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軍權_苟在明末當宗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在明末當宗室 > 第八百八十五章 軍權

第八百八十五章 軍權(1 / 1)

朱慎錐的大明總不能連曆史上的清朝也不如吧?他的子孫再不濟也要比道光、鹹豐、同知這些皇帝強。所以皇室的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借這個機會朱慎錐正式把這件事確定下來,以後作為正式的機構和章程延續下去,等他百年後,至少可以保證大明帝國的長久延續。

其實徐靜秋並不知道除去這些原因外,朱慎錐用孫承宗還有其他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他登上皇帝之位,掌控大權後,現在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件是大明對外的戰爭,也就是和遼東的皇太極的戰爭。大明雖然已去了內患,隨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的先後覆滅,除去張獻忠投誠當了個富貴閒人外,其餘義軍領袖已都灰飛煙滅了。

但大明的對外戰爭還沒結束,自稱為帝的皇太極依舊盤踞遼東,八旗未滅,這是大明自萬曆年到如今一直沒能解決的,朱慎錐當了皇帝後自然也要延續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最終隻能有一個贏家,不是大明就是大清,不是他朱慎錐就是皇太極。

朱慎錐知道要靠現在大明的力量一下子結束這場戰爭很難,雖然他手裡有著最能打的新軍,可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底牌直接放到遼東戰場上去,一旦新軍損失過大,或者戰爭短時間結束不了,手裡沒了新軍朱慎錐根本無法保證皇權,更穩定不了地方。

現在北方之所以能穩定和恢複,朱慎錐在朝堂上的話語權也極大,這主要的原因就是新軍的存在。如今的新軍等於取代了原本的京營,是大明北地最強悍也最有力量的軍隊,而且這支軍隊直接掌控在皇帝的手裡,又駐紮在京畿,有這支軍隊在,誰敢炸刺?

假如把新軍派出去就不一樣了,沒了絕對的軍力壓製說不準沒幾天那些魑魅魍魎就會冒出來,再加上地方軍隊和大明的其他軍隊已隱隱有了軍頭的跡象,假如失控的話,就會導致難以收拾的結果。

這也是朱慎錐幾次動用新軍都沒派出全部主力的緣故,就算是之前長城之戰,雖然王晉武帶新軍為主帥出征,可新軍真正的精銳依舊駐紮在京畿,監視著各處的一舉一動。

現在也是如此,有新軍在手,朱慎錐不用擔憂,一旦這張王牌不在了,那就很不好說了。

針對遼東的對外戰爭,朱慎錐主要還是依靠地方部隊和大明原本的野戰部隊,其中包括九邊的邊軍。但在天啟年後,因為朝廷的緣故,再加上後來崇禎皇帝的瞎折騰,朝廷對邊軍和地方衛所的控製力不斷削弱,而且又因為內部流寇四起,朝廷疲於剿滅流寇,給了帶兵將領極大的自主權,這也使得大明軍隊中的軍頭(軍閥)有了部分跡象。

這種情況尤其是遼東那邊最為嚴重,在崇禎皇帝時期,袁崇煥擔任薊遼督師時就有擁兵自重的跡象了,整個遼軍包括關寧鐵騎名義上是大明的軍隊,可實際上卻掌控在遼東將門的手裡,而且這個情況近年越發嚴重,如果再不解決,恐怕尾大不掉。

遼東戰場打依舊還是要打,但絕對不能因為對外戰爭的緣故培養出一批擁兵自重的軍頭來。至於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無論九邊各鎮或者之前圍剿流寇的明軍,在流寇問題解決之後,這些也要顧及。

槍把子、印把子、錢袋子,這三個東西是掌控權力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朱慎錐必須要在確保對外戰爭的同時解決目前軍隊的問題,消除軍隊的這些隱患,這樣一來他必須要對大明的軍隊進行調整,尤其是遼軍和之前圍剿地方的大明野戰部隊。

九邊各部還好點,可以通過直接調換將領進行改變,但前者卻有些難度。雖然朱慎錐手裡有新軍在,如果用武力解決固然是一個辦法,但動用武力卻不妥當,畢竟許多將領雖擁兵自重,可卻沒背叛朝廷的跡象,而且這些將領都對大明有功,無論是對外戰爭或者對內戰爭中立下了功勳,如果朱慎錐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撤換他們的兵權,或者找理由問罪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

就算要用也是需要一步步來,這個急不得,而且不能傷了軍隊和將領的心。想來想去,朱慎錐打算用幾種手段,一是把部分將領明升實降的方法進行調任,架空他們的軍權。另一個辦法是利用新軍為基礎逐步改變大明的各支軍隊,通過整編的法子摻沙子,分其軍權。

此外就是用爵位高官引誘,再加上他已經準備用五軍都督府的架子來設置總參謀部,把一些老將請來京師在五軍都督府中任職,打造大明的總參謀部,從而讓其脫離部隊順勢接管。

無論用哪種辦法都急不得,還得防止有些將領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的抵觸情緒,要做到這點是很不容易的。而且這件事朱慎錐不適合直接出麵,讓王晉武或者其他勳貴去做也不是最好的辦法,畢竟他們和這些軍頭根本就是兩路人,讓他們做這些事弄不好更會讓對方反感。

而孫承宗就不一樣了,彆忘了孫承宗可是第一任薊遼督師,他在遼東呆的時間足夠,而且遼軍包括關寧鐵騎上下的那些將領全是孫承宗一手提拔起來的,雖然這些人後來被視為袁崇煥的人,可實際上孫承宗才是他們真正的老領導。

至於圍剿流寇的那些部隊將領大多也是一樣,彆忘了當初崇禎皇帝派兵圍剿流寇所挑選的將領中不少人就出自於遼軍,其中就包括曹文詔、曹變蛟、左良玉、黃得功這些人,他們同樣出自於孫承宗的部下,孫承宗在這些人麵前的一句話可比朱慎錐這個皇帝更管用的多。

如能得到孫承宗的支持,幫他來做這件事等於事半功倍,這也是朱慎錐看重孫承宗的另一個原因。

現在讓孫承宗擔任教習堂的總師傅,教授太子和宋王學業,目的不光是為了皇室的教育問題,更是想利用孫承宗的威望來解決軍隊問題。而且朱慎錐對此很有把握,因為他知道孫承宗是一個忠臣,隻要對國家有利的事,孫承宗不會拒絕,而現在也不急著一時,這件事可以慢慢來,先讓孫承宗在京師住下了,當這個總師傅一段時日即可,等過些日子找個機會再給孫承宗透露些信息,以孫承宗的智慧肯定會明白朱慎錐的用意,到時候自然水到渠成。

除了要解決軍隊內部軍頭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也是必須要做的,就是大明目前的衛所問題。

衛所製度是朱元璋當年建立的,朱元璋建立這個製度是為了從軍事用兵角度和穩定地方考慮,而且衛所製度在建立初期的確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為大明的對外戰爭立下功勳,更為穩定大明基業做了諸多貢獻。

但一個製度從建立到後續的發展往往都是從好到壞,曆朝曆代都脫離不了這個問題,朱元璋建立的衛所製度同樣也是如此。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衛所製度就逐步開始腐化了,幾代人下來後原本朱元璋設想的衛所製已變了樣子,等到現在衛所製雖依舊存在,但完全和當年的製度發生了巨大改變,非但幫不上大明,反而成為了大明內部的隱患。

大明衛所名存實亡,衛所軍隊早就不堪用,衛所士兵淪為軍官們的佃戶,被壓榨甚至逃跑者不計其數,衛所軍官們也全成了大地主和地方勾結,魚肉鄉裡。

當年朱慎錐在山西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王榮當衛所指揮使的時候對潞州衛進行了整頓,雖有略微好轉,但因為大明製度的原因也隻是稍有改善罷了,卻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而現在朱慎錐當了皇帝,他當然要整頓衛所,而且在他看來衛所製度已沒有任何用處,直接取消反而更好。可朱慎錐自己也清楚,衛所製度延續兩百多年,早就根深蒂固,而且衛所遍布整個大明,強行取消衛所製度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將直接觸及到衛所各層包括地方乃至中央的利益,一旦他這麼乾了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會導致反對四起天下大亂,朱慎錐不是崇禎皇帝,沒崇禎皇帝這麼傻,一拍腦袋不考慮後果就瞎搞。

這件事要徐徐圖之,千萬心急不得,而且做的要比解決軍隊內部軍頭問題更要小心。沒有十足把握,朱慎錐是不會馬上動手的,哪怕就算要動手也要給衛所的上下各層先找好退路,儘量不觸及他們的根本利益,才能推行下去。

想來想去,朱慎錐決定先做第一步,那就是先改變大明軍隊的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大明軍製中關於軍職的問題。

大明的軍製在朱慎錐來看實在有些亂,大明軍製原本是以衛所製為基礎,可後來衛所不堪重用,就在衛所製外設置了邊軍製,然後再加上之後的多番調整和演變,成為了現在的情況。

現在大明軍製中軍職混亂不堪,既有衛所軍職,也有邊軍軍職,還有臨時軍職等等,比如指揮使一職,衛所指揮使是從三品,都指揮使是正三品,掌控一地和一省衛所軍隊,但在邊軍中和指揮使相等的職務有好幾個,低的有守備,再高點的有遊擊將軍,再往上有參將,這些軍職都可以和指揮使相當,卻又有不同。

之前說過,大明的軍職分為衛所軍職和邊軍軍職還有臨時軍職,如果打比方就和軍銜、職務相區分,往往邊軍軍職擔任遊擊將軍、參將的都有指揮使的加銜,以確定他的品級,而再往上就是副將和總兵了,副將也叫副總兵,和總兵一樣隻是軍職不是衛所職務,相當於都指揮使一級,可又有著不同。

就連總兵和總兵之間也有區彆,大明的總兵分為普通總兵和一鎮總兵,少的隻能帶幾千人兵馬,多的能領兵好幾萬,其中權力相差甚遠,地位也不相同。

普通的總兵充其量就從二品,低的正三品也有,但一鎮總兵卻是正一品,比如毛文龍就是東江鎮總兵,正一品的武將,同樣是總兵根本無法相比。

類似各種職務多了去了,從低級到高級數不勝數,就算了解大明軍製的人有時候也搞不明白,必須要聽明白對方軍職的加銜加官才能弄清楚對方究竟是怎樣的將領,這種情況必須改變,要不然如此混亂的軍職看著腦袋都大了。


最新小说: 綜影視打倒戀愛腦 逆天邪神:魔尊跪求解藥 老婆愛上我 開個當鋪,怎麼就驚動全世界 老公重生要退婚,我嫁他叔成團寵 西遊:攔路人! 盜墓:馴大黑耗子日記 拜托,超級英雄也會染上班味的 我的符籙能高考 共夢後,嬌軟美妾被權臣寵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