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打量著鄭鴻逵,雖然近兩年沒見他了,但鄭鴻逵的容貌依舊,隻是因為經常出海的緣故曬的更黑了些。
讓人上了茶水,等盧九德等人退下後,朱慎錐就問起了山東水師的情況,包括如今水師的兵力組成,戰艦的規模,海上對建奴的封鎖布置,還有配合內務府和山東巡撫衙門進行的對外貿易等等。
對此鄭鴻逵知無不言言無不儘,他逐一娓娓道來,朱慎錐所問之事他對答如流,對水師的情況更如數家珍,僅此就能看出鄭鴻逵對山東水師和他的職責是上了心的,要不然也做不到這點。
而且從山東官府和錦衣衛的奏報情況來看,鄭鴻逵在山東乾的的確不錯,山東水師這些年能發展到如此規模,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鄭鴻逵有大功勞。
聽著他的講述,朱慎錐心中不由得感慨,假如鄭芝龍能和鄭鴻逵一樣那該多好啊!可惜就算是親兄弟也有不同,常言說的好,一棵藤結不一樣的瓜,相比鄭鴻逵,他鄭芝龍可差遠了。
等鄭鴻逵逐一說完,朱慎錐很是滿意,當即就表揚了他一番。聽著皇帝對自己的認可和表揚,鄭鴻逵高興地咧嘴直笑,整個人更如三伏天喝了冰水一般舒坦。
“朕從內務府得知,如今朝鮮、日本兩地的外貿進展很是順利,貿易額不斷增長,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愛卿的功勞功不可沒。不過聽說開辟新航線還有些困難,不知是什麼情況?難在何處?”
“回陛下,陛下既然有問,臣自然不能隱瞞。說實話,北方航線無非就是朝鮮和日本兩條航線,朝鮮航線暫且不說,日本航線主要就是長崎。日本自德川家康取代豐臣氏後為征夷大將軍,總攬日本朝政,日本天皇隻是擺設,國家政權全在將軍手中。”
“德川幕府掌控日本後不久,就實施了閉關國策,對外港口僅開放九州之地,也就是長崎、平戶兩港。崇禎初年,德川幕府關閉平戶港,隻留長崎一個外港,所以目前對日本的貿易港僅隻長崎一港,而無其他。”
“依你之見,如我大明讓日本幕府再開新港貿易可否?”朱慎錐問。
鄭鴻逵苦笑著搖搖頭:“這恐怕不易,德川幕府當年關閉平戶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鞏固其統治實施的閉關之策。現留長崎一港對外已是德川幕府妥協的結果了。當然以我大明國力,如強壓德川幕府讓其增開新港或許可以辦到,但如此做兩國必然交惡,甚至還會爆發戰爭。”
“陛下,日本國雖小,可其國民卻好勇鬥狠,當年萬曆年豐臣秀吉舉兵攻擊朝鮮,更意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我大明,此人雖狂妄到了極點,更有不自量力之舉,但不能否認日本國戰力並不弱,一旦開戰短時間內要贏得日本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戰爭開打唯一的長崎港也不可能繼續貿易,兩國之間關係徹底惡化了,這對於陛下外貿政策反而相駁。”
“此外,日本人的性格欺軟怕硬,但有時候還死腦筋的很,眼下長崎一港雖隻有一地,可我大明物資大量運至日本,貿易額卻依舊不斷上升,再加上如今遼東建奴未滅,山東水師除護航外貿外還要負責遼東戰事,根本抽不出足夠戰力應付日本方向,所以臣以為一動不如一靜,暫時保持眼下長崎的外貿,不必觸怒德川幕府,至於增開港一事不能經德川幕府,臣以為如能通過收買或拉攏的方式從日本各地大名那邊想想辦法,或許更合適些。”
鄭鴻逵這番話讓朱慎錐微微點頭,不得不承認鄭鴻逵在這方麵是用了心的,要不然也不會說出這番話來。
而且鄭鴻逵對於日本的情況相比其他人更為熟悉,畢竟他當年就在日本生活過,還和不少日本人打過交道。對於日本外貿的判斷有理有據,更結合實際,尤其是他最後提出的通過其他大名想辦法是一個不錯的思路,雖然德川幕府如今代表著日本,而長崎港是德川幕府現在唯一允許對外貿易的港口,可這並不能代表日本國內其他大名的想法。
所謂的大名就是日本地方的世家豪族,或者說割據一方的軍閥。當年日本“戰國”時期,整個日本大名林立,相互攻伐,亂成一團。最終織田信長脫穎而出,眼看著就即將要統一日本,可由於本能寺之變葬身火海,織田信長死後,其手下大將豐臣秀吉趁此機會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繼承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和軍隊,之後完成了統一日本的壯舉,這才有後來豐臣秀吉自稱“天下人”,掌控日本,野心勃勃最終爆發了意圖先吞並朝鮮,再占領大明的瘋狂軍事行動。
豐臣秀吉過高估計自己,也低估了大明的強大,直到他死之前彆說占領大明了,就連區區朝鮮都沒打下來。等到豐臣秀吉死後,遠征朝鮮的軍隊撤回,同大明的戰爭就此結束,而這時候一直忍辱負重的德川家康機會來了,趁著豐臣家因為朝鮮戰爭實力大損,國內各大名對豐臣家不滿和反對的機會,再加上豐臣秀吉死後繼承人年幼,輔佐的臣子之間又矛盾重重,德川家康抓到時機一舉發動,最終在關原之戰獲得勝利,從而取而代之,開創了德川幕府。
可就算這樣,德川幕府雖是如今日本國真正的統治者,實際上地方大名的力量依舊不弱,甚至還有百萬石之巨的大名存在。這些大名名義上接受德川幕府的統治,可實際上卻也有著一定的自主權,在自己的統治地盤上等於是土皇帝的存在,幕府要想徹底收歸其權力根本就做不到,僅僅隻是不斷打壓和削弱罷了。
所以鄭鴻逵提出從地方大名想辦法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樣可以避開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從其他方向下手。當然這樣做也有得罪德川幕府的可能,可大明會怕這些?隻要有利益在麵前,這種不大張旗鼓地去做,再加上通過金銀收買德川幕府的一些大佬,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鄭鴻逵的確是一個人才,他區區一個海盜出身的家夥能想到這點就超越許多人了。而且仔細想來,朱慎錐覺得這個操作性也很強,是值得一試的,一旦成功非但能讓大明對日本的外貿繼續猛增,也能借這個機會增強日本地方大名的實力,讓其有能力和德川幕府抗衡的力量。
對於日本,朱慎錐可沒什麼好感,不管是後世的那些曆史原因,還是幾十年前的大明抗日援朝戰爭緣故。日本這樣的國家越亂對大明也越有好處,讓德川幕府安安心心統治日本乾嘛呢?借這個機會給他上點眼藥,挑動日本的內亂不好麼?
“除去朝鮮和日本的航線外,對於南方航線你是怎麼考慮的?”對於日本方麵的謀劃,朱慎錐許多念頭僅僅隻是在心中轉了幾圈就暫時放下來,這個事可以以後再琢磨著辦,而他卻轉而問起了其他外貿航線的情況。
鄭鴻逵一愣,神色略有尷尬,遲疑了下這才開口道:“回陛下,南方航線或者說南海航線如今山東水師還做不到。”
“哦,是做不到還是不想做?”朱慎錐直截了當反問。
“陛下,並非臣不想做,的確是做不到。”鄭鴻逵連忙回道:“除去朝鮮和日本航線外,臣隻能承擔琉球的航線。至於再南就沒有辦法了。山東水師的船隻眼下雖有不少,可這些船隻僅能走近洋而不能走遠洋,無法承擔遠航的任務。”
“如走南海航線,最為合適的就是呂宋,而呂宋位於南海東南位置,如從山東航行至呂宋,路途太過遙遠,靠目前山東水師的海船很難通航,再加上天氣、風浪、洋流各方麵因素,此外還有歐羅巴的西洋戰艦可能發生的衝突,這條航線就算能走成功率也是不高。”
“臣以為如要走這航線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海船的問題,目前我大明所造的海船根本不適合遠航,需要製造能夠遠航的大海船才能勝任。如朝廷的造船廠能造成當年的寶船話,那麼這就根本不是問題,不用陛下催促,臣自己就會上奏陛下請求遠航。”
“至於其二,就是海上的戰力原因,山東水師目前承受不了如此重的任務。如要遠航所需船隻和戰力配備至少也是目前朝鮮、日本海路的幾倍才能確保安全。此外水師還必須配置更多的大炮,以防範西方戰船的突襲,這些紅毛鬼都不是什麼好東西,而且他們的海船不僅大,還配備了諸多數量的火炮,在海上平日裡是海商,一旦遇到規模不如他們,戰鬥力不強的海船,這些紅毛鬼搖身一變就能成為海盜,不可不防啊!”
“嗬嗬,對於這些你倒是頗為了解呀。”聽到這,朱慎錐不由得笑了起來。
鄭鴻逵有些不好意思道:“臣的出身陛下您也知道,臣當年也是在海上做無本買賣的,和這些紅毛鬼打過不少交道,知道他們的習性。既然今日陛下問臣,臣自然不能隱瞞,還請陛下恕罪。”
“你說的不錯,實話實說何罪之有?”朱慎錐笑著擺擺手,鄭鴻逵這些話雖聽著不怎麼樣,但的確是實在話,朱慎錐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很是高興,至少能證明鄭鴻逵對自己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