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進吳王_苟在明末當宗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在明末當宗室 > 第七百九十一章 進吳王

第七百九十一章 進吳王(1 / 1)

東林黨向來以天下為己任,自譽清流。

如果暗中包庇這些人,輕飄飄地這麼含糊過去,那麼天下人如何看待東林黨?又如何看待他們這些清流?

假如到了這個地步,那麼東林黨外麵套著的那層華麗衣袍就直接被剝了下來,表裡不一,天下誰還會信東林黨的那套呢?麵對這樣的情況,東林黨大佬們隻能硬著頭皮上,儘量想辦法在律法合理範圍中“從輕處置”,可這樣也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因為朱慎錐不光把東林黨給拉了進來,還把其他各黨也拉了進來,各黨和東林黨本就有政治爭鬥,怎麼可能看著東林黨用這樣的手段?

何況出事的官員中不光有東林黨,還有其他黨人,東林黨對於相同的罪名一個鐵麵無私,另一個卻是網開一麵,這結果如何能讓人信服?其他黨人自然是不肯的,所以必須要盯著東林黨不能讓他們暗中搗鬼,一來二去,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激烈,鬨到最後大家一拍兩散,對這些官員幾乎是一視同仁從嚴從快,最終誰都沒討得了好去。

在這件事上東林黨可以說是元氣大傷,其餘各黨也沒落得好,反而朱慎錐表麵上雖然沒出手,卻利用手段在其中遊刃有餘,拉攏了不少各黨中人,從而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此外,隨著遼東戰事的結束,山東開海在即,其他各黨甚至包括東林黨對於開海同樣眼熱。

要知道山西的邊貿現在如火如荼,大明和蒙古的邊貿這一年多來獲利豐厚之極,朝廷雖沒有直接參與,而是把邊貿權交給了晉商和內務府,可大家卻看得清清楚楚,光是晉商在其中就賺了多少銀子,用一句金山銀海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一旦山東海貿再進行,這必然是又一個巨大的獲利窗口,而且遼東戰事的緣故先一步去山東的那些商人已經賺到銀子了,更因為這些商人想儘辦法搞到了海船,還先一步介入了此事之中的緣故,其中這些商人不僅有北方商人,也有南方商人,消息傳到南方後,南方的商人們如何不眼紅?

海貿的獲利有多大南方商人再清楚不過,商人的根本是追逐利益,不管是什麼手段,或者他們這些階級背後的政治代表想法如何,其本質是絕對不會變的。因為之前的種種緣故,朱慎錐暫時還掌控不了南方,而南方的商人、士紳階級對朱慎錐的感官也是很複雜的,一直處於觀望或者若即若離狀態。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方的諸多情況改變,尤其是山西邊貿和山東開海的舉動出現後,南方的商人和士紳階級的心態也開始了變化。對於他們來說,大明皇位上坐的是誰對自己根本就沒什麼影響,關鍵在於能否滿足本身利益。而朱慎錐的這些舉動讓他們看到了機會,在巨大的利益麵前適當讓步或者合作並非不可能,而這個心態的改變,也給朱慎錐把觸手向南伸去帶來了機會。

當溫體仁的人首先提出請朱慎錐進位親王的時候,當即就有不少官員站出來表示同意。這些人中除去溫體仁安排的外,自然有不少本就支持朱慎錐的官員,甚至還有不少勳貴。

在勳貴方麵,朱慎錐做的不錯,大明勳貴自土木堡之後在朝堂的地位很是尷尬,雖然地位不低,可手中的權利大大減弱,幾乎成了朝堂的擺設。但自朱慎錐擔任監國後,雖對京營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眼下京營名義還在,可實際上已名存實亡,勳貴在京營的掌控力量是大明建國以來最弱的。不過朱慎錐並沒有借此打壓勳貴,反而暗中扶持勳貴,尤其是設立禦前侍衛,允許勳貴子弟由禦前侍衛入軍職,並有外放領兵的這條路後,勳貴們瞬間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看到了再複起的希望。

相比文官群體,勳貴要可靠的多,畢竟勳貴們與國同休,如果大明沒了,他們的榮華富貴也就沒了。勳貴和大明(皇帝)其實是捆綁在一起的,這點和文官集團完全不同,勳貴可以拉攏,哪怕其中良莠不齊,可畢竟也有一些人才。

重用和提拔這些人才,從而形成圍繞自己的帝黨,這是相當必要的。朱慎錐現在也在這麼做,而且已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隨著勳貴的陸續投靠,朱慎錐在朝堂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這也是勳貴們支持朱慎錐進位親王的緣故。

除去這些人外,還有一部分牆頭草自然也不甘落後,當即表態支持,緊接著各黨中人大多也陸續表示同意,雖依舊有少部分人心中反對,可在這種情況下哪裡敢站出來說?隻能默默看著這一幕發生。

最終這件事在朱慎錐“勉為其難”之下得到了通過,並由首輔溫體仁提議進位吳王。

當吳王這個封號從溫體仁嘴中說出時,眾人對溫體仁的無恥已無話可說了。誰不知道吳王這個王爵意味著什麼?這可是太祖朱元璋稱帝前的王位啊!溫體仁這才挑頭勸進朱慎錐為吳王,他就不怕以後史書上罵他是小人?是奸臣?

問題在於溫體仁根本不怕,在他看來以後史書上如何寫是以後的事,現在勸進才是最為重要的。而且史書也是人寫的,現在這些人罵他是小人,是奸臣,可未來誰又能保證沒有變化?

當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囚禁自己的父親李淵,直接奪了皇位,卻也就被後世稱為明君。當時幫助李世民的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這些人中除侯君集之後因為反叛而死,其餘人哪個不也是名留青史的?

李世民做了如此大事,他身邊的這些人哪個擔了罵名?溫體仁很清楚朱慎錐是怎麼樣的人,相比崇禎皇帝,朱慎錐雄才大略才是真正的英主,未來等朱慎錐登上皇位君臨天下,大明中興,定是明君,而他這個今日勸進之人怎麼可能是小人是奸臣呢?明明就是中興大明的大功臣啊!

再說了,他溫體仁一生追求的就是權利,熬了數十年好不容易爬到首輔高位,怎麼可能從這個位置上就此跌下塵埃?如果沒了首輔之位,讓他溫體仁回鄉養老,以溫體仁的性格說不定就鬱鬱而終了。

為了權利和地位,哪怕是再擔罵名溫體仁也義無反顧,何況經曆了之前救援錦州一事,溫體仁已察覺到了朱慎錐對自己的不滿和敲打,如果這一次再不做出點事,讓朱慎錐對自己的態度改觀,那麼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進位吳王一事就這麼定下來了,但後麵的程序還是要走。

朱慎錐是監國,玉璽就在他的手上,要成為吳王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直接以崇禎皇帝的名義下個詔書然後內閣批複即可。何況他現在還是宗人府的大宗正,要做這件事很是簡單,但是既然要做就要做的完善,為此朱慎錐把擬好的詔書直接送去了乾清宮,讓崇禎皇帝過目後加蓋崇禎皇帝的私印,以確保法統的嚴謹。

這件事朱慎錐沒有出麵,打發了杜勳跑一趟,據說杜勳去後把詔書給了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看完詔書氣得全身發抖,臉色難看之極,接著就是破口大罵,還把跪在地上的杜勳給踢了個跟頭。

朱慎錐實在是欺人太甚,不僅進位吳王,還把詔書送來讓他蓋印,這簡直就是誅心啊!

憤怒之下的崇禎皇帝真想一把火燒了這詔書,和朱慎錐來個魚死網破,就算自己身死也不讓朱慎錐好過,你不是想要當吳王麼?那麼好,自己這個皇帝直接死給你看,你吳王也不要當了,直接當皇帝得了。

可這時候,杜勳對崇禎皇帝說了一句話,這句話讓暴怒的崇禎皇帝冷靜了下來,他停下了手裡的動作,愣愣看著手裡的詔書,臉色紅一陣青一陣,最終無奈長歎了一聲,兩行清淚落了下來。

幾日後,朱慎錐正式進位吳王,吳王位乃諸王之首,又是當年太祖的王爵,當了吳王意味著最後一步已不遠了。

這點天下人都明白,用不了多久恐怕崇禎皇帝就會禪位吧。

文華殿內,剛剛進位吳王的朱慎錐正在見一個臣子,這個臣子不是彆人,正是剛抵達京師沒幾日的錢謙益。

錢謙益此人朱慎錐還是第一次見,卻久聞大名,之前因為京察的事朱慎錐借機會敲打了在朝的東林黨諸人,並且調整了朝堂的格局,其中複起了兩人,一人是張瑞圖,另一人就是錢謙益。

錢謙益算得上是東林黨的大佬,當年因為政治鬥爭被溫體仁和楊嗣昌聯手趕出了京師,這一次把錢謙益起複招他回京是擔任右都禦史的,也是借錢謙益安撫被打擊的東林黨,穩定朝政。

此外錢謙益和溫體仁、楊嗣昌有仇,把他弄回來的目的也是摻沙子,讓其牽製溫體仁和楊嗣昌他們,借機會敲打對方。

相比其他東林黨人,錢謙益的名氣雖大,資格也老,可卻容易對付的多,而且深知錢謙益性格的朱慎錐覺得把他放在京師遠比放在地方更合適些。

看著麵前的錢謙益,心中和那位曆史書上的“水太涼、頭皮癢”漸漸重疊起來,不得不承認錢謙益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生的一副好皮囊,標準的老帥哥,不愧是能夠一樹梨花壓海棠,把號稱秦淮八豔之首的柳如是收入府中的人物啊!


最新小说: 軍旅:我有一支動物百萬大軍 命運世界 八零:嬌嬌一撩,冷麵大佬破戒了 九獄鎮界塔:從與魔女同修開始 大明黑帆 明末風雲:開局賣掉遼陽城 開局千古一帝,華夏神學震撼全球 都市之無極至尊 我是深淵 我在鎮武司殺生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