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孟津渡_苟在明末當宗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在明末當宗室 >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孟津渡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孟津渡(1 / 1)

堵胤錫從西安出發一路向東,走的是潼關入河南靈寶,然後繼續向東過洛陽至新鄉,隨後折返向北,從武安入直隸邢台,然後抵達京師。

這條路相比從山西走略微長些,但路卻要好走不少,畢竟山西多山而河南是平原,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堵胤錫打算順著這條路看一看如今中原的情況。

上次途徑河南還是好幾年前的時候了,那時候流寇剛被剿滅,中原也才平定,河南一地遭受了嚴重兵災,再加上之前崇禎年間的多年天災,河南受損極其嚴重。

而這一次來到河南,堵胤錫看到一副完全不一樣的景象,隨著生產的恢複地方穩定,已有了幾分蒸蒸日上氣象,雖還比不上真正的盛世,卻已有盛世之象,這讓堵胤錫極為欣慰。

“老爺,前麵就是孟津了。”馬車的速度略微慢了下來,趕車的老仆回頭朝著後麵招呼了一聲。

堵胤錫探頭朝著車外看了一眼,官道兩旁的人流明顯多了起來,前麵也越發有些熱鬨。

“直接去渡口。”堵胤錫看了看天色,對老仆吩咐道,老仆應了一聲,趕著車徑直就往最近的渡口而去。

孟津是河南要地,此地以當年周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盟津而出名,從古時開始,孟津不僅是軍事要地,更是連接黃河南北的渡口所在。實際上孟津並非隻有一個渡口,而是有好幾個渡口,這些渡口分布在孟津區域的幾處,承載著人們來往黃河的交通,由古至今一直如此。

堵胤錫要從河南往直隸走必須過黃河,而從孟津過河是最為便利的。老仆趕著車很快就到了渡口附近,把車找了個地方停下,老仆去了渡口打聽渡船的消息,而堵胤錫此時也下了車,順便活動一下筋骨。

因為黃河渡口的緣故,孟津這邊以各渡口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個小鎮,這些鎮子不僅有南來北往的行人,更多的還有行商和的當地討生活的人們等等,再加上朝廷在渡口的駐兵和當地官府的管理設置,這裡熱鬨的很。

目光朝著四周望去,官道兩旁可見來往的行人還有不少商鋪,堵胤錫打量了下,就向不遠處的茶鋪走了過去。

這個茶鋪不是什麼大鋪子,僅僅隻是一個涼棚搭起來的模樣,來到這裡歇腳的都是途徑渡口的行人或行商,賣的茶也不是什麼好茶,是老百姓喝的普通劣茶。

到了地方,隨意尋了空位,堵胤錫坐了下來。

“店家,來碗茶!”

“好勒!”一個中年壯婦應了聲,手裡拿著個大碗提著壺走了過來,先把碗放下,再倒了一碗茶,然後笑著對堵胤錫說道:“先生您請用。”

“謝了。”堵胤錫微笑點點頭,道了聲謝。那婦人提著壺回去忙碌了,這個茶鋪就兩人,還有個漢子在不遠處忙碌的,看來是這個婦人的丈夫。

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並不算好,喝在嘴裡略有澀,不過堵胤錫卻絲毫不在意,喝的津津有味。坐了一路的車,身子早就有些乏了,恰好歇歇。

“聽說了麼?”

“聽說啥了?”

“怎麼?你沒聽說?就官府前幾日貼出來的告示,說那個啥來著地方……叫什麼灣來著?”

“你說的是台灣府吧?”

“對對對!就是台灣府!”

正喝著茶,突然聽到邊上有兩人在說話,其中還談到了台灣府,這讓堵胤錫心中微微一動。

說話的兩人都是普通人的打扮,年齡不大也就二十出頭的模樣,身子健壯看模樣應該是渡口的勞力。

像這樣的人在孟津不算少數,河南一地雖是平原,但因為黃河的緣故耕地其實並不算多,而且大明開國近三百年,宗室封在河南的可是不少,再加上當地大戶、士紳、地主等等,兩百多年下來土地兼並嚴重。

之前因為天災人禍的緣故,河南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等平定了流寇之後,雖因為戰亂的緣故略微緩解了土地矛盾,而且這幾年朝廷也一直在對河南進行減免稅賦和恢複生產,可河南的土地依舊不足以耕作,所以不少地不足或者失地的百姓隻能另謀出路,像在孟津這邊的百姓就是如此,因為孟津存在的緣故,他們有能力的就在渡口搞個鋪子做些小買賣,或者直接靠出賣苦力幫人運貨,以賺取收入度日。

這點朝廷也是鼓勵的,現在的朝廷和之前不同,隨著外貿的展開,尤其是邊貿和海貿的緣故,大明目前對商業的容忍和開放要比之前好了許多,再加上朝廷在設置警察司後,新的警察司逐步取代了最初的衙役結構,尤其是在孟津這種地方,管理由當地官府和警察司雙重管轄,這也避免了以前常見的諸多破事,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可就算這樣,河南作為中原之地,百姓的壓力同樣不小,而且河南向來就是人口大省,僅僅一個河南的人口往往是其他省份的數倍,人口越多,土地越少,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河南的老百姓要想把日子過好並不容易。

“五哥,這告示裡說的是真是假?”說話的兩人中,一略微年輕的人對同伴問道。

另一人笑道:“怎麼?你小子動心了?真打算去台灣府試試?”

“能不動心?這告示裡可說的明明白白,隻要去了台灣府官府每戶就給三十畝地,而且還有八兩銀子的安家費,另外農具什麼的也都由官府撥給,此外免五年賦稅,五年後三年賦稅減半,給與的土地除不得轉讓外就是自己的,這可是能傳家的地啊!”那人感慨道,邊說眼中冒著精光,他雖是農戶,可家中早就沒了自己的地,從祖輩時就失地了,近百年來一直是當地地主的佃戶。可佃戶也不好當啊,前些年又是天災又是人禍的,田裡收成差租子卻不少,一家老小差一點就餓死,虧得運氣好這才熬了過去,眼下朝廷這幾年給了地方不少政策,再加自己年輕有把子力氣,這才來孟津乾個勞力,勞力雖辛苦,可能賺著實在錢,家中這才漸漸好了許多。

可畢竟乾勞力不是正事,也不可能永遠乾下去。中國人可是天生的農耕民族,對於土地的奢望和追求是深入骨髓的。他何嘗不想要一塊屬於自己的地?如果有了這麼一塊地,未來就有盼頭了,而且這土地是可以傳給子孫後代的,如何會不動心?

“我說老七,話雖是這樣說,可究竟是真是假誰能保證?”年長些的人遲疑搖頭道:“三十畝地啊!還給八兩銀子的安家費,這天底下哪來的這樣好事?而且聽說這台灣府不在大明,而是在海外,可是要出海的!我等一輩子彆說出海了,就連這孟津一地都沒離開過,假如真去了台灣府,這輩子能不能回來都是兩說。”

“另外,聽鄉裡的劉秀才說,這台灣府原來叫夷州,這夷州就是夷人的住處,在台灣府那邊有著好幾萬的夷人呢,這些夷人凶狠的很,斷發刺青,不僅巢居穴處還茹毛飲血呢,到了那邊人生地不熟的,萬一碰上夷人下山搶劫,這性命難保啊!有地雖是好事,可沒了性命再多的地都是假的,萬一就此丟了命怎辦?”

“朝廷不是說了麼,到了那邊當地官府讓我等結戶自保,朝廷還會有駐軍維護,此外還會給我等發放長矛等軍械,就算是夷人來,也有一拚之力。”

“朝廷說的你還能當真?”五哥嗤之以鼻道:“那些軍戶是什麼德行彆人不知難不成你還不知?當年流寇鬨的厲害的時候,朝廷的軍隊殺的人可不比流寇少。真讓這些軍戶來護著咱們老百姓?這豈非異想天開?怕就怕不死在夷人手裡反而死在這些軍戶手中。兄弟,這細糧餅子雖好,可看看就行,真要咽下去,我等吃糠的肚子能不能受得了還是難說呢。”說著話,他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語重心長道。

老七雖然麵露糾結,可依舊還是舍不得這樣的好事。畢竟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地啊!而且朝廷都發了告示,總不能全假吧?哪怕其中一半是真的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翻身的機會。

而且大明的軍隊雖以前很是不堪,甚至殺良冒功的行為不少,但這兩年卻明顯好了許多,眼下朝廷已沒了之前的亂象,聖天子在朝百姓們日子好過許多,地方官府都不像以前那樣壓榨,這都是大夥瞧在眼裡的。既然朝廷現在做出了這樣決定,假如不試試的話萬一真是好事,未來不得後悔莫及?

想到這,他的神色中漸漸變得堅定起來,雖然還沒最終下這個決心,可在他內心中已傾向於去台灣府闖一闖了。像他們這種老百姓一輩子的機會本就不多,這可是能徹底改變命運的大事啊!反正自己一條賤命,死了就死了,萬一運氣好搏一搏這可是能改變一生的機會啊!他可舍不得放過。

聽著對方的談論,堵胤錫若有所思,他雖然知道自己這一次入京的目的,也知曉孫傳庭推薦自己當台灣知府的舉動,如果沒有意外,等麵聖後接下來就是即將去台灣上任。

可對於台灣的情況堵胤錫知道的並不多,僅僅隻是從朝廷的驛報再加其他渠道所得知的一些消息罷了。而且他也承認這兩人所說的有點是對的,那就是台灣並非是一個好去處,畢竟台灣孤懸海外上千年,島上雖有明人居住,可同樣也有夷人。

漢夷之分古就有之,再加上台灣大部分都是蠻荒之地,自己去當這個知府可不是易事。在這一路上,堵胤錫一直在琢磨等去了台灣後怎麼打開局麵,但沒想在孟津聽到了這些消息,這倒讓堵胤錫頗為意外。


最新小说: 大明黑帆 明末風雲:開局賣掉遼陽城 開局千古一帝,華夏神學震撼全球 都市之無極至尊 我是深淵 我在鎮武司殺生成神 黑日黃昏 都市兵王之傳奇 快穿之心機美人撩又野 精靈真的很想擺爛【西幻】