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炷香後,隨著高爐的熔煉,外加眾人的錘煉。李子夜觀察了一下煙囪冒出的白煙,發現此時的煙霧,漸漸變得有些灰暗起來。
說明內襯中的清水,差不多已消耗殆儘,沒了水蒸氣的作用和保護,爐內溫度也會逐步過熱。
於是李子夜當機立斷,停下了高爐的送氧。
這樣一來,爐火少了氧氣催化,很快就停歇下來,變成不溫不火的模樣。
爐內的溫度,也開始自然冷卻。這時,李子夜和眾人一起,打開閘門,將熔化狀態的紅銅,整個運出。
他們穿著防護設備,將炙熱的紅銅液,倒入“子鼠”的模具中。
紅得發亮的金屬溶液,宛如岩漿那樣,不斷的湧入模具。為了不讓它們衝擊到模具,李子夜還特意拿來一塊鐵板,弄成斜坡狀,以此來減緩衝擊力。
當最後一滴紅銅液,被灌入“子鼠”模具中。可以看到,整個模具內部,都被塞得滿滿當當,沒有出現或少或多的情況。
這一細節說明,李子夜對於紅銅精煉的把控,是完全在計算之內的。但凡算錯用量,那很明顯會溢出或造成缺失。
“好了,現在前期的煉化步驟,已經通通完成。現在就等紅銅冷卻,凝固成型了。”
李子夜和眾人一起,看著容器中的紅銅液,從原本的紅得發光,到色澤漸漸暗淡。最開始是表麵一層凝固,中間的紅銅因為被外層包裹,需要至少兩個時辰,才能完全冷卻。
在這段時間內,李子夜也沒有閒著,他開始繼續和泥,繼續配比礦物紅泥。然後將“醜牛”模具,也打造出來。
接下步驟,跟之前一樣,調配紅銅合金,鋪好焦炭、注入清水,然後關爐煉化……
彆看操作流程,是如此簡單,仿佛說說就能做到。但其中耗費的汗水與精力,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最能體會。
屏幕前的觀眾們,望著李子夜和家村村民,這行雲流水的配合與操作。整個過程,是那麼的賞心悅目,宛如藝術!
“有一說一,光是這樣的煉化過程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了呀!真的有這麼絲滑嗎?”
“傳統技藝好有底蘊呀,看著看著就仿佛被治愈了一樣,全身心沉澱了。子夜大神好棒,家村的長輩們也很給力~”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我就是屬牛的,哈哈,為什麼叫醜牛啊?是因為長得醜嗎?還是因為醜時?”
……
不少網友對“醜牛”和“子鼠”的稱謂,產生好奇。特彆是那些屬牛、屬鼠的小夥伴們,對於自己生肖,產生濃厚興趣。
或許是巧合,又或許是提前預判了網友們的行為邏輯。隻見這時,李子夜來到鏡頭前,簡單講解了一下,關於十二生肖“子鼠”和“醜牛”的來曆。
“傳說女媧補天後,大地皸裂,洪水泛濫,人類麵臨空前滅絕的危機。”
“為了阻止這場悲劇,天帝派水神下凡治水,災情雖然得以緩解,但人力不足導致無法徹底解決洪災,水神就想找百獸幫忙,可百獸因為洪水泛濫,早就逃入大山深處,一時半會找不到,於是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助手大禹。”
“大禹剛接到任務時也是一臉懵逼,心想我這上哪找啊?好巧不巧的,一隻老鼠剛好從旁邊跑過,大禹連忙逮住它,交代了這件事情的緣由,老鼠就去找獸王,說了這件事。獸王隨即將百獸帶出大山,與人類共同治水。”
“治水成功後,天地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變封出12個生肖神位,第二天誰是前12位到封神台的生肖就可成神。”
“封神的前一天晚上,鼠覺得自己跑得太慢,就躲在牛角下,最終成為第一個抵達封神台的生肖,他雖然投機取巧,但天帝覺得這是智慧的體現,最終還是封鼠為十二生肖之首……”
觀眾們聽著李子夜的講述,明白了十二生肖的由來,以及排序的原因。
雖然這些都是老祖宗,編造出來的神話故事。但正是因為這天馬行空的想象,才會有我們華夏璀璨的文化。
用十二生肖來區分年齡,試問如此精髓的創意,有哪個文明能做到……
平行世界由於傳承斷代,關於生肖的由來,之前並不完整。網友們隻知道鼠、牛、虎、兔這些排序。至於相關的神話故事,則了解的並不完整。
所以李子夜的這番敘述,把視頻前的網友們,聽得是如癡如醉,異常投入。試想,有誰會拒絕一個這麼有文化底蘊的故事呢……
“臥槽!這個神話故事,我記得我小時候,有聽我奶奶講過,但她老人家隻說了開頭,後麵內容也不清楚是啥。今天總算聽到完整版了!”
“2333,原來十二生肖傳說結局,是這樣子的呀?難怪老鼠居然能排第一,我就想嘛!明明鼠是害蟲,為什麼老祖宗要把子鼠放進生肖,而不是貓咪。”
“困擾我多年的疑惑,今天終於圓滿解決了!感謝子夜老師的講解,故事非常生動,希望以後能多講一些這類的傳承。”
“前幾天我家小孩,總纏著我問十二生肖由來,我支支吾吾想了半天,沒答上來。早知道多看子夜大神視頻了!也不至於這麼丟臉~”
……
就在網友們熱烈回饋的時候,“醜牛”生肖模具,也被注入了滾燙的紅銅液,並且封存在容器中。
李子夜講故事歸講故事,但煉化的流程和進度,是一點都不耽誤。
此時,先前煉化的“子鼠”生肖,也差不多定型冷卻。
於是李子夜和村裡長輩,興致勃勃的打開容器,然後合力將“子鼠”取出。
由於銅像的外殼,包裹著厚重的礦物紅泥。所以取出後的“子鼠”生肖,還是一枚四四方方的紅泥塊。
為了救出被困其中的銅像,李子夜拿來錘子,輕輕的敲擊外殼。
隻聽“塔塔塔”幾聲過後,紅泥外殼開始出現裂痕。李子夜加大力度,繞著周圍敲了一圈。
隻見這時,紅泥大片大片的脫落,露出藏在裡麵的“子鼠”銅像。
李子夜和眾人一起,將銅像扶正,然後他拿來水管,將餘下的紅泥衝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