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以為天下人都是傻瓜,錦衣衛這樣從大明立國之初就有的特殊機構能生存到現在可不是擺設。何況後人對錦衣衛的第一印象都是特務組織,可實際上錦衣衛真正的職能卻是情報機構,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初始職能為三項:其一,守衛值宿;其二,偵察與逮捕;其三,典詔獄。
後來考慮到錦衣衛直接擁有偵察和逮捕職權過於強大,朱元璋把後者的職權從錦衣衛剝離,這也是之後錦衣衛抓人需要駕貼的來由。
之後兩百多年裡,錦衣衛的偵察職能成了其主要職責,偵察分為偵查和監察,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內對大明內部,外對周邊他國,都在錦衣衛的偵察權限範圍。
錦衣衛的觸角遍布四處,其組織異常嚴密和龐大,除去各錦衣衛南北鎮撫使衙門、各千戶所的正式成員外,還有大量隱蔽身份的成員,就像周安民之前是平順驛丞但也掛著錦衣衛的職銜一樣,說不定民間一個不起眼的老百姓或者挑著擔子走街販賣的小販真實身份就是錦衣衛。
現在全大明的錦衣衛誰都說不清有多少,哪怕周安民也不知道。不過估計十幾萬是肯定有的,有說十五萬的,也有說十六萬的,真正的數字恐怕也就是指揮使才能掌握。
周安民現在是錦衣衛千戶所千戶,他的千戶所又位於山西,其負責的範圍包括山西地界和蒙古那邊的情報。虧得當年朱慎錐提前幫周安民運作了這個職務,再加上王榮又成了衛所指揮使,兩者聯手之下,直到今日朱慎錐所做的那些事都給瞞得嚴嚴實實,一點風聲都沒透露,要不然憑朱慎錐做的這些事早就被抓起來了,不給皇帝弄死也得一家老小送去中都圈禁起來。
說實在話,周安民現在對自己這個小舅子越來越擔心,因為朱慎錐做的事深思之下太過讓人害怕。起初周安民隻以為朱慎錐是想多搞點銀子,讓日子好過些罷了。可隨著這兩年朱慎錐的謀劃逐步深入,周安民已看出了點苗頭,心裡很是擔憂。
不過周安民卻沒想過要“大義滅親”去舉報朱慎錐,他又不傻,他做這些能有什麼好處?彆忘記周安民的妻子就是朱慎錐的姐姐,從這點來說他也算是宗室外戚的一員,而且兩者之間又有如此緊密的關係,朱慎錐一旦出了事,他能落到好處?
再說了,他和王榮也很熟悉,大家也是親戚,作為舅舅的王榮都不擔心,還全力支持朱慎錐,他周安民何必做這個壞人呢?再者,周安民心裡也有些小心思,這些年朝廷動蕩不安,朝堂黨爭激烈,大太監魏忠賢崛起,遼東那邊的戰爭經曆幾次慘敗後好不容易才勉強維持……大明建國已有兩百多年了,未來大明如何誰能知曉?
朱慎錐無論從才能還是謀略來看絲毫不差,聯想到當年朱棣故事,周安民有時候甚至覺得如果有可能的話自己這個小舅子有朝一日魚躍龍門金磷化龍也並非全無可能,哪怕成不了氣候,眼下騰格爾部落遠在草原,天高皇帝遠,也算有了一條退路。
麵對周安民的責怪,朱慎錐嘻嘻哈哈地搪塞了過去,接著就聊起了正事。
這件正事也是朱慎錐把周安民找來的真正目的,其實不用朱慎錐去信,隻要他回到大明周安民聽說過也會親自來一趟。
大明不是冊封了騰格爾為龍虎將軍,又給了塔娜忠順夫人的浩命麼?按照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的布置,接下來騰格爾部就要和大明之間有邊貿來往,而為了繞開地方和文官集團,把和蒙古人的邊貿捏在手裡,魏忠賢已派出了東廠的人先出使草原,返回後禮部官員回京,東廠的人卻留了部分在了山西。
天使去草原的時候,山西千戶所這邊錦衣衛也派人進行配合。說起來周安民的千戶之職還是走了魏忠賢的路子,當初宣旨的人又是田爾耕。
如今田爾耕已代掌了錦衣衛指揮使之職,雖然駱思恭的指揮使還沒撤掉,可滿朝上下都能看出來,駱思恭去職已成了定局,田爾耕身上除了沒指揮使的正式職務外,實際上已和指揮使沒什麼兩樣了,錦衣衛大權已落到了魏忠賢的手中。
一直以來魏忠賢對錦衣衛都是虎視眈眈,意圖把錦衣衛這個機構攬入其中。不過天啟皇帝考慮到政治穩定沒有把駱思恭給拿下,而是一直讓他繼續擔任錦衣衛指揮使。
可此一時彼一時,隨著天啟皇帝已繼位第三個年頭,掌控司禮監和東廠的魏忠賢權勢越大,駱思恭對天啟皇帝的重要性也開始越來越小。再者,當年駱思恭做錯過事,聯手大太監王安私下和東林黨勾結,在皇位更替上做了不少小動作。
僅此一點,天啟皇帝就不可能再信任駱思恭,王安這個吃裡扒外的家奴早就被魏忠賢給踢走了,內廷也徹底掌握住,那麼接下來就輪到駱思恭了。
天啟皇帝能讓駱思恭繼續在錦衣衛指揮使的位置上乾了這麼多日子已算很不錯了,哪怕現在準備拿掉他的錦衣衛指揮使職務,天啟皇帝也沒把他下獄的想法。
畢竟駱思恭和王安不一樣,駱思恭不僅在錦衣衛指揮使任上乾了多年,還是勳貴階級一員,再加上他三朝老臣的身份,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隻要駱思恭乖乖把權利交出來,確保錦衣衛平穩過度,無論天啟皇帝或者魏忠賢都不會把他怎麼樣。
田爾耕代掌指揮使之權後就派人聯係了周安民,其用意也是很顯然的。一方麵田爾耕需要得到各千戶所的支持,雖然錦衣衛指揮使最大,可錦衣衛的十七千戶所極其重要,除去北鎮撫司和直屬五個核心所外,其餘地方的千戶所等於是錦衣衛散布在全國的觸手。
如果以朝廷格局來形容,指揮使就是閣老,核心所是部堂,而地方千戶所就是各省的布政使司衙門,用一句“封疆大吏”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沒了地方千戶所的支持,僅憑直屬衙門和核心所,田爾耕這個指揮使就是個空架子,隻有徹底掌握住了地方千戶所,指揮使的權利才名副其實。
當年田爾耕曾親自來山西宣旨,他和周安民也算是老朋友了。而且雙方之間又有著魏良卿和魏忠賢的這層關係,這樣一來也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那麼就好說話,田爾耕代掌錦衣衛後就給周安民去了私信,信中內容無非是套套交情拉攏關係,希望周安民站隊支持自己罷了。周安民呢早就有所準備,從京師那邊傳來的消息得知了田爾耕上位的信息,接到來信後馬上就回了一封信,田爾耕看了信後頓時大喜,周安民不僅講義氣還很知趣,非但在信裡祝賀田爾耕代掌錦衣衛指揮使,還表示作為下屬必當尊指揮使之命的態度。
除此之外,周安民還讓人送了一份厚禮給田爾耕,這就讓田爾耕更為高興,又了周安民的支持,田爾耕執掌錦衣衛的底氣更足了幾分。
投桃報李,田爾耕也沒虧待周安民,這一次不正好魏忠賢打算通過和騰格爾部貿易撈銀子麼?除去東廠的人外,錦衣衛這邊也要出入,而且以後長期貿易大部分都是由錦衣衛來負責,畢竟相比錦衣衛的人才濟濟,東廠雖然地位比錦衣衛高,但比人卻是比不過的,再加上周安民的千戶所又在山西,同草原貿易不可能撇開千戶所,田爾耕順手就把這個差事交給了周安民來辦。
這也算是個意外之喜了,就連朱慎錐自己都沒想到還會有這樣的好處,周安民一旦負責貿易,那麼對於自己來講是再好不過。哪怕大明這邊大部分利益會由東廠和錦衣衛拿走,可要知道由東廠和錦衣衛出麵未來對蒙古的貿易數額來講遠不是自己能比的。
通過恒通商行走私,規模最大也不過隻是一個商隊罷了,來回需要的時間長,貨物的籌集和資金流轉也有著局限性。雖然利潤不低,可整體獲利卻不算大,可一旦以東廠和錦衣衛出麵就完全不同。
在周安民來之前朱慎錐就仔細考慮過了,接下來可以利用東廠和錦衣衛聯合山西的各大商行,甚至包括中原和江南的商行加入,形成一個龐大的貿易體。
這個貿易體從實質來說等於和後世的供銷社或者百貨公司類似,擁有普通商人所沒有的權利,其中包括貨物的來源、運輸、儲存、采購、銷售等等,而且官家出麵還有其他莫大好處,首要的就是根本不需要自己有什麼本錢,東廠和錦衣衛就是招牌,利用各商行的資源整合,直接從中壓價轉手就是銀子,就算開價低些,隻要有一定利潤,商人也不會拒絕。
至於反對?這絕對不可能存在,東廠和錦衣衛可不是吃素的,能找上你一起做買賣這樣的好事你還反對?不偷著樂還想拒絕簡直就是做夢?常言說的好,滅門知府,破家縣令,何況東廠和錦衣衛這樣的暴力機構,要拿捏你們這些商人還不是輕而易舉?誰敢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