接近尾聲。此時留給觀眾們的,是無限感慨和心生向往。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也想像李子夜那樣,辭去工作。找片寧靜的小村莊,每天釣釣魚,種種地,自給自足,悠哉的體驗生活。
夏宮的木樁,在眾人的努力下,很快都打入指定位置。每根木樁的分布,都有講究,除了建築承重,還結合了風水定穴。
全部定好位置後,接下來便是三重固定,在木樁底部敲入多枚鋼釘,而後在周圍注入大量水泥,使其與大地結合一體。
即使遇到強風、地震,這樣的木樁也不容易鬆動。搞不好磚牆瓦片都被震掉了,但木樁啥事沒有……
crpt;/crpt(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