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民興衝衝地走了,等周安民走後,朱慎錐再一次拿起樓老二的密折反複看了好久。
這件事實在出乎意料,讓朱慎錐心中惱怒不已,可再仔細想想這件事未嘗也不是一個機會。
自從朱慎錐正式登基之後,他對大明北方的掌控已毫無問題,不過對於大明南方卻有些力不能及,畢竟南方和北方不同,一來京師就在北方,朱慎錐以武力拿下京師後就震懾住了北地,再加上之後的對外和對內戰爭中,朱慎錐的威望漸高,統治逐步穩固。
此外,西北各省的稅賦減免和山西等地的邊貿,還有山東的海貿等等,這些措施的實施也給朱慎錐帶了不少民心,隨著地方的穩定和生產的恢複,自然也被認可。
流寇在北地各省鬨的翻天覆地,給地方包括中原地區帶來了極大破壞,這些破壞不僅是破壞生產力,更導致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甚至丟了性命,就連地方的士紳階級同樣遭受巨大損失,隨著這些士紳階級的力量減弱,權利出現了真空,等流寇平定後朝廷的政令實施反而更加暢通,這也是朱慎錐能夠掌控北方包括中原的主要原因。
但南方和北方不同,南方這些年一直沒什麼大情況發生,就連天災也比北方少許多,而且南方向來就是大明最富裕的地區和產糧大區,北方的日子不好過,南方卻依舊歌舞升平。
再加上東林黨等文官集團的根基就在南方,還有南方根深蒂固的士紳集團,這些人的勢力極其龐大,上上下下編製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彆說朱慎錐這個皇帝是怎麼當上的,就算是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在位時也拿南方沒什麼好辦法,尤其是後者更是無能為力,畢竟前者手裡還有魏忠賢這把利刃可用呢,可正因為天啟皇帝重用魏忠賢,用魏忠賢壓製南方直接從南方弄銀子,這才導致了東林黨等文官集團們的強烈反彈,最終天啟皇帝導致落水離奇死亡的後果。
雖然天啟皇帝的死究竟是怎麼回事已無法知曉,可朱慎錐卻能斷定天啟皇帝的死肯定和東林黨包括文官集團的某些人還有南方士紳集團有關。而且大明不可能南北割裂,哪怕現在北方在朱慎錐的統治下已有好轉跡象,可問題在於南方對大明的重要性極強,其他不說僅僅是南方財賦就是現在大明所急缺的,如能搞定南方,把整個南方控製在手中,那麼大明麵臨的諸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這一次樓老二的密折揭開了南方問題的冰山一角,憤怒之餘的朱慎錐同時也看到了機會。
東林黨包括文官集團還有南方的士紳集團表麵一套暗中一套,居然有這麼大的膽子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這樣事來,如果這件事利用好了未免不是處置南方的突破點。
這也是朱慎錐交代周安民讓錦衣衛仔細去查這件事的緣故,而且不能大張旗鼓地去查,要悄悄地查,一旦消息走漏就做無用功了,以朱慎錐對這些人的了解,他們可是什麼事都能乾得出來的。
假如被他們提前知道自己的目的,到時候這件事就根本查不下去,百分之百最終不了了之,隻要丟出幾個替死鬼,表麵上給朝廷一個交代即可,而真正的幕後之人卻根本不會有任何損傷,該當的官繼續當,該撈的銀子繼續撈。
沉嚀了許久,朱慎錐覺得僅僅依靠周安民還是不妥,畢竟錦衣衛那邊也不是絕對可靠,這樣大的事不是一年兩年,是長達十年之久,南方錦衣衛難不成全是瞎子聾子不成?
所以這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南方的錦衣衛早就暗中和這些人勾結在了一起,上下其手幫忙做隱瞞呢。一旦周安民動作過大,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如果這樣就麻煩了。
起身在殿中來回踱步,過了許久朱慎錐心中有了想法,開口就把伺候在外麵的杜勳喊了進來。
“皇爺……。”
“南京鎮守太監可是曹化淳?”
“回皇爺,正是曹大監。”杜勳低頭回答,心中卻是猜測朱慎錐怎麼突然問起這個了。
曹化淳是當初崇禎皇帝派去南京當鎮守太監的,曹化淳在宮中的地位不低,要以資格論比崇禎皇帝身邊的王承恩還老,因為早年間曹化淳得罪了魏忠賢,被魏忠賢打壓後丟到了當初是信王的朱由檢府中,成為了朱由檢的潛邸老人,朱由檢在天啟皇帝駕崩後繼位成為了崇禎皇帝,當了皇帝之後處置了魏忠賢一夥人,自然要用自己人,就這樣曹化淳、王承恩就此上位,兩人一起入了司禮監並執掌東廠,成為了宮中最有權勢的太監之一。
當初崇禎皇帝把曹化淳放到南京鎮守太監職位上是有深意的,因為那時候南京的鎮守太監是張彝憲。張彝憲此人不是崇禎皇帝的班底,是天啟皇帝留下來的老人,而且那時候各省在鬨流寇,以高迎祥為首的各股流寇縱橫大明各省,甚至威脅到了江南安全。
為了穩定江南,尤其是南京,崇禎皇帝最終選中了曹化淳去南京替代張彝憲擔任鎮守太監。就這樣曹化淳離京去了南京,轉眼已有好多年了。
“朕聽說曹化淳這幾年年事已高,而且身子不好?”朱慎錐開口問道。
杜勳心中微微一動,神色卻絲毫未變:“回皇爺,曹大監的年齡的確不小了,近些年來身子骨也沒以前好,之前皇爺登基時,曹大監派人給皇爺送賀禮時還上書說病情加重,想請皇爺開恩乞準告假養老……。”
“嗯,朕記得此事。”朱慎錐微微點頭,曹化淳的確說過這些話,宮中的太監和官員不一樣,官員年紀大了可以乞骸骨,也就是請求退休。而宮裡的太監卻沒這個待遇,一般來說有品級地位高的太監年紀大了是三個去處,一個去處是安置在後宮太監的居所養老,直到去世。第二個去處是去皇陵養老,替皇帝看守皇陵在那邊渡過晚年。而第三個去處是皇帝開恩放回老家,但這個情況極為罕見,自大明開國以來宦官能最終在家鄉安度晚年的少之又少。
曹化淳雖是崇禎皇帝的人,可他這個人不僅有能力,性格也不錯,在宮中的風評很好,而且他雖和東林黨交情不錯,但不算東林黨人,正是因為如此當初崇禎皇帝才會選中他去南京擔任鎮守太監。
“曹化淳這些年做事認真,在南京兢兢業業,也算得上有功。對了,他家鄉是哪裡的?”
“回皇爺,奴婢記得曹大監老家是武清縣王慶坨人的。”
“武清縣?”朱慎錐微微點頭,武清縣離京師不遠,就在天津衛附近。
朱慎錐頓時有了主意,吩咐道:“既然曹化淳年老多病,就讓他回來吧,賜銀五百兩,許他直接回鄉養老,回鄉後一應待遇等同五品。”
“奴婢這就去安排,奴婢替曹大監謝皇爺厚恩。”杜勳連忙說道,他這句話倒是出自內心,沒有半點虛假。
朱慎錐對曹化淳這個態度讓杜勳很是意外,要知道曹化淳可是崇禎皇帝的人,而朱慎錐卻是踏著崇禎皇帝上位的。按理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化淳在南京當鎮守太監,鎮守太監這個職務雖然比不上司禮監大太監,可也不算低了,等同於皇帝擺在南方地位最高的宦官。
朱慎錐登基後,南京鎮守太監肯定會換人,不可能讓曹化淳一直呆在這個位置上,這點杜勳是早就有準備了,而且曹化淳也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尷尬,這才故意上書以身體原因懇求讓自己退休。
但杜勳沒想到朱慎錐會這樣安排曹化淳,不僅讓他能夠回老家休養安度晚年,還給賜了銀子,更給了曹化淳等同五品退休官員的待遇。這樣的待遇可不簡單,彆說曹化淳是崇禎皇帝的人了,以他的身份就算崇禎皇帝也不會這樣如此善待,能允許他回鄉已是莫大的恩典。
可偏偏朱慎錐就這樣乾了,這讓杜勳心中感歎曹化淳的運氣同時也油然對朱慎錐更為感激。他們這些太監彆看起來地位不低,可太監是沒有後代的人,而且作為皇帝身邊的奴婢,擁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無論財富、權勢、地位還是其他,如沒有了皇帝的寵信,結局很是淒慘。
彆看朱慎錐平日裡的規矩大,對身邊的太監要求也高,可朱慎錐卻同崇禎皇帝不一樣,他沒有崇禎皇帝暴躁的性格和說翻臉就翻臉的脾氣,甚至時刻就能拉人當擋箭牌沒底線的習慣。哪怕朱慎錐對身邊太監嚴厲要求一切也都在規矩之中,隻要按著朱慎錐的規矩來,隻要自己不故意出錯,就算出了問題朱慎錐也不會太過責怪,哪怕不小心真辦錯了事,隻要及時承認錯誤並情有可原,朱慎錐也不會一棍子把人打死,充其量訓斥上幾句,或者打上幾板子也就完了。
從這些來講在朱慎錐身邊伺候反而要比崇禎皇帝輕鬆許多,畢竟後者喜怒無常誰都把握不住是否哪句話不小心就犯了大錯,甚至稀裡糊塗丟了性命也有可能。
而在朱慎錐這就不一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杜勳等已了解了朱慎錐的性格脾氣,隻要用心做事好好做事,不耍小聰明,朱慎錐待人還是很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