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自無不可,應過之後便詢問起募集民壯的事。
城中報名分於各個衙門卻仍圍了不少人,而軍營這邊雖隻有一二十吏目負責接收,竟未排起多長的隊。
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在衙門口登記時已相當於分配好了人員歸屬。
待那些民壯拿著那張紙來到軍營時,吏目隻需將其分類歸檔,然後命士卒將他們帶到那些空出來的營房即可。
朱慈烺此行的目的之一便是為這些民壯尋些合適的小旗。
恰巧今日各總旗百戶也要離開這處軍營去往為他們劃分的營地,所以朱慈烺便打算將送行和選拔一起辦了。
按正常情況來說這些瑣碎事用不著他這個太子,甚至於連常冠林這個指揮使也不需出現。
可是成為小旗便意味著脫離普通士卒的身份正是跨入軍官階層,而這提拔者和被提拔者之間就會因此而產生關係。
莫要小看了這種關係,常申凱占著黃埔校長之位,諸多名將與士卒同甘共苦、推衣解食可不就是為了建立這種關係
至於該如何從中選拔...............,找個順眼的挑出來還不簡單嗎
老實說,這在朱慈烺眼中並不是問題,反正這些士卒和民壯間也沒太大差彆,他現在唯一發愁就是要挑的人實在太多了。
若十人選一小旗,按最少招夠十萬民壯來算,朱慈烺便得點夠一萬多人。
再退一步,現在來營裡報到的已有兩萬餘人,他至少也得先把這些人的小旗選出來吧。
正當朱慈烺在為此發愁時,已逃至溧水的弘光卻也正在發愁。
不過朱慈烺之愁來自於守城之事,而弘光卻是為逃向何處發愁。
與流言不同,弘光出逃是和馬士英商量過的,而且為了路上的安全他們還用來自馬士英老家的貴州兵裹走了應天大部分駐軍。
隻是還沒出應天府地界,韃子渡江的消息便不知是哪個不知輕重的東西漏了出去。
緊接著家人幾乎全在應天的軍隊就出現了嘩變。
之後的事很容易便能想到,嘩變的軍隊哪還會管誰是皇上、誰是首輔,反正一通洗劫後便一哄而散。
也虧得這些士卒都是新募,否則弘光和這幾個小太監又怎能安然無恙
“現在該如何是好尋不見馬閣老,又沒了車架盤纏,我等又如何能至杭州難道老天真要滅我大明”
弘光已沒了主意,隻知盤坐於大石上長籲短歎。
這也難怪,作為一個前半生隻知吃喝享樂的藩王又能有什麼見識
若非馬士英、盧九德等人相勸,他怕是連逃出應天都想不到。
“陛下,要不我們先去當塗吧。”
“當塗能行嗎”
弘光聽到小太監的話立馬自大石頭上站了起來。
“陛下,當塗是太平府治所,距此不過四五十裡路,我們去那拿些盤纏,再調一隊兵丁護送,否則怕是難到杭州。”
弘光很快便被小太監的理由打動了,隻是這路泥濘難行..............。
小太監一看弘光的表情便猜到了他的心思,隨後那小太監就轉身往大石頭那倒退著走了過去。
“陛下,請上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