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騰格爾成為順義王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其一騰格爾並不是黃金家族的成員,沒有繼承順義王的資格。其二,順義王的金印早就在很久因為卜石兔和林丹汗戰爭中的失敗落到了林丹汗的手裡,沒有這個金印順義王也就名不副實。
但這兩個問題對朱慎錐來說並不是難事,首先從來沒有過順義王必須黃金家族成員才能繼承的說法,要知道順義王是大明朝廷所冊封的,隻不過當初冊封給了俺答汗而已。
俺答汗死後,順義王傳給了他的長子黃台吉,之後黃台吉的長子扯力克繼承順義王位,再之後順義王位就落到了卜石兔手裡。
幾代順義王看起來是父死子續,可實際上除去內部的爭奪外,還有兩個關鍵問題。其一是除去俺答汗外,後幾任順義王都是靠著三娘子上位的,正是因為三娘子幾次下嫁,這才使得她把順義王位帶給了他們。
此外就是大明朝廷的冊封了,順義王位必須得到大明朝廷的認可才有效,如果沒有大明朝廷的認可,繼承就是無效的。
從這兩點來看,其中可以大做文章,既然從沒有確定順義王位必須要由黃金家族成員繼承,那麼騰格爾繼承順義王從法理來說沒有任何問題。
不要忘了,騰格爾可是大明冊封的龍虎將軍,從爵位來說僅僅僅低於順義王,卜石兔死後,原本土默特草原上騰格爾的爵位和實力是最高和最強的,當年卜石兔自己也是由龍虎將軍進位成為順義王的,兩者並沒多少區彆。
至於順義王的金印就更簡單了,這玩意在林丹汗手裡,現在林丹汗跑去了青海,朱慎錐不可能討要回來。可就算這樣不代表朱慎錐就沒其他辦法了,無非就是個印章罷了,這東西蒙古人弄不出來他朱慎錐還弄不出來麼?順義王金印的模樣和所刻的印章內容知道的人不少,朱慎錐手下有著能工巧匠,弄點金子自己整一個出來,隻要不拿在一起對比,誰能知道這是假的?
再說了,他林丹汗也不可能拿著那顆金印來分辨,隻要把弄出來的金印當成真的就行了,一樣好使。
至於大明那邊的冊封就更容易了,作為宗室朱慎錐太了解大明的官員德性了,無非就是花點銀子什麼的,鈔能力使出,再給點許諾。當年林丹汗空手套白狼都能忽悠得大明上下暈頭轉向,為了解決遼東問題主動和蒙古聯盟,難不成他朱慎錐還不如林丹汗?這根本就不可能麼?
隻要騰格爾順利上位,成為名義上的順義王,再派人去大明請求冊封,這個事基本就是鐵板釘釘。
就這樣,騰格爾順利成為了順義王和土默特之主,雖然隻是名義上的,可隨著騰格爾的上位,土默特乃至整個蒙古草原的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土默特部近半已被騰格爾部所掌控,接下來朱慎錐打算整合整個土默特各部的力量,借這機會讓騰格爾部徹底統一土默特部。
隨著卜石兔的部落被騰格爾部並吞,新的騰格爾部無論其部眾還是軍事實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彆說區區土默特各部,哪怕未來林丹汗再打過來,朱慎錐也有信心和對方麵對麵碰一碰。
繼位之後,騰格爾成為順義王,對蒙古又稱菊爾汗,所謂的菊爾汗是萬汗之汗的意思,其實在西遼時期菊爾汗的稱呼有好幾個,不少附庸於西遼的各部都有菊爾汗的稱號,但隨著蒙古人逐漸強盛崛起,最終由鐵木真統一了蒙古,並被尊為成吉思汗後,菊爾汗這個稱呼就漸漸消失在了曆史之中。
卜石兔在的時候,他也自稱大汗,但他的大汗是卜石兔汗,這個稱呼就和他的祖先父輩一樣意義並不大。但現在騰格爾直接稱起了菊爾汗,其意義是告訴土默特各部以後騰格爾才是整個土默特真正的主人。
塔娜作為騰格爾的母親,繼續擁有阿力亞的尊稱,輔助騰格爾管理部落。朱慎錐的頭上多加了一頂劄薩克的帽子,劄薩克是蒙古最高執政官的稱呼,換成漢人就是攝政王的意思,畢竟騰格爾現在還年幼無法親政,作為他的生父有責任也有義務攝政。
接下來就是封賞部下,對於如何封賞朱慎錐仔細考慮後對現在的蒙古人製度進行了調整,把整個部落重新劃成六個萬戶,這六個萬戶中的三個分彆由菊爾汗任命的三個萬戶來統領,這三個萬戶分彆是王海、布日固德和哈圖立格,他們各自領一個萬戶約三萬至四萬人不等。
至於剩餘的三個萬戶由塔娜、騰格爾、阿古達木分彆直領,從這點來說,騰格爾作為菊爾汗親領一部理所當然,阿古達木作為菊爾汗的弟弟再領一部也沒問題,至於塔娜就更不用說了,她是阿力亞,是騰格爾的母親,由她領一部同樣很是正常。
不過他們所領的三個萬戶是整合後整個部落最強大的部分,是部落的核心精華所在。王海等人的三個萬戶統領的是原本部落邊緣或者依附的部落所組成的,名義上權利不小,可實際上這三個萬戶的實力相加也比不上塔娜母子親領的萬戶強。
而且朱慎錐嚴格規定,萬戶作為部落頭領除去能擁有五百人的親衛外,其部落內部不得擁有任何私人兵權,不得在菊爾汗未允許下招募牧民為軍,部落所有的兵權全部都掌握在菊爾汗也就是騰格爾的手裡。因為現在騰格爾沒有親政,自然由朱慎錐來攝政,再加上塔娜,一切全都捏在朱慎錐的手中。
此外,朱慎錐還把民政和軍政徹底分開,按照大明朝廷的製度在部落中設置了各級軍事和行政部門,分彆任命了各級將領和行政長官,以對部落進行有效統治。
在這一係列的操作之下,原本卜石兔的部落被徹底打亂和重組,再加上各級官員的任命和調動,之前卜石兔的影響不斷削弱,就連那些原本的蒙古貴族和頭領們大部分也失去了原有掌控的權利,雖然富貴還在,性命也保了下來,可要想以前那樣憑借手中的軍事力量和菊爾汗討價還價卻是根本不可能了。
這件事要推行起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部落的合並和整合也不是一加一這麼簡單。朱慎錐意圖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改變,等做完這一切,騰格爾部就能成為真正的土默特之主。
春天到來,經曆了一年巨變的土默特草原也恢複了生機,隨著騰格爾的上位,土默特各部迫於現實也陸續承認了騰格爾對土默特的統治,並尊其為菊爾汗。
但接下來要做的事還有許多,除去整合部落,壯大自身,並且儘快完成對整個土默特草原的有效統治外,就是騰格爾的順義王位冊封了。
此時,朱慎錐在安排完歸化城的事後也開始啟程返回大明,他已經一年沒回大明了,這一次諸事已定,也能放下心來回去,何況回去之後還要處理順義王位一事,這一趟也必須要親自安排。
就在朱慎錐返回大明的路上,遼東那邊皇太極已把索倫三部逼到了絕境。
在很早之前皇太極就有收服索倫三部的打算,對索倫三部強悍的戰鬥力垂涎欲滴的皇太極一直企圖把索倫部納入八旗,為八旗征討四方作為前鋒。
因為之前要對付林丹汗,皇太極暫時把這個事給擱置了一旁,而那時候索倫部的首領博穆博果一眼就看出了皇太極的狼子野心,更明白一旦索倫部被滿清所統治和並吞,那麼整個索倫部就失去了自己主導的自由權利,成為皇太極手中的打仗工具。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博穆博果一方麵向皇太極稱臣,主動表示索倫部名義上臣服滿清,同時每年給與貢品。另一方麵博穆博果率領索倫三部向北遷移,意圖避開和滿清的直接接觸,減少滿清找借口攻擊索倫部的可能。
博穆博果是索倫部難得的清醒人,他很明白雖然索倫部能征善戰,可索倫部卻不是滿清八旗的對手,更何況無論從人數還是裝備各方麵來看,哪怕索倫部武勇一人能打兩個甚至三個八旗兵,一旦雙方大戰,根本就沒贏的可能。
索倫部的人太少了,而且他們部落也沒有半點工業的能力,就連打仗的兵器也無法自造,憑借簡陋的武器和獸骨製作的箭頭,怎麼可能打得過武裝到牙齒的精銳八旗?正是因為博穆博果的清醒認識,這才委曲求全,意圖用這種辦法讓索倫部維持獨立。
可惜的是他低估了皇太極的決心,皇太極根本就沒打算放過索倫部,在之前他雖然表麵同意了索倫部對自己的臣服,也答應了索倫進貢的請求,可實際上皇太極根本不可能放過索倫部。
之前的態度隻是為了麻痹索倫部罷了,在解決掉林丹汗的問題後,皇太極已沒了後顧之患,再加上蒙古八旗的建立,皇太極手中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增強,而且大明那邊已經天啟皇帝駕崩和崇禎皇帝的登基,遼東明軍徹底維持了守勢,沒有半點針對滿清的意圖,這樣一來對付索倫部的時機就成熟了。
春天到來,皇太極派人去索倫部,以索倫部表麵恭敬實際上不滿滿清的為由,更吹毛求疵說索倫部所進貢的貢品質量不好數量不足,分明就是故意輕視和怠慢自己,向博穆博果嚴厲問罪,要求博穆博果親自去盛京見皇太極和請罪。
這樣無理的要求被博穆博果一口拒絕,這時候博穆博果清楚的知道索倫部的委曲求全非但沒帶來和平,反而讓皇太極得寸進尺,為了索倫部的生存和獨立,博穆博果開始做好了戰爭準備,既然退讓到這種程度你也不放過我,那麼就打吧,情願索倫部戰到最後一人,也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