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發動_苟在明末當宗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在明末當宗室 > 第七百四十二章 發動

第七百四十二章 發動(1 / 1)

當初徐憲成入京的時候,不少人還對他有所防備,尤其是首輔溫體仁更是如此。

畢竟徐憲成的出身沒有問題,官職也高,而且還和朱慎錐有那樣的親屬關係,妥妥就是朱慎錐的左膀右臂。

溫體仁能當這個首輔是因為自己當初投靠的快,再加上他在朝堂中一直以孤臣自居,這才被朱慎錐看重。可隨著朱慎錐的監國之位漸漸穩固,這一次徐憲成突然調回京師任職,溫體仁瞬間就感覺到了壓力。

當時的溫體仁心中很是惶恐,他甚至做好了徐憲成入內閣,甚至取代自己的準備,如果是這樣的話溫體仁真不知自己何去何從。他在朝中的靠山就是朱慎錐,如果沒有了朱慎錐的支持,他這個首輔根本做不下去,而徐憲成無論是年齡還是底蘊都比溫體仁深厚,這讓他怎麼去爭?

但沒想到接下來的情況讓溫體仁大為驚訝,因為徐憲成根本就沒入內閣,就連六部都沒去,隻是當了個都察院右都禦史,此外還多了一個所謂的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

朱慎錐的安排讓溫體仁有些看不明白,按理說不應該這樣啊!以徐憲成的資曆和能力,就算讓他當一部尚書也沒問題的,至於入內閣更是很正常的安排,可偏偏朱慎錐沒有這麼做。

事後,朱慎錐還特意私下見了溫體仁,讓他安心在內閣理事,不用擔心其他,徐憲成在都察院任右都禦史不會對他首輔之職造成威脅,一切如舊。

這顆定心丸下去,溫體仁雖心中依舊有些疑惑,但卻放心不少。隨著時間的推移,溫體仁發現徐憲成的確沒有入內閣的打算,隻是管著他都察院和內大臣的一攤子事,從不插手內閣事務,這讓溫體仁也漸漸打消了顧慮。

但沒想到一直在朝堂上不怎麼主動說話的徐憲成今日卻接連發表了意見,第一個就是關於龔鼎孳之事定論,直接用都察院右都禦史的身份強壓楊廷麟,指出楊廷麟身為禦史卻言論不當的問題。

至於第二卻是放了個大炮仗,一下子把所有人都震驚了。徐憲成居然提出了要徹底恢複京察製度建議,這讓溫體仁驚愕之餘這才完全明白過來為何當初徐憲成不進內閣,反而去當了這個右都禦史,鬨了半天朱慎錐和徐憲成早就有所準備,暗中布置許久,為了就是這個目的啊!

京察製度看起來普通,可實際上卻非常不簡單,這是一把利刃,一把針對文官群體的武器。

朱元璋設置這個製度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控製和管理官員,說白了所謂的京察製度其實和後世的紀律委員會製度沒什麼兩樣。考核官員的政績是一點,但更重要的是借用這個製度對官員群體進行審查,其中包括官員在任期間的違規現象,貪腐現象,怠政現象等等。

大明的文官集團多多少少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清官如海瑞天下隻有一個,貪官庸官卻是多如牛毛。真要查,毛病一抓一大把,誰的屁股都不乾淨,等到查出問題來,接下來如何處置,這就由不得被查之人了。

當年張居正新政的時候是如何推行的?不就是先靠著掌握京察製度搞垮了一大批政敵,然後又震懾了朝野上下官員,最終大權獨攬,從而推行新政麼?

張居正從京察製度入手,直接繞過吏部和皇權掌控了官員的人事大權,官員的升降乃至生死幾乎都在張居正的手中,哪個官員敢反抗的?這才有之後的大明中興。

而當張居正死後,新政被廢除,張居正改革的心血付諸東流,同時京察製度也變得名存實亡起來。畢竟所有官員都不想自己腦袋上懸著一把刀,一把隨時可以落下的刀,把京察製度流於形式,不廢自廢是最好不過的結果,這樣一來你好我好大家好,何樂不為呢?

眼下朱慎錐的做法幾乎和當年張居正如出一轍,同樣是從京察製度入手,而且提出這個建議的又是都察院的二把手徐憲成,無論從各方麵來看都無可挑剔,更無法反駁。

也許會有人說,京察製度隻是對在京五品以下官員進行考核,這個群體雖然大,但不涉及高官,何必這麼緊張呢?

假如是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朱元璋建立這個製度的時候早就琢磨明白了,他故意把針對的官員設置在這個品級不是把高級官員排除出去,而是不想以直接針對高級官員造成強烈的反彈。

哪怕就是針對中下級官員,隻要查到問題級彆再高的官員隻要牽扯進去同樣也跑不了。大明的官場上,同窗、同鄉、同科,這是三大鐵,再加上科舉的師生之誼,往往一人出事就能牽扯出一大串來。

高級官員在朝,他們真正的基礎不是他們本身,而是圍繞著他的一大批官宦群體,這些群體中五品以下級彆的官員更是重中之重,更是他們官職權利的延伸。一旦手下的官員或者弟子、好友陸續出事,他們難道能置之度外不成?這根本就不可能嘛,所以名義上針對的是五品以下官員,可一旦京察製度啟動,滿朝官員一個都跑不了。

“真是好謀劃!可謂一針見血!”溫體仁不得不感慨朱慎錐的手段,一直以來溫體仁都以為朱慎錐會效仿天啟皇帝用直接蠻橫的手段鏟除朝中的各黨,尤其是自譽為清流的東林黨。

可朱慎錐卻沒這麼乾,朱慎錐恢複了司禮監沒錯,但現在的司禮監權利遠沒天啟時期強大,司禮監內掌印和秉筆雖都不缺,但他們如今的作用隻是朱慎錐的內廷秘書處,手握的批紅權如沒有朱慎錐點頭,根本就沒用處。

最初溫體仁覺得朱慎錐會重用自己,用自己作為替代當年魏忠賢的領頭人和東林黨等爭鬥。可隨著時間推移,溫體仁發現自己判斷錯了,雖然內閣現在的權利要比崇禎皇帝時大了許多,他這個首輔也不是當初有名無實,而是掌握了部分實權,可偏偏除了在一些問題上朱慎錐需要他做一些配合外,並沒有打算讓他當麵鑼對麵鼓和東林黨爭鬥的想法。

麵對這樣的情況溫體仁甚至覺得朱慎錐有些“軟弱”,他甚至懷疑當初領兵直接打破京師的朱慎錐和現在身為監國的朱慎錐完全是兩個人。

在朝會上,朱慎錐從未以手中的權勢強勢壓人,哪怕東林黨不斷挑釁和試探,朱慎錐對於他們也較為寬容,所有政事討論都擺在明麵上,依照律法和規矩來辦,這實在讓人感到疑惑。

直到今天溫體仁徹底明白了,朱慎錐哪裡是什麼“軟弱”啊,分明就是深謀遠慮手段高超。朱慎錐不正麵和東林黨包括其他各黨對著乾,那是要穩定政局,至於朝堂上用規則和律法來做事,也是要擺出一副公正公平的姿態,把黨爭儘量控製在限度之內。

而在山西的邊貿,還有如今山東正準備的開海,朱慎錐借此拉攏了一大批北方士紳群體,以此來和強大的南方士紳群體進行抗衡。現在徐憲成突然又提出了恢複京察製度,這更是雷霆一擊,一旦這個製度徹底恢複,那麼朱慎錐就能直接捏住了官員們的命門。

“臣附議!”當徐憲成剛說完恢複京察的建議後,張錫鈞立即就站了出來。

張錫鈞是吏部侍郎,吏部本就是負責官員升遷和考核的,換在後世等於組織部。而京察一事向來就是由都察院牽頭,聯合吏部進行考核,張錫鈞作為吏部侍郎正管著此事,他第一時間表示讚同,等於都察院和吏部這兩個兼管京察的要害部門二把手全表明了態度。

“京察自萬曆二十一年起就多有廢弛,眼下京察製度更成了擺設,各級官員品性如何?德操怎樣,政績是否合格,都未有嚴格評定,以至屍位素餐者升官,兢兢業業者反而閒置,如此下去如何能起到考核作用?臣身為吏部侍郎,讚同徐大人之言,請監國殿下儘快恢複京察,這才能讓政績卓越,用事勤勉的官員們不至冷落,依例晉升、重用才對!”

張錫鈞說的有理有據,而且還特意點出了現在考核製度的問題所在。現在朝廷的考核基本都是走過場,大部分都是由上官來對下官寫評語考核,而不是和京察製度那樣嚴格。

這樣一來就導致考核結果的任人唯親或打擊報複,和上級關係好的,甚至沾親帶故的自然是優等,如和上級在工作中有矛盾的,甚至政見不同者拿到的評語肯定不高。

如此吏部對官員的考核就成了某些人玩弄權術的手段,一些兢兢業業,有能力有政績的人得不到提拔,反而善於拍馬的酒囊飯袋步步高升,這樣下去還談什麼吏治?公平又在哪裡呢?

隨著張錫鈞的讚同,瞬間就又有幾個官員表示讚同,這些官員要不是和張錫鈞關係較好,就是曾經在現有考核製度中被打擊報複過深受其害的人,除此之外,還有幾個複社的中下級官員也表示讚同,他們本就當官時間不長,胸懷抱負滿腔熱血,對於現在官場的許多情況看不慣,再加上徐憲成作為複社領袖,要恢複京察製度,對於他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借京察製度整頓吏治,讓朝堂政治清明,這是複社原本就有的理想,如何能不支持?


最新小说: 軍旅:我有一支動物百萬大軍 命運世界 八零:嬌嬌一撩,冷麵大佬破戒了 九獄鎮界塔:從與魔女同修開始 大明黑帆 明末風雲:開局賣掉遼陽城 開局千古一帝,華夏神學震撼全球 都市之無極至尊 我是深淵 我在鎮武司殺生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