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看看。”皇太極笑著把手裡袁崇煥送來的信隨手遞給了範文程,範文程接過後細看。
看完信後的範文程也啞然失笑起來,這個袁崇煥名氣大,守城也是有一套,可在政治上卻是那麼幼稚,簡直可笑。
“恭喜大汗!”範文程拱手向皇太極祝賀。
“嗬嗬,何喜之有?”皇太極含笑反問。
範文程笑道:“如今毛文龍這個大患已除,大明君臣自毀長城,區區袁崇煥一介書生根本不足為懼,以大汗之能,取大明而代之為時不遠,何不為大汗賀?”
“哈哈哈!說的好!”皇太極大笑點頭,範文程說的正是自己所想的,繼位以來皇太極一直都在做改變,而他所做的一切不就是讓滿清壯大起來,最終打垮大明並取而代之麼?
皇太極和他父親努爾哈赤完全不同,他文武雙全胸有韜略,根本不滿足當一個所謂的後金大汗,他要做的是成為滿清的皇帝,而區區一個遼東也隻是他的開端,他最終的目的是要南下中原,拿下大明,取而代之。
在努爾哈赤的手中,後金雖然建立政權,可依舊帶有部落的性質。可在皇太極繼位後,他一直在調整後金的方方麵麵,把後金朝著真正的國家政權方向發展。這兩年裡他所做的一切全是出於這個目的,而後金也正像他設想的那樣開始改變,雖然他名義上還是大汗,可實際上現在的後金已經是滿清了,而他這個大汗隻要時機成熟,就能登基為帝,成為和大明天子平起平坐一樣的皇帝。
大笑了幾聲,皇太極問範文程:“對於袁崇煥此信範先生做如何想?”
範文程笑道:“袁崇煥剛殺了毛文龍,雖然有大明皇帝護著安然無恙,可此事必然在大明朝中掀起波瀾。奴才以為眼下的袁崇煥最為擔心的不是其他,而是怕大汗在遼東再開戰端,一旦戰端再開,他袁崇煥就很難向大明朝廷交代,故此袁崇煥最緊張的就是此,無論如何也要和大汗和平相處,以穩住局勢,這才會有這份書信。”
皇太極滿意地點點頭,範文程所說和他設想的差不多,毛文龍剛死,東江鎮不穩,袁崇煥雖靠著崇禎皇帝躲過了這次,可他眼下最緊張的就是遼東局勢的穩定。
如果遼東局勢穩定,那麼就代表袁崇煥殺毛文龍是殺對了,就算沒有毛文龍他也能掌控遼東,穩住局勢。可一旦前腳殺了毛文龍,後腳遼東就爆發大戰,那袁崇煥不等於告訴天下人殺毛文龍是錯的麼?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袁崇煥現在最看重的是不能讓皇太極正式出兵,給他穩住局勢的時間,隻要拖延一段日子,等毛文龍之死的影響漸漸過去,袁崇煥就算渡過難關了。
“如此,範先生可有什麼教本汗的?”皇太極和顏悅色問道。
範文程連忙起身,朝著皇太極行禮:“大汗垂詢,奴才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儘,不敢言教……。”
不等他說完,皇太極擺手道:“範先生不必多禮,儘管直言就是。”
“嗻!”
範文程應了一聲,當即就說了起來,範文程告訴皇太極,袁崇煥現在的這種心態正是他們可以利用的。眼下馬上大舉兵馬攻擊遼東明軍,他們這邊的準備不足,物資也有缺乏,這也是皇太極雖然調動兵馬卻沒有直接展開大戰意圖的主要原因。
按照皇太極的想法,是先打通征討朝鮮的通道,壓製住沒了毛文龍的東江鎮,然後再派兵騷擾和給袁崇煥施加壓力,讓他分不出手來支援東江鎮。
可範文程以為不必這樣麻煩,袁崇煥現在不是想和平麼?不想和他們打仗麼?既然是這個心態那就再好不過。範文程建議皇太極暫緩針對東江鎮和朝鮮的軍事行動,同時調整向大明寧錦防線的軍事計劃,以此作為要挾,逼迫袁崇煥就範。
道理很簡單,你袁崇煥不是要和平麼?不是想和談麼?既然想繼續談下去那麼就拿出點誠意來。眼下已是冬天了,皇太極這邊正是缺衣少糧的時候,如果你袁崇煥能拿出滿清所需的物資作為誠意,那麼和平並非不可能,而和談也是可以繼續談下去的。
當然,這些話作為大汗的皇太極是絕對不能說的,可派一個人去見袁崇煥,雙方談上一談,然後在談的時候適當放出這樣的風,同時承諾隻要袁崇煥他做出補償,可以在皇太極麵前周旋一二,想來袁崇煥應該不會拒絕,甚至有很大可能上鉤。
聽到範文程這番說法,皇太極眼睛頓時就亮了。範文程說的沒錯,這些日子皇太極的確為物資問題犯愁呢,如果能從袁崇煥手裡弄來大量物資,自己這邊的壓力就輕了許多。
“此事範先生覺得誰去一趟更合適?”
“自然是奴才當仁不讓!”範文程笑著回答:“其他人去恐怕說服不了袁崇煥,而且奴才也想借此見一見這位大名鼎鼎的袁督師,瞧一瞧寧錦的情況。”
“這……。”皇太極聽到範文程要親自出馬頓時有些遲疑,範文程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漢人,更是他手下難得的謀士。自登基為汗以來,範文程幫了他許多,如果沒有範文程的謀劃,他皇太極也不會如此輕易解決內部隱患,同時打垮林丹汗。
雖然他對範文程的判斷抱有絕對信任,可卻不想讓範文程涉險,萬一這個袁崇煥見了範文程腦子一熱把他砍了,自己的損失就太大了。
“大汗儘管放心,袁崇煥敢殺毛文龍,卻決計不敢殺奴才,奴才背後有大汗在呢,他袁崇煥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動奴才半分。”範文程很有把握地笑道,在他看來袁崇煥就是個窩裡橫的家夥,哪裡敢對自己動手?自己可不是毛文龍,他是皇太極的人,袁崇煥如果有這個膽量也不會寫這樣的信給皇太極了,此去見袁崇煥非但不會有任何安全問題,甚至袁崇煥還會把自己當座上客殷勤款待呢,安全是絕對可以保證的。
皇太極沉思片刻,覺得範文程說的沒錯,袁崇煥絕對不會傷害範文程,而且這個事就和範文程說的那樣,換其他人去都不合適,八旗裡玩刀子的數不勝數,可玩腦子的沒幾個,他手下也就範文程最合適。
雖然答應了範文程,皇太極還是做了兩全的準備,他決定範文程出行的同時派人保護,至於保護範文程的人選皇太極想來想去準備讓鼇拜來。
鼇拜是八旗的年輕將領,是皇太極的護軍親衛出身,之前征討察哈爾的林丹汗,年輕的鼇拜第一次隨皇太極出征,作戰很是勇猛,立下功勞。眼下鼇拜是親軍護軍校,這個職務等於是皇太極的侍衛隊長,而且鼇拜和範文程兩人也熟悉,由他跟著範文程去見袁崇煥,足以能保範文程的安全。
就這樣,確定了範文程和鼇拜代表自己去見袁崇煥,範文程的動作很快,第二日就和鼇拜彙合帶著三十餘騎八旗兵出發了,徑直往寧遠而去。
從沈陽到寧遠,先要過錦州,抵達錦州後範文程說明了來意,錦州守軍不敢怠慢,連忙派人把消息報到了寧遠,得知皇太極派人前來洽談,袁崇煥頓時鬆了口氣,正和範文程所想的一樣,這時候的袁崇煥最擔心的就是遼東戰火再起,他根本不想現在就和皇太極乾起來。
弄死毛文龍的時候袁崇煥根本沒考慮太多,可毛文龍死後他不得不麵對後續發生的一係列後果。而且這件事已在朝廷掀起波瀾,對袁崇煥的指責聲不斷,就連遼東各部武將軍士也有些不穩,袁崇煥近段時間被弄的有些焦頭爛額,正忙著到處滅火和安撫各部呢。
如果這個時候皇太極突然再起戰火,袁崇煥身上的壓力就更大了,他絕不想這個時候和皇太極開戰,就算開戰也要等毛文龍之死的影響過去才行。
而且一直以來,袁崇煥對皇太極還是抱有幻想,所謂的五年平遼說句實話連他自己都不信,他在遼東的真正目的一方麵是因為薊遼督師的職務,另一方麵是意圖通過談判讓皇太極向大明稱臣,隻要皇太極肯低頭,名義上成為大明的臣子,那麼所謂的平遼用這個結果來交代也算完成了。
這也是察覺到皇太極有異動情況後袁崇煥頓時心急的緣故,才有那麼一份信送至沈陽。
等了小半月,當得知皇太極派了使者來見自己的時候,袁崇煥很是高興,在他看來那封信起了作用,皇太極也給了自己麵子,既然派人來談,就有和平的機會,隻要想辦法把這個事按下,短時間遼東不打起來,其他的一切好說。
袁崇煥讓人通知錦州那邊把範文程等人送來,命令傳達後不久,錦州那邊很快放行,在錦州呆了幾日,順便把錦州防務看了個清清楚楚的範文程帶著鼇拜等人繼續南下,很快就抵達了寧遠。
到了寧遠,袁崇煥親自設宴款待皇太極的使者,表現的很是熱情。而範文程作為一個文人自然也應對得體,給了袁崇煥足夠的尊重。雙方酒宴後,就說起了正事,袁崇煥也不繞圈子,直接詢問對方的來意,並且指出之前大家談的好好的,遼東戰事也停了下來,為何皇太極那邊突然有異動,而且還和明軍產生了小規模衝突,這違背了當初雙方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